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文化周刊·文艺评论】评辛泊平《读一首诗,让时光安静》

2017-07-14 16:26:52 来源:河北新闻网

真诚与感性的阅读交织 ——评辛泊平《读一首诗,让时光安静》

□远人

屈指一算,从1987年到今天,我正好有整整三十年时光交给了诗歌写作。能坚持三十年,我应该称得上是热爱诗歌的,但我更明白的是,热爱是一回事,真正明白和得窥堂奥是另一回事。诗歌本身具有非凡的复杂性和多义性,而对复杂与多义的理解不一定真的能够由时光带来,它取决于一个人的天赋和悟性,也取决于一个人的阅读方向和方式。

辛泊平的著作《读一首诗,让时光安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让我看到一种对诗歌登堂入室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个人化的。辛泊平的个人化给我极为强烈的感受。该书体现出他阅读的宽宏,也和盘托出他的审美准则。一篇篇读下来,我很惊讶辛泊平视野的广阔。动手写过评论的都有体会,敷衍数篇容易,真正要写好,付出的精力是难以想象的艰巨。这本书包括82首他人诗歌和辛泊平为之撰写的82篇文字,他在每篇文字上都付出了极大的专注。在浮躁的当代,专注本身就是罕见的品质。能在专注中写出自己由衷的领悟,更非易事。

譬如,他解读羽微微那首短短八行的《墓志铭》,就从最简单的个人阅读入手。他在面对这首诗时产生了什么感受,就立刻写下什么样的感受。这首诗是诗人对细节的描写,辛泊平便从“心灵的细节和波动”入手。因而我的感受是,阅读碰触了辛泊平的哪根心弦,他就让哪根心弦发出自己的声音,因而解读者和诗歌几乎融为一体。在无数诗歌评论中,评论家们总爱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大量的术语和旁征博引往往让读者敬而远之,而辛泊平的文字彻底弃绝这些姿态感的方式,以自己最饱满的阅读激情去面对一行行诗歌,这就是辛泊平的解读文字和读者在瞬间便能心心相印的原因。

就该书本身来说,辛泊平选择的诗人群也令我钦佩。82篇里面不乏名家,也有未成名的普通写作者。辛泊平不拒绝名家,更不拒绝普通作者。他始终服从自己内心的评判标准,他认为好的,就写下阅读的感受,所以在这部书中,即便一些名家作品,也未见得就是读者们耳熟能详的代表作。譬如韩东,无人不知他那首《有关大雁塔》,辛泊平选择的是他另一首影响小得多的《这些年》。我们无须去比较韩东这两首诗的高下,就题目来看,《这些年》就充满很多烟火气息。辛泊平注重的,恰恰是这些来自生活的情感流露。这就是阅读的个性。

在很多时候,读者的眼光和性情息息相关。辛泊平对诗歌的选择,既是他的审美所致,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情所致。这就像辛泊平解读韩宗宝那首《雪是有尊严的》一样,他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这首短诗并不是韩宗宝最出色的作品。选择它,是因为“它直接、尖锐,仿佛一枚钉子,迅速切入思想的肯綮和读者的灵魂”。我们从这句话中能够体会,对辛泊平来说,他非常清楚自己是站在读者而非评论家的位置来面对诗歌。对读者来说,代表作与否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接受了一次阅读震动。对解读来说,难道还有比震动自己的感受更值得去评说吗?所以,辛泊平看似在写评论,实则在写性情。我们总说文字要有含金量,而真正的含金量其实就在写作者的性情深处。

所以,这部书既是一部解读之书,也是一部性情之书,更是一部眼光之书。这些诗歌散在各处,被辛泊平以真诚的感怀聚集于此,使这部书也变成一部完整的、有着共同体温和质地的诗集。它们建立在辛泊平缓慢而诚挚的叙述之中,让我们情不自禁,渴望跟随那些文字,沉浸在这一漫长而又安静的阅读当中。

责任编辑:张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