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保定80岁老院长53年医学笔记走红

2017-08-15 09:30:0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80岁靳传义仍坚持出诊。


 

记者 李连成 文/图

8月7日,将老院长的笔记照片制作成微刊发布后,殷春英收获了翻倍的阅读量。随后,她兴奋地在朋友圈炫耀“点击量突破新高!”

偶然的机会,保定市第一医院的殷春英看到了老院长的医学笔记,工整清晰的笔记让她眼前一亮,老一辈治医治学的认真态度跃然纸上,不断学习的劲头,让她既感动又崇敬。

笔记的主人公名叫靳传义,今年整80岁,曾任该院副院长。自1964年从医那天起,他就通过记笔记的方式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如今已经记了3大本。老院长现在仍坚持每天上午出诊,看到新知识仍会随时记笔记,就为了多看一个病人,免除他们的病痛。他说,要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都献给患者和医院。

8月10日上午,在记者采访靳传义时发现,他的患者都是老熟人,有的就是专程到科室来“串门”看望他。“我们都是靳院长的老朋友,他对患者忒好,我们都信任他。”68岁的宋先生说。

不断学习 老院长记了53年笔记

满头银发,梳理的有版有型,声音洪亮,笑声朗朗。如果不是亲口说出,很难将眼前这位老人与80岁的年纪画上等号。

靳传义自1964年从天津医科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了保定,退休后一天没休息,又被返聘,到现在已经从医53年。

弯身拉开左手边的抽屉,随手拎出两本黑皮厚本笔记。“我自毕业从医那天起就开始记笔记,一直记到现在,有3大本了。”靳传义说。

他给这些笔记起名为“医学拾零”,写在每本的第一页上。笔记虽有“53岁”,但每本都保存完好。而且每本笔记都自制目录,标题和页码对应,靳院长用直尺比着用一道道画成笔直的红线连接起来。每一页上的字迹都清晰工整,每一页都有红色笔记的旁注。

靳传义说,有用的东西,不管书上的还是报纸上的,有理有据的都记下来,这样才能够不断学习。从杂志或报纸上看到类似题目,如果原来笔记上没有,就用红笔补充上,这样知识才能不断增加。关键时看病能用得上。

殷春英将老院长的笔记照片发到网上后,许多医疗系统同行用手机互相传看笔记照片。大家都被老院长严谨认真和不断学习的精神所触动,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这种“工匠”精神永远都值得敬佩和学习。

多次拒绝高薪外聘 现在仍坚持每天出诊

尽管已有80岁高龄,但老院长仍每天坚持上午出诊半天,从不需额外照顾,都是自己上下班。

他的日常生活平淡朴素。除了为患者看病,就是每天下午不出诊时,在家看看电视,天气好时,偶尔到附近的滨河公园遛弯。“如果要说爱好,我就愿意给患者看病跟患者聊天。”靳传义笑着告诉记者。

一位某县民营医院的院长曾三次当面向他表明高薪聘请的诚意,都被靳传义婉拒,第三次时对方无奈地说,这都三顾茅庐了,诸葛亮都该请动了,您就不能答应?“来八回,每月给2万工资我也不去。像这样的事挺多。”靳传义说,之所以不愿意到其他医院“挣大钱”,是因为他对保定市第一医院有感情,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要把这些经验和技术都传给这里的年轻人。“虽然我现在工资不算多,但挺满足,都这把年纪了,要那么多钱干吗?”

平易近人赢信任 医患处成老朋友

8月10日,记者来到保定市第一医院门诊部二楼,未走进诊室,先听到靳传义的朗朗笑声,他正在为一位患者分析讲解病情。等患者走后,记者抓紧时间对他进行采访,不到一小时的采访中断了四五次。有意思的是,找靳传义看病的患者,总是先唠几句家常,才开始说自己的病情。

一旁坐着的保定市民宋先生因为爱人患病住院结识了靳传义,从此成了朋友。“靳院长和他的这些患者都是朋友,我来这可不是看病,就是串个门看看他,聊两句就回家了。”宋先生说,靳院长平易近人,处处为患者着想,我们特别信任他。

靳传义一直在外科工作,接触的危重病人很多,救人无数,他带的科室从来没有医患纠纷。“病人来医院是为了解除痛苦,咱们就是为人家服务的,不能给人家增加痛苦。”老院长说。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