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中央媒体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反响报道

2017-08-28 06:51: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中央媒体纷纷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反响报道

汲取精神力量 践行绿色理念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贾楠)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以及全国各地新闻媒体,对塞罕坝机械林场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进行了集中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近日,中央各媒体纷纷推出塞罕坝精神的反响报道,充分报道社会各界学习、感悟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情况,深刻诠释了塞罕坝精神的时代意义,推广了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经验,充分展现了河北的生态建设成就,以及河北在绿色发展方面的责任担当。各界人士表示,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奇迹,激励着大江南北的人们共同坚守绿色发展理念、续写美丽中国的绿色传奇。

人民日报在8月25日和26日连续刊发《塞罕坝系列报道引发强烈反响》上下篇。上篇《靠山要养山 靠水要养水》中,北京游客尹泽海表示,塞罕坝是一个美丽而神圣的地方。它位于河北北部,不仅庇护了河北,更护卫了京津。塞罕坝的百万亩林海,有效阻击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南侵,为北京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现在我们春季很少再受沙尘暴的袭扰,这样普惠的生态红利老百姓都有着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在下篇《汲取精神力量 践行绿色理念》中,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薄亮,中建交通集团内蒙古京新高速项目经理、党支部书记申彦民,天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古籍与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李晶等,从塞罕坝精神的时代内涵角度,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从中得到的深刻启示。大家表示,面对塞罕坝上严酷的自然环境、恶劣的生活条件以及接连的造林失败,创业者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久久为功,用汗水和毅力让荒原绽放出绿色生机。塞罕坝精神令人振奋,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践行塞罕坝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将塞罕坝的传奇不断续写下去。

8月27日,新华社播发了《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最动人的底色——塞罕坝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报道中,刚刚从塞罕坝参观学习归来的甘肃省民勤县林业局局长杨青文表示,塞罕坝几代人践行使命,精神令人振奋,绿色传奇让人折服。民勤县将在全县林业系统开展“学塞罕坝精神、做绿色卫士”活动,不断改善县域生态环境。此外,新华社在8月25日播发了《咬定青山不放松——塞罕坝报道在河北塞罕坝务林人中引起强烈反响》。塞罕坝务林人表示,集中宣传报道令自己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他们将以敬畏之心绿色接力,将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到底。8月26日,新华社又播发了《坚持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屏障——塞罕坝报道在全国林业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全国林业系统职工对塞罕坝范例的启示进行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讨论。大家认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事迹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我国国有林场发展的标杆。全国林业系统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快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升森林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

经济日报早在8月5日就刊发了《人进沙退的精神丰碑——本报关于塞罕坝报道在广大读者和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政协吴寿宜看了关于塞罕坝的报道后深受感动,他表示,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像塞罕坝这样的高寒荒漠都能演绎出壮美的绿色传奇,说明我国其他条件更好的地方更能实现绿色发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也在8月21日推出了塞罕坝精神的反响报道。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建龙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才兴波说,正是塞罕坝精神的鼓舞,才让他下定决心关闭矿井,转型发展生态旅游。现在他在周围山上栽种了核桃树、山楂树、苹果树,到了秋天就能见到直接效益。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