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谁制造了微信朋友圈里的“关怀式”谣言?

2017-12-15 09:36:57 来源:新华社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年来,带有“别再吃了”“别再喝了”“别再用了”等字样的“关怀式”提醒类谣言在微博、微信中频繁出现。据了解,仅去年以来,微信辟谣工具就已对超过100万条谣言进行辟谣。当被告知所转发过的一些文章是谣言时,许多读者不免要问,到底谁在“好心”制造这些谣言?他们为什么要制造这些谣言?背后有何利益链?

记者采访了诸多微信从业者及专家,并经多方调查后发现,微信谣言背后有故意打击对手、诱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引导用户打吸费电话等多重图谋,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其背后的“圈粉”、转发广告等利益链。

记者在一家大型公众号广告对接平台上了解到,一万名粉丝数以下的公众号广告标价费用为200-400元,而5万名粉丝数的则上升十几倍至3000元左右,有的甚至上万元。

同时,业内人士介绍,许多谣言页面上,特别是上端与下端,附有大量的推广二维码及广告内容,读者在阅读及转发的过程中也会使转发者获得一定的收益。记者根据这位人士的介绍,下载了几款APP,发现上面有大量带有广告的文章可以转发,价格一般为每条0.1元-0.12元。

此外,在多个类似平台上,还有“徒弟”制度,已注册用户介绍进来新注册用户即“徒弟”后,老用户不仅可以立即得到几元钱的返现,还可永久获得以后“徒弟”20%的收益分成和“徒孙”10%的收益分成,形成类似“传销”的利益结构。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倪万分析认为,谣言制造者往往会利用人们关心食品安全、同情弱者等心理,获取较大的传播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某某地孩子又被抢了”“一定别再吃了”等不断出现的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说,要减少谣言危害,需要相关部门、单位、个人等及时回应,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模糊性。据了解,微信开发“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之后,目前这一平台已有超800个第三方权威机构加入,包括网警、国家食药监系统、中央媒体等。近半年来处罚公众号约4.5万个。

据新华社济南12月14日电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