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籍战士王锐:铸魂军营写忠诚 (下)

2017-08-15 08:56:1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王锐(前排中)与战友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于逢源摄

□记者 白 云

“我很想儿子,但没有国家,哪有小家。我的儿子去保卫咱国家,我骄傲,我支持他。”王锐的母亲于秀琴说。

“当我们强时,更能让祖国放心。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护好脚下这片土地。”王锐在日记中写道。

当一个国家用得上的兵

今晚的月亮格外亮,想家的情绪也是有的。但站着岗我也知道,舍小家为大家,才是军人本色。我愿为祖国繁荣富强奉献青春,请月光悄悄将我的这份思念隐藏。

——摘自2016年9月16日王锐日记

今年8月8日,王锐在朋友圈晒出了领取结婚证的照片。照片上一对新人的笑容格外灿烂。远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外沟门乡青石砬村的王锐父母,也格外高兴。

王锐的父母是大山深处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与部队的缘分,就来自这片山、这个家庭。

王锐的叔叔是退伍军人,回到家乡还保持着军队作风,爱穿军装、理板寸。从小王锐就喜欢听叔叔讲部队的事情。“打小就很想当兵,连我的头发都是一直请叔叔理成军人式的板寸造型。”

上中学的时候,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戳中了王锐的心。“许三多能从一个‘老末兵’成长为兵王,更说明部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那时候我就感觉,不到部队锤炼几年,这辈子一定会特别遗憾。”

2009年,19岁的王锐高中毕业,怀着青春的梦想,参军入伍。

2014年,王锐服役即将期满。家乡有老板早就听说他在部队干得好,亲自到部队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招揽他。家乡的女朋友也催他早点回到地方,把两人的婚事定下来。母亲于秀琴更是满怀期待:村里和王锐一般大的青年,孩子都满地跑了,自己也想着能尽早抱上孙子。

部队领导却认为这么优秀的兵,被挖走太可惜。

选择权交给了王锐。

王锐当时不是没有犹豫过:这么多年不在家,父母一年年老去,不能尽孝;与女友相恋多年,婚期推了一次又一次。

但他又想到: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总有比自己强的战友在身边,总有学习的对象,总能不断进步,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兵,他还没当够。

他还想到,自己所在的“黄草岭功臣连”,1950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左路纵队先头部队参加黄草岭作战。当年,连队以局部优势连续打退美军陆战第一师所属部队5次进攻,攻下美军占领的3座山头,歼敌67人,坚守阵地90分钟,保证了团主力成功转移,因此被授予“黄草岭功臣连”的荣誉称号。

这样的部队,他很留恋。

思索一夜,王锐有了决断。第二天,他给母亲和女友分别发了一条短信:“当兵报国、建功军营是我从小的梦想,我要留队,继续好好干,当一个国家用得上的兵。”

王锐在学习上有股韧劲,不仅自己好学勤学,而且带动战友互学共进。 于逢源摄

更要做思想过硬的战士

中午就着海风吃了一碗米饭,别有一番风味。训练场有一块巨石,“铸魂”两字坚毅有力,看着它,脑袋里仿佛被充上了几股血,热热的。训练场的苦辣生活不就是铸造忠魂的最佳场所吗?顶风冒雨刻苦训练不就是军人品格的最好诠释吗?

——摘自2016年8月4日王锐日记

从北方到岭南,王锐经过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

记者问王锐,他是怎么适应巨大的气候反差的,他“答非所问”:“夏天,晚上站岗后回到宿舍,带着钢盔直接躺到吊扇下地板上,秒睡。”

初到部队,王锐认为,作为普通一兵,能吃苦,够勇敢,就是一名好兵。

那是2013年,一次训练中,战士王国栋驾驶的两栖突击车被浪头打得失控偏离航向。当时,如果不及时控制就要撞舰。危急时刻,担任教练员的王锐跳出战车,拿起撑杆向舰体顶去。可战车并未转向,眼看王锐有被挤成“车舰肉夹馍”的危险。

千钧一发之际,王锐压下身体,使出浑身力气再次猛地一顶。战车终于转向,战友们与死神擦肩而过。

回到连队,王锐在总结时突然意识到,部队需要勇敢的战士,更需要思想过硬的战士。不但要做到勇敢,还要知道为什么必须勇敢。

王锐寻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这一年,他光荣入党。

从此,他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次演习前,王锐写了这样的党员承诺卡片:我郑重承诺,处处以身作则、时刻冲锋在前、坚决完成任务……王锐把这张卡片装在贴身口袋里,在训练场,在值守战位,每当感到疲惫的时候,他就掏出来默念,以此来振奋精神。

“每天摸爬滚打,谁不累呢?可王锐身上有股子劲头,他能带动大家,给连队带来模范作用。”指导员陈骁文说。

这次演习结束后,王锐又做出年终考核所有科目全部优秀的新承诺,并勉励自己,党员承诺践诺没有终点,常立常新才能激发干劲。

王锐始终认为,先进的思想可以武装人。他在不断学习中,锻造着自己的思想。

战友们都知道,王锐随身携带着“三件宝”——折叠小台灯、防水油布、小本子,他会随时随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自己所思所想记下来。

他不但武装着自己,还去帮助别人。

博士排长王钦龙刚到连队时,5公里越野排名最后。开会发言时说的话也“高、大、上”,战士听不懂。王排长一度情绪低落。一次党小组会上,王锐问王钦龙的“初心”是什么,王钦龙一愣,“用知识为强军作贡献。”王锐又问,“为什么入党?为什么穿上这身军装?”

“我为什么入党?我为什么穿上这身军装?”王钦龙默念着王锐的问话,回忆起自己满腔抱负参军、含泪宣誓入党的情景,深受触动。随后,他调整心态,放下姿态,在王锐的帮助下刻苦训练军事技能,发挥自身学历优势开展工作,和战士们打成了一片。大家都说,排长又拿了个新学位:战士学位,而“博导”正是王锐。

表现突出的王锐,心里始终装着集体。

2013年一次演习中,王锐所在的809车组“歼敌”数量最多,民主测评现场,王锐得票第一。但他找到指导员列举了车组每个成员在演习中的作用,认为这功劳应该是整个车组的。

最终,连队党支部经过讨论,向上级推荐了809车组为立功对象。

多年的学习积累,让王锐对战车了如指掌。图为战友遇到问题向王锐请教,王锐耐心解答。 于逢源摄

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台风要来了,我们也做了准备。前些天看新闻说,抗洪的战友们啃馒头喝凉水睡大堤,我想他们是满足的。如果有一天祖国召唤,我也会义不容辞,就算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为祖国为人民的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

——摘自2016年9月14日王锐日记

问王锐,什么是好兵?他会“啪”一个立正,目光坚毅话语坚定地回答:祖国明天需要我上,我就有本事顶上去!

保家卫国,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信仰。

为了这份信仰,在日常的训练、考核、演习中,王锐被称为拼命三郎,但他并不觉得苦。因为王锐的脑子里始终有任务,眼睛里始终有敌人。

2010年10月,王锐表现优秀,作为全连唯一一名参训的列兵去参加一次集训。关键时期,他的右小腿长了一个脓包,有鸡蛋大小,连大腿根都肿了,脱衣服都困难。但集训的机会太宝贵,多学一点本事,战时就能更好保卫祖国。他一直没吭声,带伤参训。

集训中,一次快速登车,王锐右腿磕在履带上,脓包撞破了。白的脓,红的血,瞬间把迷彩裤染透,汗水带着盐分渗入伤口,他还是没吭声。就这样,他把3个多小时的训练坚持了下来。

一下车,王锐就摔倒在地。这时战友们才发现,王锐的伤口和裤子还有泥沙黏在了一起。经过简单包扎,王锐又回到训练场。伤口每天被海水浸泡,休息时他自己偷偷清理下,继续训练。一个多月后,王锐带伤通过集训考核。

关于王锐受伤,甚至摔坏了腰的事,他母亲于秀琴还是最近从采访她的记者那里听到的。

王锐还有很多“秘密”。2015年一次演习中,炮弹打出去,突击车猛晃了一下,王锐的头重重撞在车体上,他甩甩脑袋准备继续战斗,觉得嘴里一阵疼痛。这时他发现,刚才的撞击把他的一颗虎牙撞松了,只连着些许皮肉。

“太耽误事儿。”王锐心里急,手上发狠,硬生生把这颗牙拽了下来。当天的演习,王锐所在的对抗方取得胜利。谁也没发现,下车后,王锐一笑,嘴里多了一个洞。

“伤痛不是军人的借口,打赢才是当兵的追求。”王锐在日记中写道。

那个青春少年,如今已是一身战士本色。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