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文化周刊·布谷】大师不“迂腐”

2017-08-25 16:20: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陈鲁民

中国近现代史上那些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们,大多善于灵活变通,毫不拘泥,他们对外来文化有用者留,无用者弃,绝不会傻乎乎地把某些怪异的思想,一点不走样地贯彻到底。

比如,教育家陈序经是留学美国的“洋博士”,虽然他对西方文化颇感兴趣,但家里却从不吃西餐,且“每以祖国烹调艺术之高超而无限自豪”。有一次,陈序经与国学大师陈寅恪等教授一起吃饭,大家都用刀叉,唯有陈序经用筷子,“文化古董派”陈寅恪先生开玩笑说:“看来,陈校长的西化是假,我的西化才是真的。”

胡适也是如此,他在美国生活多年,戴了几十顶“洋博士”的帽子。有趣的是,他还是最喜欢妻子江冬秀做的家乡菜,特别是徽州著名的“一品锅”,百吃不厌,每次请客都称得上“主打菜”。

陈寅恪的老朋友吴宓先生,对西方文明往往嗤之以鼻。不过,他却最喜欢吃西餐,他的学生何炳棣回忆说:当年,清华大学西餐馆里的常客是吴宓教授,每每吃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呼朋唤友一起来享用。

再如看病。人命关天时,只要能治病,才不管你是中医西医呢。梁启超先生堪称“国学大师”,患上重病时,也曾毫不犹豫地找西医治疗。

学者殷海光先生,本来对西方文化赞赏有加,可是,当他患病找西医治疗无效时,最终又求助于中医药。据友人徐复观回忆:“他知道胃癌复发是绝症,但直到最后,他不放弃求生的希望。我从他的学生口中,早已知道他在服用中药;但因为他过去曾强烈地反对过中药,所以,在我面前一直对吃中药的事加以掩饰;等到他太太当我面前露出底儿来了,他才不好意思地说‘现在是中西并进’。”

鲁迅先生似乎是个反例。他因当年目睹了太多父亲用中医治病时的“花架子”,因而比较抗拒中医。他在医疗上的固执,完全不同于他在文化上的“兼容并蓄”,也没有文化上的“拿来主义”那样豁达通变:“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就是因为其不拘一格,把“万物为我所用”的原则,用得是有理、有节、有度,既有坚守理想的一面,也有实用主义的一面;既有循规蹈矩的一面,也有灵活变通的一面。或许,这就应了白石老人的那句名言:太固守常理是为媚俗,太自由随意则为欺世。

责任编辑:张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