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记者走基层 五年看变化】衡水湖清生态美

2017-08-07 06:42:4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记者走基层 五年看变化】衡水湖清生态美

日前,一群灰鹤在衡水湖自由翱翔,与波光粼粼的水面和来来往往的游船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记者贾恒 马路摄

从前,跟湖要地、拦湖捕鱼、向湖排污;现在,退耕还湿、退居还湿、清淤除草。近些年来,随着生态修复治理力度的加大,衡水湖的一汪清水成为衡水的绿肺,鸟儿的天堂,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因水而富,在这同时,对于这湖水,人们从理念到行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记者 马路 [发自衡水]

修复水生态,让衡水湖回归湿地本色

7月22日上午,在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李宏凯的引导下,我们来到衡水湖码头。老船员张双秋热情地将我们迎到船上,“园博会开幕后,来湖游览的人翻倍地增长!”老张高兴地说。

船行湖中央,闷热感一扫而空,水声潺潺、鸟鸣耳畔。69岁的张双秋是衡水湖边上的大赵村人,祖辈几代都依靠这片水生活。以前,这里夏天一片水汪汪,冬天一片白茫茫。那个时候人们就想填饱肚子,嫌这里水多,成天琢磨着怎么掏出土地来种粮食。

“由于地势低、洪涝灾害频繁,都叫它‘千顷洼’。”李宏凯介绍说,直到1985年这里才正式长期蓄水,衡水湖作为一个湖名才固定下来。指着岸边的马拉松广场,李宏凯告诉我们,那里是原冀衡农场老旧住宅区,由于周边居民及养殖场、橡胶加工、电镀、煤场等工矿企业众多,衡水湖的水质不断恶化,最差时局部达到劣Ⅴ类。

【记者走基层 五年看变化】衡水湖清生态美

一群灰鹤在衡水湖自由翱翔,透过波光粼粼的水面与隔湖相望的河北省园博园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记者贾恒 马路摄

2003年,衡水湖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大力度的污染治理工作也随即展开。搬迁了湖区周边413家企业和作坊,拆除了60多万平方米有碍观瞻的商铺,实施退村还湖、退耕还湖;取缔了1.38万亩网箱养鱼……到2012年,湖区外围污染源清理工作基本完成,衡水湖又回归了湿地本色。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衡水湖启动了良好湖泊项目,湿地保护开始转向湖体治理以及生态修复。

远远的,一艘大型作业船正在水面上游移着,李宏凯说:“这就是我们购置的绞吸式挖泥船。”衡水湖内蒲草、芦苇等挺水植物的生长面积约占45%,这些水生植物沉积于湖底,形成了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腐殖质层。加上湖区内菹草、轮叶狐尾藻和灯笼草等多种沉水植物沉积、腐烂,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质。

“这艘绞吸式挖泥船就是为了清理它们才购进的,截至目前,这艘船已经为衡水湖清除底泥和腐殖质800万立方米。”李宏凯说,他们还购置了两艘自航式机械割草船收割蒲草和芦苇,每年收割面积达120公顷。并通过增加食草性和滤食性鱼类、贝类的投放,控制湖区水草、藻类生长,转移水体营养,仅去年以来,他们就投放鱼、虾苗2110万尾。

为进一步提升衡水湖的湿地功能,市里每年多次向湖内引水,如今衡水湖的调水线路由最初的东引黄河水,又增加了南引岳城水库水和西线从岗南、黄壁庄水库调水。

拒绝水污染,让衡水湖碧波荡漾

船头继续向南,我们来到了衡水湖唯一的湖中村——顺民庄,遍布全村的是各色酒店、农家乐。沿着村内街道一路走来,干净而整洁。农家乐老板孙宝柱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污水乱排、垃圾遍地,最后全都进了湖里。现在村民大多靠旅游业为生,随着对衡水湖保护的深入,大家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这湖清水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谁还舍得去破坏她!”

顺民庄常住人口虽然只有300人,但是每天的游客却有上千人。为此,滨湖新区投资500万元在这里建成了现代化污水处理系统,并对垃圾进行每日清理。湖区其他村庄也实行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

【记者走基层 五年看变化】衡水湖清生态美

空中俯瞰衡水湖。 记者霍艳恩 田明摄

“现在,衡水湖的水有多好,看看这里的鸟就知道了。”张双秋驾船向观鸟区驶去。在一丛丛蒲草之间,几只红白相间、黑色凤冠的水鸟在轻灵地嬉戏,“那是凤头鸊鷉,被誉为‘水中凤凰’‘凌波仙子’,是常年扎根在这里的鸟。那白冠白嘴黑羽红眼睛的是骨顶鸡,那嘴巴长长、站得高高的是黑翅长脚鹬,那是黑卷尾,那是斑嘴鸭……”李宏凯如数家珍。

经过保护与发展,衡水湖水质由过去局部劣Ⅴ类达到总体Ⅲ类,鱼类增加到34种,环湖造林使大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了每立方厘米4600个。据介绍,目前,衡水湖的鸟类已达329种,包括7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和49种Ⅱ级保护鸟类,衡水湖成了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2014年,湖边的洪杰农场主动放弃3000亩耕地,改为种植芦苇、蒲草以及水葱等水生植物,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并净化水质。去年,106国道衡水湖段完成改线工程,衡水湖区也因车辆排放物的减少而更优美静谧。通过环湖植树造林,人们还为衡水湖织出了一条“绿围脖”,目前环湖造林面积已达到10万多亩。

发展生态游,让衡水湖成为富民湖

来到衡水湖畔绳头村时,村支书杨建水正忙着与村民商量鱼池回收的事。他们准备在村庄四周建设荷花园、垂钓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走一条产业发展、集体壮大、农民增收的新路。

2015年开始,绳头村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引导农户以闲置宅基地为股本加入农宅合作社。村民杨世旺就把一处240平方米的闲置宅院租给了合作社,自己跟别人合伙经营着一片荷花园。说起一年的收入,杨世旺算了笔账:房子每年三四千的租金,年底效益好了还有分红,女儿在村里的旅游公司打工每月3000元。“去年光荷花园我就挣了五六万,今年看这情形肯定挣得还会多。”

据了解,以省园博会为契机,以衡水湖为起点,衡水市充分整合周边码头赛道、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节庆活动、历史文化等资源,打造了闾里古镇、侯店毛笔小镇等15个特色景区,并沿中湖大道、东湖大道打造花卉景观带,串联起沿途景点,形成了50公里环衡水湖风景线路。

【记者走基层 五年看变化】衡水湖清生态美

空中俯瞰衡水湖。 记者霍艳恩 田明摄

滨湖新区管委会主任袁博见证了衡水湖的每一处变化,在他看来,2012年开始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后,衡水湖名声鹊起。“当时水清、景美的衡水湖以及日益完善的湖区设施打动了国家体育总局,使得衡水湖与马拉松走到了一起,成为全国第一个环湖马拉松赛。”

如今这项赛事已成为衡水市的新名片,带动这里的旅游逐年升温,游客接待量连年保持在25%以上的增幅。

今年,在美丽的衡水湖畔又迎来了河北省首届园林博览会,衡水湖也成了更多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如今,游湖、健步、骑行、观鸟、赏荷、科考、民俗文化等生态旅游活动风生水起,很多群众成了游船、农家乐、旅游商品销售的从业者。”袁博说,老百姓看到了变化,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现在滨湖新区人均收入比五年前增长了近一倍。

点击进入【砥砺奋进的五年】专题

点击进入【记者走基层 五年看变化】专栏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