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让消费者金融素养变得更高一些

2017-08-08 09:33: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金 言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在整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平均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调查还发现,大部分人的理财素养存在问题。专家称,下一步期盼各有关部门和机构多做金融消费者教育,让消费者金融素养变得更高一些,起码别让金融素养拖了投资理财的后腿。

金融素养包括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态度、行为和技能,良好的金融素养有助于消费者作出适当的金融决策,降低系统性行为偏差,提高金融市场参与度并降低金融风险。据悉,上述《报告》每两年公布一次,目的是为了准确把握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及金融消费者教育领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相关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消费者整体水平是中等偏上,但对于各类金融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比较大,例如在贷款、投资、保险等方面的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对于银行卡、信用与储蓄方面的知识则掌握得比较好。我国金融素养不仅存在不同类别金融知识的差异,还存在着不同区域以及城乡间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差异。

分析发现,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金融素养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越高。年龄也显著地影响了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40-49岁是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提升最快的年龄阶段。家庭收入亦是金融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拥有较高收入使得金融消费者拥有更多可支配资产,有更多机会参与各种金融活动,对金融风险的偏好更强,认识也更加深刻。

针对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报告》也做出了分析。排在需求前五位的分别是股票基金投资、住房贷款、银行理财产品、金融纠纷解决和债券投资知识。消费者了解金融知识的最有效方式,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通过金融机构网点发放、宣传资料”“通过互联网”“通过短信、微信等手机信息”“通过电视宣传”和“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交谈”。由此可见,更系统、更权威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方式更受青睐。

理财知识技能严重欠缺。从对金融知识测试的正确率看,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59.56%。当询问消费者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是否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时,仅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39.92%的消费者选择了“或许可以”,19.73%的消费者选择了“可能拿不出”,还有6.29%的消费者选择了“肯定拿不出”。有6成消费者没有为孩子上学存钱。也就是说,有大约七成人的现金流是存在问题的。

由此,央行提出,应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构筑常态化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阵地,在最大层面上覆盖所有在校儿童和青少年。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也表示,应对在校学生、边远地区贫穷人群、劳务流动人口、妇女、残疾人等金融服务中的弱势群体制定相关倾斜政策,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消费者教育专项活动,帮助其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

责任编辑:段闪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