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无现金消费:渐行渐近 仍需包容

2017-08-01 19:35:4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无现金支付

时省力,但支付使用者普遍担心支付应用场景少、不方便,支付流程操作复杂等问题。资料图片

□记者 王 巍

超市购物、饭店就餐、商场买衣服、出门打车、旅行订票……如今,甚至连在夜市吃个烤串都可以用支付宝结账了,出门带上一部智能手机似乎就足矣,现金完全可以不带了。渐行渐近的“无现金社会”,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无现金”也会遭遇网速不给力、硬件不兼容、流程太复杂等问题,也不时会出现“卡壳”。我们的移动支付离真便利还有多远?如何才能更加快捷、高效和舒心?要实现真正的“无现金社会”,似乎仍需要时日。

“一部手机走天下”,在许多地方遭遇障碍

“看吧,光靠手机还是不靠谱吧!”7月29日,石家庄退休干部孙玉凤阿姨在超市买了一大兜子东西,在买单时却发现由于网络信号不稳定,反复尝试也无法支付成功。

自打跟女儿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不仅能用微信聊天,还学会了手机支付。孙阿姨不无郁闷地对记者表示,“前一段我试了试,到超市购物都用手机付款,现在很少带现金出门了,买什么就‘扫一扫’,还可以随时查明细,非常方便。结果,这不就大意了,今天没带钱包,这结不成账,白采购了好半天,还得回去拿钱去。”

在不少支付场景中,“无现金”经常面临“有钱花不出”的尴尬。一些购物中心、餐饮商户位于地下,商场不提供无线网络,移动网络信号又不理想,消费者反复刷新移动支付客户端仍不能完成交易。

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认为,完善基础设施是实现“无现金社会”的关键。“以银行网银系统为例,在移动支付中承担着不少功能,包括安全处理、日志流水、网银事务等,若数据流量过大,容易导致系统故障。”荆林波建议,传统银行要积极结合线上交易,实现场景革命。同时,移动支付开发者应积极推广快捷支付,提升网银的利用率。

“我和朋友去一家小吃店就餐,吃完之后店家说只能用现金支付,这让没带现金的我们犯了难。”不久前,石家庄大学生戚薇外出就餐时,提出用微信转账的方式结账,但遭到拒绝。工作人员的解释是,手机支付虽然能收到钱,但款项无法入账。“商家收银系统还应尽快和移动支付对接,要不然真拖无现金社会的‘后腿’。”戚薇抱怨道。

无现金支付省时省力,但支付使用者普遍担心支付应用场景少、不方便,支付流程操作复杂等问题,“不仅一些商户不愿意接受移动支付,很多平台的支付也要跳转好多页面,输几次密码,费时费力。很多平台还都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平白增加了不少成本。”记者街头随机采访了多位消费者,大多都觉得,移动支付应该简化支付流程,降低甚至取消不必要的支付手续费,以便鼓励消费者和商户使用,将移动支付浓缩为一个更方便的过程。

“无现金城市”渐行渐近,也有争议

今年以来,杭州、武汉、福州等城市相继宣布加入“无现金城市”计划。很多人为手机支付带来的快捷、便利拍手叫好。

近日,福州市无现金支付推进大会举行,宣布福州将建设成为“无现金城市”。包括福州商务局、榕城一卡通、福州电力在内的20多家机构和企业在当天加入“无现金联盟”。在“互联网+消费”时代,随着扫码支付、银联闪付、网上支付等方式的兴起和银行卡的全面普及,街头巷尾二维码随处可见,用手机扫码支付已是常见动作,很多中国人可以“一部手机走天下”。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网友认为现金已不是生活必需品。不久前,支付宝更是放出豪言,要推动中国在5年内进入无现金社会,引发各界热议。

统计数据显示,福州目前有近500万名支付宝用户,“80后”“90后”成无现金支付主力,占比超80%。目前,从超市、餐饮店、出租车、火车站,到居民水电缴费、就诊预约缴费等,均已实现“无现金”。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即使在已全面进入无现金社会的瑞典,仍然有许多人选择现金支付,这取决于消费者和商家自由选择。相反,在无现金社会刚刚起步的中国,一些商家却开始拒绝现金支付。去年7月,珠海一家面馆因“谢绝现金”,只接受手机支付,被中国人民银行珠海支行认定为“拒收人民币”的违法行为。可见,一些商家拒绝现金支付,不仅违反了《人民币管理条例》,而且也涉嫌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为消费者有权利选择任何一种结算方式进行消费。特别是在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现金仍是主要支付方式。

因此,有关专家认为,建设“无现金城市”,还需在包容中前行。首先,既然目前中国并非无现金社会,就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善待人民币,在扩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同时,不能排斥现金。同时,市民也应主动适应消费转型,选择方便、安全的支付方式,逐渐减少现金支付。金融管理部门也应对相关情况进行研究,规范和促进“互联网+消费”健康有序发展。

跟不上“无现金”潮流的人怎么办

在人们快速奔向“无现金社会”的同时,还有一些群体,比如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他们感觉“跟不上”这个“无现金”的潮流。怎样让手机支付更普惠?这都是我们在迎接“无现金社会”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手机付款?用现金不行吗?”日前,67岁的石家庄市民石林在家收到一个到付的快递包裹,需要支付18元。

“不好意思,阿姨,我们现在不收现金,得用微信或支付宝。”快递员小侯拿着智能终端解释道。

“可我不会用手机交钱呀,要不等晚上我女儿下班你再来一趟?”石阿姨感慨,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帮孩子收个快递都这么费劲。

在很多人享受手机支付便捷的同时,也有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认为这个新鲜玩意儿真不方便。

“采用哪种方式支付,消费者拥有自由选择权。电子支付可以广泛存在,但不能消灭现金支付,强势支付方式不能排挤其他支付方式。”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赵鹞说。

石阿姨发现,她家楼下的理发店、小区旁边的菜摊、路口的早点车都摆上了二维码,“我看别人用手机扫一扫就把钱交了,是挺好用。但我不会,对我来讲,买几块钱的东西,就是用现金最方便。如果不能用现金,那得多麻烦?”

“只有消费者可以依据个人偏好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支付才能真正实现便利、快捷。手机支付不会对传统支付取而代之,恰恰相反,手机支付应是传统支付的有益补充。”蚂蚁金服品牌与公众沟通部高级公关专家孙洋说,“无现金社会”不是消灭现金,而是既能用现金也能用移动支付。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一部手机就能出门,手机支付还能帮助用户积累信用,获得便利的金融服务。

赵鹞认为,今后,希望所有的支付设计都是越简便越好,准入门槛要低、流程要少、具有便利性。现在扫码支付都需要用智能手机,虽然我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很高,但也有一定的门槛。比如Apple Pay要使用苹果手机支付。而在印度,普通功能手机通过短信确认即可完成手机支付,这个门槛就很低。让更多的人使用手机支付,就要设计更简便、适用的界面和流程。

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是使用比较广泛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但用户数量趋于饱和,扩展新用户的难度加大。眼下,商家们也把目光投向了视力障碍人群、老年人群等特殊需求群体。手机制造商也正在研发推出针对特殊人群的定制手机,争取早日打开硬件细分市场,为更多的客户分享“无现金社会”服务。

责任编辑:韩旭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