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每棵树都有身份证、健康证!雄安新区“大数据”造林这么干

2017-11-28 01:12:07 来源:雄安发布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11月13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的第一棵树在9号地块扎根,短短十多天“千年秀林”已经栽种了3.3万棵树苗。按照目标计划,到12月31日,9号地块将完成26万棵树苗栽种。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刘向阳摄

这消息就像一阵春风,驱散了初冬的寒冷,点燃了大家的热情。“雄安发布”的留言区,到处是暖心的话语和积极的建议。

“虽然我离得远,但我深知绿水青山的重要性,我是做苗木的,我想给雄安捐赠10000棵国槐新品——双季槐树苗!”

“我家有棵四十多年的槐树,树干一个人搂不过来,树很高,枝叶茂盛,夏天开花,满街都香气四溢,好希望能留下,装饰一下美丽的新区。”

“拆迁范围农户自家的果树以及花卉观赏树木,都尽量别毁坏,能保留尽量保留,珍惜能利用的资源,不随意浪费建设经费。”

“建议多栽种一些果树,既能美观绿化,还能结果,市民游园采摘,不仅是一桩乐事,对教育孩子认识大自然也很重要。”

对于大家的想法和建议,新区有关负责人也有回应:“新区规定,原有的树原则上一棵都不能伐掉,特别是大树。分布于田间、院旁的大树更是轻易不能动啊,每一棵树都有说不完的故事!都可以是城市地标,情感寄托。建设新区,少不得这些乡土气息。有了这个气息,人和自然和谐共处必然体现其中了,新区人民充满了力量,也会有更多获得感!”

对于想捐树的网友,有一件事需要弄清楚:“千年秀林”对树种、树型、树高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达不到标准的树,是不允许进入“千年秀林”的。

一亩地要种60棵树,一万亩就是60万棵,怎么可能都合标准?万一有不合格的苗木混进来咋办?

对于这个事儿,雄安新区也想到了,而且采取的措施相当给力——用“大数据”种树!“大数据”是怎样种树的?记者带您一起去看看↓↓

种植苗木“大数据”系统。(手机截图)

“来,咱们把这棵油松录进系统。”随着一名现场工作人员的招呼声,杨顺等四名植树工人快速拿出卷尺、长尺和游标卡尺,围着一株带有土球的油松有序地忙开了:用游标卡尺卡量油松的地径,用卷尺丈量土球的直径和厚度,用长尺测量油松的高度、冠幅等,同时用手机拍下带有测量结果的图片,并将图片和测量数据录入到手机上安装的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APP里。

杨顺是雄安新区的一名植树工人,参与了此次雄安新区9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练习后,他和工友们已经能够熟练地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精度要求,采集苗木信息并传输到大数据系统。

造林项目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和手机上的其他程序一样,点开“苗木系统”之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能看见目前已经种植的苗木信息了。

从系统中可以清楚看到每日造林工作开始的时间,已种植苗木的总数,以及每一棵树苗的顺序码、位置、树种和验收时间。“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是专门为此次植树造林而研发,种下的每一棵苗木,在这个系统里都有出生证、身份证和健康证。”造林项目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点开其中任何一棵树苗,可以看到完整的树苗信息,包括地块、区域、小班、标段等信息,还有高度、冠幅、地径、土球直径厚度等树苗基本信息,并配有测量的实时图片。

苗木详细数据的界面。(手机截图)

据雄安集团生态部工作人员徐成立博士介绍,此次造林选择的树苗,从胸径、高度、冠幅、土球尺寸等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每棵树苗在种植之前,都要测量、录入实时数据,并上传到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通过大数据管理的方式,将每棵树的信息记录在案,便于后期维护和管理,也防止了弄虚作假,“移花接木”和“倒苗”。

记者还发现,种下的每棵树苗都挂上了带有二维码的“铭牌”。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每棵树都是在苗圃选材时就录入了相关信息,挂上了“铭牌”,这也相当于每棵树的专属“身份证”,用安装了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APP的手机扫描后,能详细了解到苗木的来源、树种、规格、产地等情况。

雄安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植树造林也是新区坚持创新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利用大数据的方式种植、管理、维护树苗,这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对于雄安新区来说,也是第一次将大数据管理技术落到实处。

管理人员通过大数据系统,扫描二维码后即可详细了解苗木信息。刘向阳摄

新区植树造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种下“新”树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放弃“旧”树。植树造林项目负责人介绍,新区植树造林有严格的规划,现有的树木,特别是大树,原则上一棵都不能砍伐。植树造林的参建单位和人员不仅仅要种好新树,还要和新区人民一起,共同保护好造林区域内现有树木。

点击进入雄安频道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