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纪念石家庄解放70周年:解放了,开学吧

2017-11-07 17:28:2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刘星华校长颁发的奖状

学校复课,女中学生高唱革命歌曲

石家庄联合中学开学

燕赵都市报记者 李会嫔

1947年11月24日,石家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十二天,石门联合中学复课。硝烟刚刚散去的石家庄,弦歌不绝,已经响起了琅琅书声。

教育,成为石家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时间着手恢复的要务之一。无论什么年代,教育永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解放不到半月 学校复课了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坐落在平安大街上,每天上学的时间,校门口全是学子们的身影。

70年前,石家庄解放还没有半个月,也是在这个地方,一群学子也曾这样匆匆走进校门。现在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上学情景,在那时却是来之不易。

石家庄解放了,学生复课了!

“老一中”老师吴为,曾任省民盟副秘书长兼宣传部长,现已离休。他在回忆“石门联合中学”的那段历史时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石家庄虽是华北重镇,但文化落后,全市只有7所中学,而且这些学校规模都很小,设备简陋,师资也很缺乏。号称石门最高学府的商业职业学校也只有400余人。除了正定联合中学曾办过一个高中班外,其余都是初级中学。

石家庄战役刚打响,党和边区政府就从老区抽调了一批干部、教师,特别是从华北联大教育学院、政治学院的研究生和应届毕业生中抽调了100多人,到石家庄待命,准备重建石家庄的教育事业。

1947年11月12日,解放军攻下石家庄。硝烟还未散尽,党和政府便立即委派晋察冀边区教育厅秘书长刘星华同志负责筹办组建“石门联合中学”,让学生们尽快复课,让广大工农子弟也能迈进中学的大门。

1947年11月24日,石家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到两星期,石门联合中学复课。当时的“联中”分设男中部(位于今实验小学一带)、女中部(在今第一中学)、商职部(在今第十七中学)。

“石门联中” 的花样年华

吴为老师回忆:“石门联中时期,教学任务大半由老区来的同志担任。老区的同志把老区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充沛的革命热情、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带到了联合中学。从早上六点起床,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睡觉,几乎全是工作、学习时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只想把工作干得更快、更好。”

复课后,首先遇到的是教材的问题。数理化课本稍加改动就可以用,但过去这些教材都是从北平、上海等地运来的,现在运不来了。过去的语文、历史、政治等课本都不能再用了,复课后要立即自己编印教材。当时的参考书很少,为了找材料,往返步行六十多里地到当时已搬到正定的华北联大(后改为华北大学)去“求援”是常事。

老区来的干部、教师们也把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带到了石门联合中学,师生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有什么困难都会去找老师。例如当时有个低年级的学生交不了饭费,恰好班主任外出开会了,他就直接找到刘星华校长,诉说了自己的困难,向刘校长借饭费。刘星华很高兴地凑了钱借给他。当时的师生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石门联合中学为当时的解放战争、新区建设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革命热情的青年。一位到过延安的同志后来回忆说:“石门联合中学是一所有延安精神的学校。”

正上着课 敌人来偷袭了

武承选是一中1951届的初中毕业生,后任石家庄地区文联办公室主任。他曾经回忆:“我是一中八班的学生。原在石家庄市文联工作,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回忆起往日校园生活历历在目。”

1948年农历八月下旬,傅作义率国民党军队南下偷袭石家庄。接到通知后,武承选所在的八班立即召开全班同学会,组织同学们转移。当时他是班长,班主任老师是李沙风。下午接到通知,同学们晚饭都没顾上吃就开始收拾东西,当时要求什么都不能丢下,全部带走。

夜里两点多钟,管理员通知,每个班都去领大饼,每人4张,约5斤重。三点钟,整队出发。转移时以班为单位,每个同学都背着行李、书包、大饼等50多斤重的东西。沙风老师除了背着自己的行李和一支大杆枪外,还帮小同学背着书包等物,在最前边领队。

为了防止敌机白天轰炸,要求在天亮前要走出石家庄20多里。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大家一路小跑,只听到嗖嗖的脚步声。天刚亮,敌机就来偷袭了,向着大家俯冲,沙风老师不顾自己的安危,迅速指挥大家疏散卧倒,隐蔽起来。

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终于到了赞皇县的一个小山村。乡亲们把房子全腾出来了,还是住不下这么多人,许多同学只能睡在草棚里。深秋时节,大家穿着单衣,冻得瑟瑟发抖,就这样还在坚持学习。后来敌军败退,师生们又返回学校。

八班学生都是来自老解放区,家庭比较贫寒。学校里40个人的大宿舍,晚上跳蚤咬得睡不着觉,大家只好不脱衣服,用绳子把脚、腰、脖子紧紧扎住,不让跳蚤钻进去,这样才能睡着。

老区的同学们大都来自平山县、灵寿县和行唐县,距离石家庄都有100多里路。开学时只能步行来上学,天不亮就要起程,到了学校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最危险的是每年夏秋季节,来回都要渡过滹沱河。雨季河水猛涨,1948年暑期,9名同学乘坐的小船被大浪打翻,学生们都掉进了河水中,有6人遇难。尽管路途艰难,但那时候大家都会按时入学,从不延误。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