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砥砺奋进的五年】沧州新福祉:利民为本 增强百姓获得感

2017-10-11 09:13: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记者 戴绍志 王雅楠 通讯员 袁铮

施政有常,利民为本。创业就业渠道拓宽,精准扶贫成效凸显,社会保障日臻完善,教育资源持续优化,文化生活日渐多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沧州市百姓的获得感日渐增强。

一批商贸服务设施建成投用,极大改善了城乡消费环境。记者戴绍志摄

1 富民增收,筑牢民生保障之基

沧州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伴随着一项项经济大数据在时间轴中描绘出的上升曲线,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也一天天鼓起来。

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605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340元,同比增长9.2%。群众手里的“活钱儿”越来越多,笑容更加灿烂。

富民增收,是沧州全力打造民生工程的最大目标。促进就业,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压舱石”。

定期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连续两年开设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及时拨付援企稳岗资金,“一对一”量身定制就业帮扶,认定技能培训定点学校……系列活动打出帮扶就业组合拳,为人人劳有所得提供了保障,筑牢了民生根基。

相关数据显示,5年来,全市新增就业30.95万人,仅2016年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89万人,全市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9%以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为解决好就业问题,沧州市把就业公共服务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使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在此基础上,沧州市将大众创业提上新的高度,出台《沧州市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沧州市开展创业服务实施“创业帮扶工程”工作的通知》等系列专件,以利好政策引导更多人将目光从“找工作”转移到“拼事业”,在解决自身工作问题的同时,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与社会财富。

2016年,沧州学生董义凯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创业,创办沧州义泽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开发的网络支付系统已与市公交公司联姻试运营。“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单位用上我们的产品。”董义凯信心满满地说。初入社会的他没想到创业路会走得如此温暖,入驻沧县昌盛创业孵化基地后,免息贷款让项目得以运转,部门帮办扫清了一切障碍,使得他们的产品出炉有了“飞一般”的速度。

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各类“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在沧州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和董义凯一样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在这里创业就业。据统计,仅去年一年,沧州市就新增市场主体7.11万户,由此带来大量就业岗位。

置身狮城公园,向前眺望,五星级金狮国际酒店和精品住宅小区相映成彰。记者戴绍志摄

2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百姓掉队

面对悉心经营的10亩大棚,南皮县乌马营镇王庄村村民王元亮满心欢喜。“我离乡去东北务工数十年,带着一家老小回来时,在村里没房没地,多亏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驻村工作组的帮忙,让我们一家人回乡落下脚、扎下根。”他说,在工作组的帮扶下,他包地建大棚,收益可观,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让一个人掉队”成了脱贫攻坚的最强音。沧州市打响脱贫攻坚战,以引导培育农业新型业态为支撑,以贫困村经济协调发展为重点,以贫困户兴业增收为目标,创新扶贫到户机制,强化整合撬动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更加全面的民生夯实坚定基础。资料显示,5年来,全市争取中央和省市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7.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超过7亿元。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沧州市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机制与思路创新上,通过产业与项目增加百姓增收的内在动能。仅去年,全市“牧菜菌”三大扶贫特色产业就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12%,年度扶持的6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333元;204个村完成了光伏扶贫发展规划;进一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资本到户、权益到户”精准扶贫收益保障机制;出台了《关于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救助水平的实施方案》,对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扶贫对象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作出了安排,年内全市医疗救助15009人;在实施推行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的基础上,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00元……

为给广大群众织就社会保障安全网,沧州市承诺有声,行动有力。

成立了沧州市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民工工资预储金制度,扎实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行动,仅去年就为2963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3687.26万元;去年棚户区改造开工16040套,占省定任务的107%,棚户区和公租房基本建成2431套,占省定任务的173%,确保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进一步推进社保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8.6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68.0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41.7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6.5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6.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68.89万人,参保率98.24%,领取率100%……

莲花瓣造型的沧州体育场,和沧州新城有机融为一体。魏志广摄

3 情系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定期打开手中的智能设备,与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的客服人员及特约医生网络视频对话,成了运河区西环中街社区84岁居民张淑香的新习惯。“不出门就能看病,多方便!”她说,不仅如此,送餐理发、装修保洁、刮痧按摩等数十项服务都能在家预约。

这是运河区在沧州市率先实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带来的变化,政府出钱,企业运作,让辖区老年人切实得到了实惠。去年,沧州市出台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暂行办法,进一步推动类似模式在全市推开。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民生政策,沧州市认真了解群众所需所求所盼,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儿上。

5年来,沧州市带着感情做民生工作,在社会事业发展的众多层面动真情、出实招。

——生活服务更为贴心。提前供暖、供暖期公交免费、取消取暖空置费,于细微之处彰显民生情怀。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标准化率达到了81.5%,提高了区域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普通高考成绩持续稳步上升,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居全省前列;投入19.4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极大改善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沧州师院开办本科专业达33个,河北工专成功升本,变身为河北水电学院。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6年,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07天,比2013年增加74天;2012年以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2016年全市共计完成造林77.1万亩,造林绿化的规模、质量均创历史新高,森林覆盖率达到29.5%,沧州跻身“国家园林城市”之列。

——文化建设成果喜人。沧州市图书馆、博物馆、规划馆新馆建成投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不断推进,累计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20多亿元;依托欢乐社区(乡村)行等系列文化活动,10万余名普通群众登上演艺舞台;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实施办法》,5类40项服务免费或低价向社会公众提供。

情系民生,彰显在百姓的口碑中。沧州市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群众所想所盼所需做起,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民生画卷徐徐舒展。

责任编辑:郭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