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砥砺奋进的五年·河北篇】绿水青山 拱卫京畿保蓝天

2017-08-09 10:55:23 来源:人民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北时强调:

你们国内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

山川林木葱郁,大地遍染绿色,天空湛蓝清新,河湖鱼翔浅底……这是一幅建设美丽河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始终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抓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不断推进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迁安市近年来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护力度,已成为许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驿站”。图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在迁安黄台湖面觅食嬉戏。 记者史自强摄

治本攻坚

向大气污染宣战

“大气污染是人民群众的心头之患,要坚决纠正低标准、过得去、穷对付的状态和压力传导不到县乡的问题。”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表示,要坚持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打一场大气污染治理的战争。

近年来,河北对雾霾的治理强度不断升级。2013年,河北出台《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强大气治理;2015年,出台《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7年,又推出《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高度、广度、力度,均属空前。

河北把去产能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头炮”,谋划实施“6643”工程。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全省累计压减炼钢产能6010万吨、炼铁5784万吨;“育新”与“压煤”并重,河北大力发展新能源,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29%。2016年,全省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平均为207天,较2013年增加78天。

今年7月,河北省首届园博会开幕。园博会以“湿地园林·休闲湖城”为主题,突出衡水湖的“绿”“水”元素。园博会将新建的园博园与改造提升的衡水湖湿地公园、马拉松广场、荷花公园“四园合一”,使这里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园林。图为园博会吉祥物“荷仙子”“桃仙子”的巨型园艺造型。  史自强 赵威摄影报道

齐抓共管

让碧水清流再现

“到2020年,全省力争消除国控和省控劣Ⅴ类水体断面25个,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较2014年下降21个百分点以上,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其他主要干支流基本恢复使用功能。”在河北出台的《河北省重污染河流环境治理攻坚专项行动方案》中,对未来几年水体污染的治理,做了详细规划。

上游污染了下游要补偿,跨界河流生态补偿机制是河北的创新。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扣缴生态补偿金11.74亿元,全部用于了水污染防治项目。坚持质量导向,注重标本兼治。

开展重污染河流环境治理攻坚。以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为目标,集中整治河流水质为劣Ⅴ类的58条重污染河流(段)。对列入2016年治理计划的12条重污染河流,共谋划入河排污口管控、河道清淤疏浚、河湖湿地建设等65个重点治污工程。

加强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全省180座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目前164家已完成污水集中处理,144家完成在线监控装置建设。

加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河北不断完善城镇管网体系,推进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如今,全省28座需升级改造的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完成提标改造建设任务。

今年上半年,纳入国家考核的74个断面中,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水质断面占总数40.5%。监测断面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39.02%。

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55年的不懈奋斗,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资料图片

坚持不懈

为荒山沙地添绿

一棵树就是一台制氧机,一片林就是一个蓄水池。为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近年来,河北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近5年全省完成造林面积2300多万亩。2016年,河北造林面积就达到523万亩,再创历史新高。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河北则是京津冀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主战场”。河北“绿色版图”快速扩张的背后,是倾力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不懈努力。

借助冬奥会契机,河北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全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推进赛事核心区和迎宾廊道造林绿化,重点扩大建设千松坝、塞北和御道口3个百万亩生态林场。2016年,冬奥会赛事核心区、迎宾廊道、京张赛场连接线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6.8万亩。

各地区也不断推进生态建设。石家庄市制定了规模治理荒山的奖励政策,实施了一大批千亩、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骨干造林项目;邢台市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2016年启动实施了24个造林示范区;2016年,太行山绿化317万亩,呈现出规模大、标准高、效果好的特点。保定市结合现代林业园区、苗木花卉基地建设等,在成片林地建设上继续发力;沧州市实施廊道绿化、森林围城围区、大方大片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廊坊市实施了经济林建设、重要交节点绿化等六大工程。

今年以来,河北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探索创新造林机制,努力破解资金难题。省林业厅组建了河北省林业生态建设投资公司,省财政在注资6亿元资本金的基础上,再融资注入20亿元,打造“太行山百万亩亮点工程”。

河北各地加快了融资平台建设,为造林绿化提供资金支持。石家庄市加大太行山绿化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市财政拨付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专项资金1.75亿元。

如今,绿化成果正在迅速显现。2016年,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完成造林100万亩,保廊沧与京津绿屏相连、绿廊相通的一体化生态格局正在形成。全省森林覆盖率已由2012年底的26%,增长到去年底的32%。(记者 张志锋 史自强)

邢台:生态治理 旅游牵引

夏日的太行,满眼葱茏,青翠欲滴,游客络绎不绝。曾以工业为支柱的邢台市,正悄然转型,走上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近两年来,邢台重拳治污推进生态建设,以最大力度回应群众对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殷切期盼。

今年初,邢台坚定不移抓好大气污染治理,打出了“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发起“煤改气”和小锅炉取缔、整治“小散乱污”小群体企业、主城区及周边排放大户转型升级、城市精细化管理“四大攻坚战”。

邢台注重以产业抓生态建设,提升现代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健康休闲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产业、人文和生态优势,打造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

如今,桥西区的薰衣草庄园、银禾农场、福庆生态园、襄湖岛湿地等各具特色的项目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生态休闲农业园区7000多亩,拉动社会投资逾2亿元,带动地方2000多人就业,年人均增收1.5万元;柏乡县的牡丹小镇已被列入全省82个特色小镇序列,牡丹文化风情街、汉牡丹文化园、“富贵里”新乡村等项目加速推进;在内丘县,以寒山、太子岩、鹤渡岭为代表的自然风光,以文孝社区、扁鹊大道片区为代表的省级美丽乡村,以小辛旺、神头村、黄岔村为代表的特色村落,已成为该县的新名片。

据统计,目前全市有旅游企业150多家,4A级景区8家,2016年旅游接待总人数2109.22万人次,同比增长22.89%,旅游总收入181.6亿元,同比增长29.45%。

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发展”。8月中旬,邢台将举办首届旅发大会。全市将以此为契机,实施旅游发展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争创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市旅发委主任戴书军说,首届旅发大会将推出2个全域旅游示范片区、20个旅游精品项目、20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新的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形象。

在以往“景点旅游”的基础上,邢台市将着力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

在“旅游+农业”方面,邢台将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本任务,大力发展农业生态园、休闲农业园、家庭农场等农业旅游产品。如今,仅农业旅游,每年就吸引游客800多万人。清河县万亩山楂园、南和县农业嘉年华、任县宜采园、临城县绿岭核桃园等,知名度和影响力正逐步显现。

在“旅游+文化”方面,邢台将通过挖掘乡村民俗文化,策划包装旅游项目,进一步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产品。宁晋县工笔画艺术园区、平乡县梅花拳文化园区、清河县张氏祖庭、内丘县邢窑博物馆等已蜚声海内外。

在“旅游+扶贫”方面,通过发展“沟域经济”,邢台正探索一条集生态治理、观光农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山区发展路径。目前,全市已开发经济沟1040条,农民在达标经济沟中的每亩收益达到2000元至10000元。

秦皇岛:责任包干 水清河畅

毗邻大海,河道纵横,秦皇岛市有17条入海河流。过去因种种原因,河流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为建设生态城市,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2015年,秦皇岛在河北率先全面推行河长制。按照“一河一长、一库一长、一地一长、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全流域包干”原则,秦皇岛将市域内所有河流及所在流域范围内的支流、水库、塘坝、坑塘、沟渠及湿地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体系。

根据《秦皇岛市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主要河流市级河长,变“多头管水”为“一龙管水”,同时,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实行属地管理、包河到人。目前,全市已设立市级河长31名、县级河长109名、乡村级河长2099名、“河道警长”41名。

为严格考核奖惩,秦皇岛对河长制管理实行菜单式分解、契约化管理、审计式验收、公开化奖惩。对因失职、渎职导致河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拆除临河房屋、码头、仓库等违章建筑151处、7.2万平方米,关闭河道非法采砂场31个,关停、整改临河养殖场2317家。此外,秦皇岛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去年全市调减大田玉米种植25万亩,清退涉水重污染企业115家。

如今,秦皇岛水环境不断优化。今年上半年,全市10个省级考核河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0%,较去年提高30个百分点;16个国省控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0.6%,较去年提高15.3个百分点,河流水质明显改善。(记者史自强 杨柳)

廊坊:燃煤替代 追梦蓝天

在廊坊市的广大农村,以小煤炉、小锅炉、茶浴炉为主的分散燃煤年消耗量达3700万吨。由于缺少治理,1吨散煤排放的污染物相当于10吨以上电煤的排放,成为冬季雾霾频发的重要因素。

响应中央和河北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廊坊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制定出台了《廊坊市气代煤和电代煤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决定在今年10月底前,实现全市域散煤“清零”一步到位。

“用电取暖干净方便,还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永清县刘街乡王街村村民刘铁良深有感触。目前,该村316户“电代煤”改造基本完成。截至6月底,廊坊涉及“电代煤”的三个县(市)已完成入户电网改造及采暖设备安装41818户,完成率56.5%,将力争9月底前全部完成电代煤工程。

为保障燃煤替代工作稳步开展,廊坊在市级成立督导组、县级成立工作组、乡镇设立服务站、村街设立协管员,现场指挥、调度相关工作。截至目前,督导组已对全市10个县(市、区)“气代煤”工作开展了督导检查。督查结果共计在每周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会上通报12次,在媒体上公开晾晒8次。如今,各县(市、区)问题整改率达85%。

此外,廊坊还出台了《廊坊市气代煤工程安全运营二十条强化措施》,并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组建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目前,全市共有安全监管人员2000余人。

据了解,自启动燃煤替代工作以来,结合其他大气治理措施,廊坊空气质量明显好转。(记者史自强)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