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间六旬老人义务修路30年

2017-10-18 14:50:2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坚持30年义务修路的倪占僧。

在河间市尊祖庄乡何倪庄村,一打听倪占僧,村民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老人今年62岁,已经义务修路30年。多年前,他痛失女儿和儿子,独自抚养孙子,老伴儿精神受到刺激,有时会离家出走。即便家里这么多难事儿,他依然为全村人奉献爱心,无怨无悔。

痛失儿女,祖孙三人相依为命

多年前,倪占僧的女儿和儿子先后意外去世。儿子去世后,小孙子由倪占增抚养。老伴儿承受不了接连打击,精神受到刺激,常年吃药,时不时会离家出走。

倪占僧原本是村里的电工,一次意外事故让他患上腰间盘滑脱,便辞了职。辞职的这些年,遇到一些小活儿,村民们还是习惯来找他,不管干着什么,倪占僧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就去帮忙。倪占僧技术好,脾气好,到了夏天用电高峰,几乎天天都有人来找他修电。

村里栽树,倪占僧没日没夜地义务挖坑、埋苗。树栽好了,除了按时浇水,他还用树枝、砖头把小树苗围起来。在老人的细心呵护下,树苗成活率大大提高。到了夏天,道路两边、胡同里特别爱长草,倪占僧背着农药喷雾器挨个儿去喷除草剂。暑假是学生溺水事故多发期,倪占僧义务在坑塘边竖立警示牌,还会时不时去转转,告诉孩子们不要下水。

其实,62岁的倪占僧家里有许多事情要做,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但老人不仅靠勤俭维持着自家,同时也为全村人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报酬的修路专业户”

拿着铁锹,从三轮车上铲一锨砖头瓦砾和沙石碎屑,慢慢填到路中间的坑洼里去。看着有点少,又去路边捡些可用的砖头,用铁锹夯实,随后收起工具骑上三轮车寻找下一处需要修补的路面。这是30年来,倪占僧最常见的生活状态。30年来,他扛着铁锹,修补路上的坑洼不平,风雨无阻,寒暑不断。

倪占僧回忆,他年轻的时候,村里的路是土路,赶上下雨天路面积水,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经常溅得满身泥。有一次下完雨,他去赶集,走到村口的时候,脚下一滑差点摔倒。“这要是摔着老人和孩子可怎么办?”倪占僧心想。他回到家,拿着铁锹、推着小推车,把村里通村外的整条路垫了一遍。从此以后,修补道路就成了倪占僧的“专职工作”。凡是他走过的路,都有他修路、护路的足迹。

如今,倪占僧接孙子上下学、赶集都会带着铁锹。这一“路”修修补补下来,他从一个昂首挺胸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

现在农村的路面硬化了,老人欢喜得不得了,更爱惜得不得了,但碰到大雨天,还是会扛着铁锹满村巡视,总担心哪个地方会被冲毁了路基。今年7月6日,河间出现大风降雨恶劣天气,因为担心村里的排水不畅,倪占僧忍着病痛,披上雨衣出了门。发现有一段路被水冲出一个大口子,倪占僧赶紧用铁锹铲泥挡。水太猛,根本就挡不住。这时,住在村口的计素珍、胡巧玲、曹玲三位村民拿起铁锹和倪占僧一起干。几个人合力围起了垄,水绕开了,路基安全了。计素珍说:“这么大的雨,占僧腰有毛病都不在乎,我们更没什么好犹豫的。”

他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倪占僧义务修路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村里人知道他家日子难,经常给他送衣服、送肉和菜。2015年,村里主动给倪占僧一家办了低保,就连照相、复印的钱都是村主任倪雪乐掏的。村里每年发的救济款,也少不了他的。

2016年,倪占僧做了疝气手术花了2000多元,老伴被狗咬也花了2000多元,整个家庭雪上加霜。年前腊月三十,村书记何义海和主任倪雪乐号召村民给倪占僧捐款。一个500多口人的小村,没用喇叭广播,仅靠口口相传,两个小时就捐了8000多元,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一人就捐了2000元。

为了感谢全村人的帮助,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时,倪占僧又开始给村里清扫街道。村里要给他工资,他不要,他说:“村里人对我好,别的干不了,只能干点活来报答。”从此,村里的5条街,1500米的街道,只要脏了,倪占僧就去清理,一天要扫好几遍。扫帚用坏了,他都不向村里张口要,而是自己掏钱买。

这些年,修修补补的路有多长,花费了多少时间,倪占僧没有计算过,也不愿计算。他说:“修路不为别的,就觉得一人受累,万人好走,一人付出,万人受益,这事儿干得值!”(记者代晴 通讯员刘春梅 文/图)

 

责任编辑:高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