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门桂平:火线上的“火头军”

2017-11-08 08:59: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当年穿过的鞋

92岁的门桂平老人

“部队打到哪里,我们就要把给养、弹药送到哪里,冒着敌人的炮火,保证战斗的胜利。”回想起自己的军人生涯,92岁的门桂平总是习惯性地摆摆手说“没什么事迹”,但说起炊事班的使命,他却会马上不由自主地强调这样一句话,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时间回到1947年。那一年,门桂平才22岁;那一年,他就是这样一个火线上的炊事员;那一年,他在晋察冀三纵八旅二十三团三营;那一年,他亲历了解放石家庄战役……

燕赵都市报记者 杨佳薇 文/图

有着军人梦的

“火头军”

“我没有上前线,只是给战士们做饭。”10月5日,陕西西安蓝田县,提起当年的战斗,92岁的门桂平老人习惯性地表示,功劳不在自己身上。

门桂平的军旅生涯大部分时光都是在伙房度过的。“参军的时候是想打仗,当时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想参军,我们家兄弟三个,一看见有征兵的,就马上报名了。”1946年12月,在老家河北衡水安平,门桂平和哥哥弟弟一起报名参军,因为年龄太小,弟弟留在家里照顾父母,他和哥哥加入了军人的队伍。因为是新兵,门桂平被安排在炊事班,刚开始他还点儿不乐意,觉得这和他保家卫国的初衷似乎有些距离。

这种想法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的。那是一次急行军,走了几十里路,没有饭没有水,战士们又渴又饿,炊事班的几个人也很着急,好不容易到了一个村子里,但按照规定,不能打扰村民,门桂平和几个炊事班的战友只能在黑暗中四处找水,总算看到附近有个大水坑,高兴坏了,赶紧支起大锅烧水做饭。“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给战士们做的是面条,大家都饿坏了,吃得非常开心。”谁知第二天一早,门桂平才发现那其实是个臭水坑,水里还漂着马粪。“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炊事班在一个队伍中的重要性。虽然我们不上前线,但是我们就是前线每一个战士的后盾。”

参加解放石家庄战役之前,门桂平跟着部队参加了清风店战役。在他的记忆中,清风店战役胜利后,我军夺取石家庄已是瓜熟蒂落的事。当时在攻打石家庄的作战部队中,二十三团担任助攻,“我们炊事班大概有七八个人,给近百名战士做饭。”门桂平回忆,那段时间,炊事员就是背着锅跟着部队跑。

说起当时的场景,门桂平笑了起来,在解放石家庄时,已经不存在粮食供给的问题了,军民一条心,附近老百姓会送来各种粮食,“每天都有馒头有米饭,炒菜一般就是萝卜和白菜。”

为了前线战士能吃上口热饭

11月8日16时,我军进攻敌人的第一道防线——外市沟。在纵队强大的火力掩护之下,占领了石家庄西南方向的振头镇,并在这里驻扎下来,作为进攻石家庄的出发地。

“这里也是炊事班的阵地。”门桂平回忆,那时已经是冬天了,阵地上不能生火做饭,水和饭都是由后方送。后勤工作就在距离前线好几里地的村子里,夜间不能有火光,白天也不能冒烟,做饭时要把门窗堵得严严实实,炊事员们有时呛得满脸鼻涕眼泪。

因为天气太冷,无论多好吃的饭菜,到了前线都会变得又冷又硬。门桂平说,当时炊事员们动脑筋想办法,自制了“保温箱”,用自己的大衣、棉被或者棉衣包起来给战士们送去,前线的战士们终于可以吃到热饭热菜了。

“石家庄战役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土工作业。因为石家庄地处平原,没有任何遮挡,敌人在这里建了各式各样的碉堡,打起来非常困难。”门桂平说,当时在军民中间有这样的口号:“挖沟多流汗,突击少流血。”“部队进攻到哪里,交通壕就挖到哪里。”冒着敌人的火力阻挠,一夜之间我军就挖出了一条纵横交错、前后相连的蛇形交通壕。

炊事员们自然也要在交通壕里突破各种封锁线,送饭送水,运送各种物资。“一天送两趟,往返十几里地。有时天不亮就要出发,夜里才能回到营地,两头见不着太阳。”门桂平说,为了防备敌机轰炸,往前线送饭时总要尽量多去一些人,多做些饭菜,多准备几副担子。路上炸坏了一副,还有备用的,可以保证饭菜一定能送到前线。

“装死”俘虏闻着饭味出来投降

在门桂平的记忆中,炊事班每天也要有人先去侦察地形、探路。有时为了避开国民党的空袭,两天不能走同样的路,大冬天送一趟饭,浑身都会被汗水湿透。有一次,他在送饭路上遇到敌机扫射,立即卧倒隐蔽,等敌机飞走后爬起来就向阵地跑。到了阵地上,战士们都饿坏了,打开筐子:“嗬,还热着哩!”一个战士拿起碗正要吃,突然敌人开始进攻,战士们又把饭放了回去。看着自己辛苦送到的饭,战士们没能吃上一口,门桂平心里也很难过。

“长途跋涉”送饭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1月10日16时整,总攻时间到了。“冲锋在前的尖刀连就是我们团二营四连的战士。”说到这里,门桂平有些激动。发起总攻不到40分钟,尖刀连的勇士们就越过了被我军炮火破坏的电网,占领了敌人墙沿的战壕。

三营进攻到敌核心工事南侧时,铁路警务段大楼上的敌人居高临下用机枪扫射,战士们攀上一家金店的楼顶。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敌人被迫从楼里扔出了枪支。门桂平说,当时偌大一个广场上,押出来好几百高喊“投降”的俘虏。

胜利在即,炊事班也跟着部队前移,然而战斗却并没有停止。前面巷战激烈,门桂平等人就在里屋做饭。有一次饭熟了,旁边的死人堆里爬出来一个装死的国民党士兵,一看见炊事班的战士就跪着说:“老总,我们投降,给点吃的吧,我们都3天没有吃饭了。”

在门桂平的记忆里,这是一个特别的时刻。此后不久,11月12日8时,总攻敌核心工事的战斗就打响了。

人物档案

门桂平,1925年11月12日出生,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义门村人,1946年12月参军,在晋察冀三纵八旅二十三团三营,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回国后在63军188师563团三营任机炮连指导员,1960年转业到湖南,1965年调到四川搞大三线建设,1975年12月调到陕西西安市蓝田县,1982年离休至今。

二十三团荣立大功

解放石家庄战役胜利后,党中央为前线部队发来了嘉奖电报,毛主席对我攻坚战中的军事民主作了充分的肯定,朱总司令也称赞这一役是“夺取大城市的创例”,并题《攻克石门》七律一首。

石门封锁太行山,

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

不教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

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

从兹不虑鬓毛斑。

攻克石家庄意义重大,二十三团虽然是助攻,但作战思想积极主动,把助攻当成主攻来打,突破内市沟,在市内作战中,又歼灭了南兵营之敌,参与攻克敌核心工事,缩短了时间,减少了伤亡。战后,二十三团被纵队授予锦旗一面,上款为“八旅二十三团大功纪念”,正文是“能攻能守,坚决顽强”,下款署名是三纵队党委会。记大功一次。

二营在攻克石家庄战役中,充分发扬军事民主,首先突破了内市沟,荣立大功,并获得纵队授予的“精心策划,勇猛顽强”的锦旗,四连在这次战斗中首先突破内市沟,荣立集体特等功,并被授予“特功连”的称号,获得纵队授予的“技勇双全,开路先锋”的锦旗。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