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故城县郑口险工重力挑水坝:抑息滔滔河水 守护堤岸平安

2017-08-04 09:57:5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新闻网驻衡水记者 孟宪峰 焦磊 文/图

站在大运河故城县郑口大桥上,这里河道曲折,地形险恶。举目西望,有六处突出堤岸不同形状的大坝牢固地护于堤岸。这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口险工重力挑水坝。历史上,依据堤岸不同部位分别建筑的挑水坝,从不同角度发力,滔滔浪花在它们的抵挡和缓冲下趋于温和,从而守护堤岸的平安。如今,随着大运河断流,这些挑水坝失去了“抑息狂澜”的作用,仅仅剩下了文物价值。

挑水坝建于民国时期

郑口镇南接临清,东下德州,背负冀鲁平原,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重要的水陆要冲。尤其明、清、民国乃至建国初期,郑口镇舳舻相继,帆樯如林,这是郑口镇大运河最繁荣的时期。清《故城县志》载“甘陵八景”之“南埠商舻”和明、清《武城县志》载“武城八景”之“郑口风帆”就指于此。

但由于郑口镇这段河道地处大运河转弯处,水深流急,多次漫堤决口围险工。从明代就对此险工段进行治理,最早是使用柳树护堤。一般十棵柳树为一捆,倒挂堤内以防河水冲刷堤根。因柳树倒挂堤内转弯处,很是壮观,颇像龙尾。因此这段运河古称“龙尾扫”。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三、四两区(按行政区规划现当属三朗、郑口、坊庄等乡镇)村民在郑口险工修建挑水坝一处,后又陆续修建了5处重力挑水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挑水坝进行了多次维修。经历了1953、1956、1963年洪水,未发生漫堤决口,在防洪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郑口险工6处重力挑水坝位于郑口镇郑口大桥西侧,全长约910米(根据衡水市政府公布的保护范围,为两侧挑水坝外皮基线各向上、下游10米)。这6处挑水坝呈倒“U”型分布在河堤内侧,对其进行编号,从运河上游至下游分别为一至六号(靠近大桥为六号)。

六处挑水坝各有特点

据故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姜玉岭介绍,一号挑水坝的平面为长方形坐于堤坡上,迎水面两侧为圆角,后尾插入堤中。挑水坝为青砖砌筑,下部用青砖和白灰砌筑,砖的排列形式是一层顺砖,一层顶砖;中间有立砖一层,为原有坝体顶部;上部为红机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顶部为素黄土夯实。

二号挑水坝的平面为长方形坐于堤坡上,迎水面两侧为圆角,后尾插入堤中。挑水坝由下至上依次为条石、毛石、青砖、水泥砂浆抹面(内为红机砖),墙面上有阳刻砖雕“民国三十六年即西历1947年桃月建筑”共15字,清晰可辨;顶部为素黄土地面,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示牌一块。

三号挑水坝的平面为菱形,迎水面为尖形,后尾插入堤中。挑水坝左侧(北侧)为1970年所建扬水站,现已报废;下部有少量条石,上为青砖,再上为红机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顶部为素黄土地面,高低不平;坝体迎水面上有水位高度标示,同时还刻有时任县长杨敬桥题的“抑息狂澜”四字,现已被凿,无法辨认。

……

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

据了解,挑水坝是河防工程中用以分水势的堤坝。要将大溜(江河中心速度大的水流)挑离本岸,保护下游堤防和险工安全,非修建挑水坝、开挖引河、实施裁弯工程不可。至于重力坝,则是由砼或浆砌石修筑的大体积挡水建筑物,整体是由若干坝段组成,主要依靠坝体自重来维持稳定。

郑口险工重力挑水坝,像“六大金刚”一样坐落在运河西岸,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作为大运河本体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郑口险工重力挑水坝携带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水利工程不可多得的实物,它是劳动人民治河防洪的创举,它的历史功绩永载史册。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