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文化周刊·布谷】礼貌的种子

2017-08-25 16:37:2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张达明

18世纪中叶,如果两个英国人顺着墙壁行路时,恰巧在狭窄处相遇,常常会因谁更应该给对方让路而大打出手。法庭每天也会被这方面的纠纷搞得焦头烂额。为了解决这一严重影响社会安定的老大难问题,当局曾多次发动民众献计献策。

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所有行人都必须靠右边走,如果两个靠墙壁行走的人正巧相遇,右边不是墙壁的那个行人,应该主动让路。对此,剑桥大学第三百四十四任校长艾莉森·理查德先生曾感慨道:“礼貌规则的确立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一旦确立并且每个人都自觉遵守,不仅能够熄灭纷争,也能让所有人都感染上文明气息。良好的举止言行,不仅可以改善政治环境,还能增进社会的安定。所以说,礼貌就是人生,如果忽视或者对礼貌无知,那就极有可能对人生造成糟糕的后果。”

理查德先生在做人类学教授时,一次,从超市买日用品出来后,要走一条狭窄的步行道。他刚走上去,便与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迎面相遇。虽然小男孩被母亲牵着手,但理查德认为,自己应该为小男孩让路,理由是,对方还太小,让路的确不方便。于是,在走到距小男孩不到一米远时,他就主动侧身,让开了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因为自己主动让路的这个小举动,却让小男孩受到了母亲的批评:“让路的为什么不是你,而是那位叔叔呢?你认为自己的做法理所应当吗?”直到理查德走出了几米远,还听到小男孩连连对自己说着“对不起”。这位小男孩长大以后,也许没有取得惊人的成就,但是,他一定属于受欢迎的人,是个品质优秀的人。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母亲就为他种下了“礼貌的种子”。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刘庄继位做了皇帝,依然对当年的老师尊敬有加。尽管国事繁忙,他仍多次抽时间拜会。每次,都恭敬地扶着桓荣先坐在上位后,他才半跪着坐在老师对面,像当年那样聆听老师的教导。不仅如此,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一起,向桓荣郑重地行弟子之礼。

一次,桓荣生病,汉明帝先派人专程慰问,之后,在处理完政事后,又亲自登门看望。不仅如此,他一旦有空,便会带着重礼探望老师,而且一进街口,就会下车步行前往,以示对老师的尊敬。后来,桓荣去世时,汉明帝穿上孝服临丧送葬,并对其子女做了妥善安排。

汉明帝虽是九五至尊,但在老师面前,永远都把自己看作一名弟子,不失礼节,这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是不是有礼貌,自身的品性如何,不能看居人之下的时候,而是看取得一定成就,拥有一定社会地位之后。如果这个时候,依然能处处以礼待人,就值得人们去尊敬。

曾看到哲学家康德先生的一个故事。在即将离开人世前的一个星期中,康德时常陷入深度昏迷。去世前的第四天,家人见他好不容易醒了过来,便赶忙请来医生为他诊治。当医生走进病房的一刹那,他艰难地示意家人快些搀扶他起身迎接,虽然此时他口齿已经表达不清,但依然竭力对医生一字一顿地说:“谢谢您能在繁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为我诊治,真不知该怎样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医生见状,紧走几步到了他跟前,要扶他躺下,但他执意不肯,非要坚持请医生先坐下。当医生坐下后,他又要请其他人也都坐下。当医生劝他躺下时,他再次鼓足全身力气说:“大家都坐着,我怎么能独自躺下呢?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对人的尊重还没有离我而去。”

康德先生那么有名望的人物,能时刻保持谦卑之心,以礼待人,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严格要求自己,由此可见他的修养和品德。如果没有这样的修养,他可能无法取得事业上的成就,也无法获得世人的尊敬。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被人以礼相待的人喜悦。”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要有礼貌,学会尊重他人,用自己的真心赢得别人的尊重。在一个文明礼貌的环境下生活,平凡的日常就会变得更有色彩、更有味道。

责任编辑:张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