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南湖成为唐山绿色发展新地标

2017-09-18 08:04: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昔日“工业疮疤” 今朝“城市绿肺”

南湖成为唐山绿色发展新地标

世园会美景,如在画中行。 曲玉良 王宇东摄(资料片)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王小勇、汤润清)这个夏天,来唐山南湖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荷花满池,清风徐来,划一叶扁舟穿行在浩渺的水域,让人们沉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在老唐山人的记忆中,南湖,是一个新生概念。这里原本的名字叫做“南大坑”和“垃圾山”——历史上,由于开滦煤矿百余年持续开采,这里形成了1800多公顷的采煤塌陷区,附近变成垃圾填埋场。

从昔日污水横流、垃圾成山、蚊蝇肆虐的“工业疮疤”,到如今碧波荡漾、草木葱茏、鸥鹭翔集的“城市绿肺”,20年来,唐山市委、市政府历任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最终实现了南湖化腐朽为神奇的嬗变。南湖,也因此成为这个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地标。

早在1996年,唐山市委、市政府便把南部采煤下沉区综合治理工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出“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顶层设计,并本着先近后远、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靠近市区的300公顷采沉地进行了重点治理,实施了环境整治、大面积绿化、水体还清、设施配套、周边美化等五大工程。几年间,共绿化废弃荒地近500公顷,植树100万株,栽植草坪50多万平方米,营造“公仆林”“八一林”“巾帼林”“青年林”等公益林地15块;形成了湿地植物、耐贫瘠植物、景观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2002年,唐山市南部采煤塌陷区生态绿化改造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该项目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2008年,随着南湖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建设,规划科学、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宜居新城——南湖生态城横空出世。2010年,唐山市获得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承办权,南湖区域成为核心会址。

近年来,唐山市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靓丽、繁华、宜居、和谐”为目标,加大南湖区域面貌改造提升。并以举办世园会为契机,完善配套设施,培育新兴业态,注入文化元素,着力把南湖打造为城市转型发展的“绿色新引擎”。

去年4月至10月,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成功举办,171天的会期中,举办了包括10个参展国、31个参展城市的“世园文化主题日”,以“冀东文艺三枝花”为特色的唐山本土文艺演出,六大国内外花卉竞赛等系列活动,超过500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汇聚大南湖。由于是首次在采煤塌陷地上举办世园会,不占用一分耕地,本届世园会也向世界传递出唐山城市转型、绿色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据了解,筹备之初,唐山市便将世园会与城市发展规划、功能定位相衔接,遵循城市建设规律,把世园会作为唐山标志性的公共空间群,实现公共空间与产业空间、生活空间相协调。借力世园会,唐山南湖增加园林绿化面积140万平方米,由一个以提供绿量为主的生态公园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并成为唐山独具魅力的“城市会客厅”。

在文化符号的打磨上,世园会举办期间,唐山打造了丹凤朝阳广场、龙山阁等一批有文化印记的建筑群、单体建筑、雕塑等景观,使地域文化变身“世园符号”。世园会闭幕后,唐山市又开展了唐山南湖(唐山世园会)16景命名征集活动,梳理出南湖16处标志性景观,拟逐一命名,将更多的“世园印记”融入城市文化之中。

以世园会为契机,唐山市对周边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危旧平房实施拆迁改造,3.5万名群众直接受益;先后建成唐山大剧院、图书馆、群艺馆、市民健身公园、城市展览馆、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了城市功能,满足了市民文化生活需要。

放大世园会效应,助推城市绿色转型,唐山市以惠民服务为抓手,统筹使用园区内的展馆、场地,将展会功能迅速向服务功能转换,让更多市民共享世园会资源。

作为我省首个大型热带植物馆——世园会植物风情馆被启用为唐山市青少年热带植物认知和科普教育基地;低碳生活馆成为展示低碳生活理念的科普教育基地和世园会建设历程展馆;国内园和国际园正在布局养生茶社、书院、文化创意和特色餐饮项目……

以拓展世园会成果为突破口,唐山市不断推进城市绿色转型,凤凰山公园、大城山公园等一大批园林景观群不断提档升级,同时打造了植物资源丰富的生态园林体系,累计植树107.48万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7%,人均公园面积达15.08平方米,“一座城市半城绿”的生态园林城市格调正逐步形成。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