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绘出推进科技创新“施工图”

2017-11-01 16:17:4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省科技厅解读《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

□记者张怀琛 通讯员逯超亮

近日,我省召开落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电视电话会议,解读此前印发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聚焦增加科技创新有效供给,把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主力军,把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作为主战场,把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主阵地,抓住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打出了一套科技创新的‘组合拳’。”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引导各地科技创新抓什么、怎么抓,若干措施一经印发,即成为我省发力创新引领的“施工图”。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是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经济发达省份都拥有较大规模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并可享受所得税减按15%征收的优惠政策。

“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还比较少,2016年只有2031家,不足北京的1/8、江苏的1/7、深圳的1/4。”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若干措施提出了“四个抓”。

抓解读培训。今年,全省各地常态化培训班已举办40多场,参训企业近4000家,通过编制、发布“明白纸”,让更多企业都有明白人。

抓对接服务。省级层面已建立高企后备培育库,入库企业可享专业服务机构“一对一”的精准服务,实现“缺什么、补什么”。为弥补企业缺乏知识产业的最大短板,若干措施还提出将推进知识产权超市建设,帮助入库企业尽快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

抓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用好京津高新技术企业资源,在我省设立子公司的,直接纳入我省高企后备培育库。此外,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互认实施细则,对整体迁入的,确保持续享受优惠政策。

抓政策落地。2016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达39亿元,依据若干措施,将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扩大覆盖面。

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军。“近年来,我省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措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数量迅速发展壮大。”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称,培育壮大这些“小字辈”企业,若干措施明确了4项措施。

在推动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质齐升上,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进行梯度培育、差异扶持。

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上,国家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加计扣除比例由150%提高到175%。今年5月,国家三部委出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我省将帮助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标准,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

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其提供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开拓、标准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

在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上,支持发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年内省级以上众创空间新增42家、孵化器新增21家。

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了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研发经费等优势资源,聚集了省内外的高层次人才和前沿技术成果,肩负着为相关学科专业和行业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的重任。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若干措施提出,将重点扶持一批国家平台、加快建设省市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

“具体内容包括对国家级创新平台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对省级创新平台按运行绩效给予后补助经费支持,并由各市对创新平台进行配套支持。”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我省大部分市都建立了创新平台建设专项资金,如石家庄市、沧州市获批建设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可获1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通过采取多项措施,今年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标是新增115家,总数将达到1135家,规上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比例将达到20%。”

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新型研发机构,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多主体的方式投资、多样化的模式组建、企业化的机制运作,主要从事研发及其相关活动,投管分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运营机制灵活的新型法人组织。

区别“旧”有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有哪些特点?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看来,其主要表现为管理模式去行政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定位产业化、政产学研协同化。

我省科研机构偏少,体制机制不活,很多处于“拿工资搞科研”的状态,远远不能适应创新发展的需求。对此,若干措施从探索建立新的模式、支持现有院所转型、加大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3项具体措施。

“目前,广东、江苏、福建、深圳等地新型研发机构起步较早,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借鉴省外先进经验,希望各地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进行合理定位,在资金、场地、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使其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新兴力量。

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把京津的创新优势转化为我省的发展优势,重在推进“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如何把我省建设成为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高地?若干措施提出了4项重点措施。

搭建转化载体。加快推进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体,加快构建“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创新协作新模式。

重大项目支持。省科技厅设立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持企业引进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科技企业、军工集团的重大科技成果,推动一批特别是京津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和产业化。

完善转化体系。从基础架构、转移通道、支撑保障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布局,支持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增值服务试点,落实好技术转移登记机构扶持政策。

开展转化行动。通过组织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的有机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加强专利创造运用

我省专利创造水平在全国排位较低,对此,若干措施将重点加强两项举措,即实施专利倍增计划和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程。

“依据若干措施,我省将加大发明专利授权资助力度,每件的资助额度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积极性,确保年内授权发明专利达48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件。

贯标是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水平、培育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的一项有效举措,若干措施提出,面向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水平较高的骨干企业,年内贯标企业要达到100家。同时,我省还将开展企业专利导航分析与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实施导航评议项目100项,培育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强化科技创新落实保障

强化科技创新、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若干措施明确了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督导考核两大保障。

“近年来,我省财政科技投入逐年递增,但与先进省市快速增长的科技投入态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6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仅为1.21%,全国排名第19位。”对此,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若干措施提出了确保各级财政对科技投入只增不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健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励机制,为完成科技创新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此外,若干措施还将“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情况”“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率”指标纳入市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借力督导考核这根“指挥棒”,传导压力、激发动力,推动各项创新发展目标任务的落实。

责任编辑:高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