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文物考古调查透视“文化雄安”

2017-08-10 09:20:2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新区约200平方公里文物调查工作结束

文物考古调查透视“文化雄安”

8月3日17时,在雄安新区南阳遗址,手持洛阳铲的考古人员正在进行勘探。李慧摄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张伟亚、曹铮 通讯员李慧)“雄安新区中期发展区约200平方公里文物调查工作已经结束,新发现文物点44处,对起步区部分古遗址进行了初步勘探,目前正在编制中期发展区文物保护专题报告。”8月3日,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总领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毛保中介绍了雄安新区文物调查的最新成果。

雄安新区约2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调查79处文物点,其中44处为最新发现

在容城县晾马台镇南阳村紧邻南阳遗址的一处带院三层小楼,是文物调查与勘探人员的临时驻地。5月28日,河北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在这里揭牌,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成立。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依据和支撑的文物保护调查工作由此启帷。

国家文物局与省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共同推动雄安新区文物考古工作顺利进行。

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分为8个调查队,由6个考古调查队、1个地面文物调查队、1个战国燕南长城文物调查队组成。在联合考古队中,除了河北各级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外,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参与,阵容堪称豪华。

“考古调查工作是一项既枯燥又辛苦的活儿。”毛保中说,每隔50米一个人,联合考古队员排着队形拉网式地行走在田间垄头,搜寻着遗迹的蛛丝马迹。冒着酷暑高温,一天下来工作十个多小时。“队员们每天凌晨5点就出发,往往到晚上八九点才回来。队员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

此次文物考古调查,联合考古队启用了“雄安新区文物考古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每个进行野外调查的队员手持终端,将遗迹照片、文字记录等原始信息即时上传该平台,通过平台可以远程登录,实现共享,调查的同时就建立了数据库。

通过联合考古队争分夺秒的不懈努力,到7月15日,雄安新区约2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的考古调查已经结束,共调查79处文物点,其中44处为最新发现,可谓文物考古调查阶段的重要收获。据毛保中介绍,这些多为新石器、战汉、宋辽三个时期的文物点。

南阳遗址考古工作获得重要发现,三县范围内战国燕南长城全线踏查工作完成

雄安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东周燕文化、宋辽军事遗迹、抗战红色文物等文物资源丰富。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89处,容城南阳遗址和雄县境内的宋辽边关地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下埋藏文物尤以史前、战国、汉代为多。

按照计划,联合考古队年内将完成对42万平方米的容城南阳遗址的勘探工作,并进行小范围试掘。

在此次文物调查中,南阳遗址考古工作获得重要发现。确定南阳遗址东南、西南角城垣、南城垣和西部大型夯土区和陶业作坊区,南城垣长700余米;新发现南阳遗址周边10处同时期文化遗存,形成以南阳遗址为中心、面积约18平方公里的东周、汉代遗址群,为确定南阳遗址性质和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资料;容城、安新、雄县三县范围内战国燕南长城全线踏查工作完成,重新采集坐标点31处,核校燕南长城走向,复查长城保存现状。省文物局将在对遗存点进行科学分类分级评估的基础上,明确保护对象及保护措施,为新区总体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在雄安新区进行全面系统的文物调查,就是要重点明确地下文物的分布、范围、性质,同时开展地面文物、战国燕南长城遗址、红色文物调查。”省文物局项目管理处处长张文瑞说。

按照雄安新区文物调查工作时间表,2017年8月,完成考古调查报告整理与编写,并组织专家对考古调查成果评审和验收;2018年2月,完成新区2000平方公里的文物调查;2018年3月底,完成雄安新区文物调查专题报告。

点击进入雄安频道

责任编辑:魏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