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盐山“面花夫妻”将面食捏成艺术品(图)

2017-12-05 15:05:1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12月3日下午,盐山县城靖远西路“放心馒头”小店的主人李国伟、刘秀珍夫妇,开始准备为客户制作“五品贡”。擀面杖、剪刀、梳子、筷子、牙签、小刀等就是他们的制作工具,经过扎、拍、拉、盘、捏、剪、切、醒、蒸、画等数道工序,四个多小时后,“五品贡”大功告成,寿桃、小动物、水果等形态各异的面花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让人爱不释手。

从小就对面花有浓厚的兴趣

在沧州市的盐山、黄骅、海兴等东部县市,每逢过年过节或者遇到婚丧嫁娶、老人过寿、小孩过满月过百岁等特殊的日子,家家户户都离不开花馍、寿桃、花糕,以及十二生肖、花鸟鱼虫等这些既有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面食,人们称这种面食为“面花”。面花在当地民间文化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已成为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是一种原汁原味的乡土艺术。

今年45岁的李国伟和47岁的刘秀珍夫妇,是盐山县圣佛镇夜珠高村的农民。他们从小就喜欢面花,在两人的记忆深处,小时候跟着家里的老人捏面花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李国伟的祖母在制作面花方面是行家里手,喜糕、寿桃、小动物,还有孙猴、八戒等等,老人家都捏得栩栩如生。邻居们在婚丧嫁娶时都会请她前去帮忙制作面花,乡亲们亲切地称呼老人家“巧婆婆”。李国伟的母亲深谙婆婆面花传统技艺的精髓,面花也捏得惟妙惟肖,在十里八村也是有名的能工巧匠。

在好奇中产生兴趣,在观察中深得要领,耳濡目染之下,李国伟掌握了高超的面花捏制技艺。从小心灵手巧的刘秀珍,受精通面花制作工艺母亲的影响,儿时的她就对制作面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跟着母亲早早学会了捏面鸟、面兔等多种面花。1993年,李国伟和刘秀珍结婚后,夫妻俩时常用祖传的面花手艺为乡邻们服务。

李国伟刘秀珍夫妇

创新研制出近百个面花种类

近些年来,随着面花作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必备品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夫妻俩逐渐意识到面花这种特色食品背后潜在的无限商机。2008年6月,夫妻两人在盐山县城开了一家小店,专门制作经销面食,他们传承家族特有的面花制作方法,打出了定做、出售面花这一特色招牌。

李国伟、刘秀珍夫妇在继承传统手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对面花的制作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这些年来,他们创新研制出近百个面花种类,其中被他们津津乐道的有“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孔雀开屏”“笑口常开”等三十余种精品。这些精品花样造型取材于当地农村生活,多以寓意吉祥、富贵、喜庆的动植物为代表,如鸡、鱼、寿桃、石榴等,深受客户的喜爱。另外,他们还创作了现代卡通、漫画风格的人和物,很受小朋友们的欢迎。

纯天然食材让人吃得放心

12月3日上午,刘国伟将包装好的面花通过快递公司发往各地。“大多数都是普通的面花,有一个‘五品贡’,是山东省无棣县小泊头村一名客户给老岳父祝寿用的。”3日下午,李国伟、刘秀珍夫妻开始给其他预订的客户制作寿桃“五品贡”,夫妻俩一边做一边介绍,要做5个大桃、40个小桃,每个大桃包括底盘需用面粉2公斤,寿桃出锅摆放时,8个小桃要围绕1个大桃,寓意“九九归一”。

李国伟说,他们的面花味道力求和记忆中小时候一样“原汁原味”,面粉发酵采用传统的碱面加老面发酵方法,机器反复和面、压面后,再进行手工揉面、塑型;出锅后凉凉,采用蔬菜汁作颜料画上各种不同的漂亮图案。这样纯天然的做法、纯天然的食材,让大家看着舒心、吃着放心。

10年来,夫妻俩在祖传面花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工艺改进,他们凭着对面团“听”“看”“掂”等特有的经验,一丝不苟地传承着这门手艺,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也赢得了不菲的收入,他们每天制作的面食面粉用量多达500余斤,其中仅寿桃、面花就需百余斤。(记者韩泽祥 通讯员王洪胜)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