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医药大省如何走出更多“国医大师”

2017-07-27 11:05:33 来源:hebnews.cn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李佃贵教授荣获“国医大师”称号的同时,一个问题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国医大师”评选活动已经举办3届,全国先后诞生了90位“国医大师”,而作为医药大省,我省获评专家仅有2位,更可惜的是,第二届当选的李士懋老先生已于2015年去世。

作为医药大省,我省如何走出更多的“国医大师”?

河北不仅有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享誉海内外的安国,而且名医大家辈出。譬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被列入“金元四大家”中的刘完素、李杲,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到清代,有著书《医林改错》并创制一系列活血化瘀汤的王清任。此后,又诞生了近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创办我国第一所中医医院的张锡纯……

今昔对比,人们希望河北出现更多的“国医大师”。

业界认为,“国医大师”稀缺的表象下,背后是中医药“气血不足”的尴尬现状:中医药继承不足、创新不够;中医药人才储备不足、中医思维弱化;中医药资源破坏严重……这些问题的形成,与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等深层次问题密不可分。

俗话说,“中医认人,西医认门”。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中医讲究师传,问病、诊脉、辨证,都要在跟师看病、抄方等临床实践中,逐渐理解中医知识。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现行的中医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中医西化、中医教学课本化问题。

要扭转中医院校毕业生没有中医思维,“学中医的不信中医”的现状,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按照中医的人才培养特点,设置相关课程和专业,理顺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原本“两张皮”的教学流程,寻找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可喜的是,改变已经出现。

近年来,我省建立了中医继承工作导师库,积极开展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此外,省中医学院组建的扁鹊实验班,从大一起便配备基础导师和临床导师,提前三年跟师临床,正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医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新路。

这样的探索,我们希望多多益善,而且能普及到更多的中医学子和从业者。

而在“学中医的不信中医”之外,“办中医的不姓中医”也同样值得注意。

相比西医,中医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但在经济效益面前,一根针、一把草远不如一次输液受青睐。

目前,我省基层中医药三级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但在完整架构的同时,“办中医的不姓中医”背后的经济因素更值得关注。如果这些背后的利益驱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中医药推广势必仍将困难重重,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中医人才积极性的发挥以及中医人才的稳定性。

在考虑调动医院推广中医药之外,调动患者积极性同样必不可少。

由于中医药不仅可以有效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还在治疗慢性病、肿瘤以及“治未病”和亚健康调理方面效果明显。近几年,中医在民间有了升温态势,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选择中医治疗。

但很多中医药项目,不在医保支付范围,或医保报销比例偏低,遏制了患者选择中医药的积极性。

针对这个问题,邯郸进行了改革尝试。《邯郸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法(试行)》提出,普通门诊中医特色治疗和中药支付比例为50%,可按规定享受门诊慢病待遇。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起付线执行与当地综合医院下浮一级的标准。住院使用中药(目录内中药饮片)支付比例为100%。

这样的政策值得肯定,因为它既能把医保实惠给予群众,又降低了医保整体支出的费用,同时也有利于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屠呦呦凭借青蒿素摘得诺贝尔奖,到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我国首部中医药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都在促使人们关注中国传统医药。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时机。

借此东风,如何让医药大省走出更多的“国医大师”,还需要一剂直击病灶、着眼宏观的良方。

文/记者 周聪聪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