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沧州老人义务看护炮楼31年 教育子孙勿忘国耻

2017-08-06 10:52:4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为了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前些日子,沧州市沧县捷地回族乡捷地村67岁农民曹文通又运来一些沙石料,小规模修缮当年日军侵华时留下的一座炮楼——捷地炮楼。这个侵华日军炮楼在华北地区比较罕见,为保存证据,教育人们勿忘国耻,曹文通义务看守和修葺炮楼已经31年。

捷地炮楼位于捷地村东侧。“日本人野心极大,沿着铁路侵略中国,而日军之所以在此修建炮楼,就是为了看守运送物资的铁路。”曹文通说。日军残暴,刚进村时见人就杀。曾有日本兵在炮楼上练枪法,把田地里捡豆子的村民射杀。当年,八路军曾多次攻打炮楼。但因为炮楼十分坚固,易守难攻,都没能成功。

改革开放以后,捷地村村民富了起来。人们盖房子需要土,就都到捷地炮楼这儿挖土盖房,导致炮楼摇摇欲坠。曹文通自告奋勇,要求保护这里,为此还跟不少村民闹过矛盾。为了守住炮楼,他向当地政府部门请示,自己来保护炮楼。2002年,沧州市文物保护管理处对沧县文教局关于保护炮楼的请示作出批复:“‘捷地炮楼’为京沪铁路沧州段仅存的一处反映侵华日军罪行的历史铁证。为了警示后人,不忘国耻,我处对‘捷地炮楼’予以保护。”随后,沧州市文物保护管理部门正式批准该炮楼为县级文物保护遗址。

1986年,曹文通刚开始保护炮楼时,还一度搬了进去,就是担心有人偷偷扒砖挖土。后来,他干脆说服妻子,在炮楼旁边盖了房子。房子格外简陋,墙面是水泥的,没有空调,电扇也很少用,一住就住到了今天。

因为缺乏保护,当年的炮楼已经倾斜。曹文通用8个千斤顶支撑着炮楼,自己在下面填石子,每次只能填3厘米高。为了安全,他只在晚上干活,工料是自己掏钱买的,活儿也是亲自上阵完成,花了近两个月才完工。此后,他每年定期给炮楼加固屋顶,培固炮楼四周。

31年默默守护,也发生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有一年,村子里来了3个四川人,开价8万要买走炮楼,说是想带回去做展览。曹文通拒绝了。

2003年,有个外地人找到曹文通说,要拆了这个炮楼。这群人里,除了一个自称是派出所的、身穿警服的人外,其他人都有文身。曹文通曾经当过5年兵,冷静了下来就开始与对方周旋:“你说要拆除,有文件吗?”“你是派出所的?我怎么没见过你?”对方的回答漏洞百出,曹文通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这群人有古怪。两个月里,他们来了7次,曹文通始终不同意拆掉炮楼,最后,那群人无功而返。

曹文通自学无线电,自费购买监控后又自己动手安装监控。他坐在床前,像往常一样,拿起木棍就可以打开监控屏幕,看炮楼四周的情况。

经常有人对炮楼搞破坏,为此,曹文通和老伴都会至少留一个人在家,看守炮楼。如今,老伴去城里帮女儿看孩子,他要24小时守护炮楼。

沧县国防动员委员会和当地武装部的工作人员,把写有“看守炮楼,见证历史,警示后人,勿忘国耻”的锦旗和“爱国教育先进个人”荣誉证书送到曹文通家中。

为修葺炮楼,曹文通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却不肯说自己花了多少钱,“说了就跟向国家伸手要钱一样,多没面子!”曹文通说,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会守护炮楼。将来自己去世后,儿子能接力就接力,没人接力就交给政府。

曹文通希望用自己的守护,让这座日军侵华罪证得以保留。“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怎样铭记历史?就要靠这些实物证明,靠一代代人不停地讲。”

■特约文图 王伟倩 范海玲

责任编辑:韩旭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