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燕赵大地草木新——河北弘扬“塞罕坝精神”,持续推进矿山环境整治

2017-12-22 11:17: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从北京沿京昆高速南行,途经河北省满城区时,过去高速公路西侧由于长期采矿形成的白茬山,经过恢复治理,破损的山体已重现绿色。

近年来,河北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将矿山环境整治由国土资源部门“一家管”上升为党政统筹“齐心抓”,以露天矿山为重点,通过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加大治理力度,燕赵大地曾经满目疮痍的“金山银山”,正逐步变成充满生机的绿水青山,并走出了一条资源安全与生态保护相统筹、矿山建设与绿水青山相协同的绿色矿业发展之路。

党政统筹的新格局

作为矿业大省,河北省矿山最多时有2万多个,曾是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资源整合和政策性关闭,截至2015年,我省固体矿山企业有3373个,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32.76%。

矿山企业数量虽然逐年减少,由于历史欠账多,长期高强度矿业开发遗留下沉重的环境问题。据省环境地质勘查院调查,截至2015年,河北受矿山开采影响破坏面积达782平方公里,其中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迹地累计破坏面积达220平方公里。河北境内的太行山、燕山一带,大量露天开采的超贫磁铁矿、建材矿,对地形地貌景观、山体植被的破坏尤为严重,而且造成扬尘污染。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中,河北是京津冀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主战场。近年来,河北将矿山环境整治作为生态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打响了矿山环境治理攻坚战。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潘爱良告诉笔者,与过去主要由国土资源部门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不同的是,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推动下,全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把矿山环境治理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提高到党委层面,以开展专项行动为抓手,出环保牌、打组合拳、亮问责剑,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国土牵头、部门协同、企业参与的党政统筹、齐抓共治新局面。

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矿山环境问题,要求坚决反对管理缺失、不计后果、破坏环境的乱采滥挖行为,对严重破坏地下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要坚决关闭。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通过持续开展专项行动,河北对矿山环境整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整治的力度越来越大,采取的措施越来越硬,逐步构建起规范矿产开发利用、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自2014年起,河北省以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和城市周边等地的露天矿山为重点,在全省集中开展了矿山环境治理攻坚行动,同时规定今后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旅游公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城市周边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带,不再新设露天矿业权。

2016年,河北省把矿山环境整治范围扩大到所有露天矿山,在全省开展露天矿山污染深度整治专项行动,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对全省1881个有证露天矿山进行停产整治,对624处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迹地进行修复绿化。同时进一步要求,今后对矿业权实行减量化管理,在全省范围内暂停新设露天矿业权,鼓励露天矿山主动关闭退出。

今年,河北省提出重点抓好1170个露天矿山的停产整治,确保年内完成256处修复绿化任务,同时把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场址周边列为矿山整治的重中之重,为北京冬奥会创造良好环境。省委、省政府把露天矿山污染深度整治作为推进全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18项工作之一,列为“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六大举措之一。同时,省政府把矿山环境整治列入对各市政府年度考核内容,省纪委把矿山环境整治列入“一问责八清理”范围,对不按规定时限完成整治任务的,严格追究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及责任人的责任。

据了解,三年多来,河北省已完成778个露天矿山治理任务,修复绿化矿山面积5.88万亩,全省露天矿山数量已减少到1653个。

综合施策的新思路

在全省大范围、大规模、大力度开展露天矿山污染深度整治,对露天矿山企业既是“伤筋动骨”,也是“脱胎换骨”。

为确保露天矿山整治工作顺利推进,我省发改、环保、国土、财政、安监等多部门联动,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部门职责,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综合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关停整治阶段,重点用好、打好环保这张“王牌”,由环保部门暂停露天矿山新上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对不具备环保生产条件、超标排放、扬尘污染的有证露天矿山,按照环评要求和排污许可标准全部实施停产整治,未经地方政府环保达标验收,一律不得生产。

为重点解决资金、技术两大难题,我省提出,在责任主体灭失矿山废弃地修复绿化过程中,对适宜复垦的矿山废弃地,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指标收益可用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矿山废弃地复垦后所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可调剂到异地使用。对有残留资源的废弃采石场进行地质环境治理,可以回收残留资源,用其收益完成治理。

河北省积极创新治理模式,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环境治理新模式。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建设矿山公园、保护矿业遗迹、发展矿业旅游,鼓励矿山企业参与矿山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探索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开发、旅游、养老、养殖、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规定地方政府、矿山企业可采取“责任者付费,专业化治理”方式,将矿山环境治理交由第三方,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国军介绍,为全面摸清掌握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家底,省国土资源厅2014年启动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大调查,并于2016年完成了《河北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研究报告》,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为指导各地解决治理技术难题,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矿山环境技术服务队,全面搜集国内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成功案例,编制了《河北省矿山环境治理参考模式》,归纳整理了矿山复绿、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空间再用、休闲公园、文化造景、边采边治、矿山公园共8种矿山环境治理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治理技术和方法,初步形成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技术方法体系。

今年2月6日,省委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露天矿山污染深度整治工作,要求搞好矿产开发管理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顶层设计和相关规划,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存在的突出问题。据了解,立足建立长效管控和治理机制,省委深改小组审议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组织起草的《关于改革和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的意见》,《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纲要(2016-2020年)》也已编制完成。

绿色矿业的新理念

在坚决整治破坏环境的乱采滥挖、常态化严厉打击非法盗采、全面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监管的同时,我省积极引导各地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调整矿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矿业,促进矿山企业转型升级。

承德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矿业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作为京津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承德坚定不移走绿色矿业的新路。2016年,承德市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表示,承德市将着力引导传统矿业在发展观念上由“资源依赖”向“市场导向”转变、在环境整治上由“黑色”向“绿色”转变、在生产方式上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在资源利用上由“地上”向“地下”转变、在产品开发上由“固态”向“液态”转变。通过3年到5年努力,力争完成60平方公里损毁山体的治理,整合改造压减矿业权700个,其中引导400家以上矿山企业转产转型,淘汰取缔矿山300家左右,实现矿业与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

近年来,承德市提出“四个坚决关闭”:资源品位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破坏环境的,坚决关闭;与国家政策不符的或相关部门提请的,坚决关闭;处于五区、两路及城镇周边等环境敏感地带的,坚决关闭;生产规模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坚决关闭。目前,全市累计压减矿权192个,关停取缔矿山企业152家,减少矿区面积37.77平方公里。

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建则建的原则,承德市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挂网喷播、岩壁打孔种植、造台覆土、采坑回填、景观再造等方式,推动矿山环境治理与绿化。目前,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集中绿化矿山181家,恢复损毁山体20平方公里。同时,把承德县原石安矿业矿山建成了旅游景点,鹰手营子区原承钢石灰石矿灭失地建成了矿山公园景区。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承德市依托矿业资本优势,引导现有矿山企业向新能源、文化旅游、矿泉水开发等绿色产业转型,目前80家矿山企业已成功转产。

三河市政府为改变东部矿区的生态地质环境,于2011年12月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申报了国家级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河北省廊坊市三河东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示范工程位于三河市黄土庄镇、段甲岭镇,密涿高速主线东侧,京秦高速北侧,面积11平方公里,均为闭坑矿区,治理完成后可新增建设用地8.06平方公里,新增林地2.72平方公里。资金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吸引社会资金共同组成,总投资为11.7亿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三河市调整治理思路,将生态恢复作为重点工作,由原来的开发式治理转变为生态修复,于2016年对东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一期)进行了重新设计,面积0.85平方公里,同年7月26日设计书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的评审。2016年9月26日该示范工程(一期)5个施工标和1个监理标公开向社会招标,总中标金额达5550万元。

同时,三河市积极宣传,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加入到遗留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来。福成集团作为三河市的龙头企业,率先投入。2012年至2014年,福成集团在灵山公墓南侧,采取削坡、填低、种树、修建沟渠等多种措施,完成西区1500亩的治理工程,共种植苹果、梨等果木及景观树共计12万余株。治理后地质灾害隐患完全消除,现已成为旅游采摘、果树栽培示范基地,春天一片花海,秋天硕果累累,经济效益和环境效果明显。

现在,福成集团正在进行二期治理工程,治理区面积2.5平方公里,现已整理出4个大型平台,每个平台面积500亩至1000亩不等。平台可作为建设用地后备资源,覆土之后栽种花草、树木,种植大豆、玉米等农作物,该工程预计2018年完工。武安市引进社会资金治理矿山环境的经验,得到省、市领导的认可和高度赞扬。

武安市以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养殖循环经济区为重点,通过合理整治废弃土地,进一步增加了可耕种、可利用的土地面积,有效改善了片区土壤环境,为矿区居民增产创收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办法,提振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信心,有力促进了矿区周边村庄经济水平稳步提升。

现在,从远处眺望燕山铁矿周边的山体,除了茂密的植被就是层层叠叠的梯田,这得益于武安市开展的燕山铁矿矿山治理项目。目前,该矿山治理修复土地710余亩,治理的梯田已用于耕种小麦、玉米等作物,山坡地用于种植核桃、苹果等果树以及耕作经济作物。产出的粮食、林果等农作物直接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另外,玉米秸秆作为饲料饲养肉牛2000余头,肉牛的粪便直接用于沼气池,产生沼气1000多立方米,可为近千户村民提供生活用气,沼液、沼渣还原到土地中,增加了土地肥力,整体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为解决“生态欠账”问题,武安市还对燕山铁矿和西石门铁矿进行了长期的综合治理。一直以来,燕山铁矿在治理过程中,对当地采矿产生的废弃矿渣进行合理利用,有效消除了村庄周围废弃渣堆,减少了矿渣污染。并通过人工绿化的方式,使矿山周边地质环境和村容村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通过治理,及时配备了深水机井,有效满足了当地2000多亩耕地灌溉用水,解决了周边村庄2000多户8000余人的生活用水问题,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更加坚定殷实。

西石门铁矿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发、共同建设的方式,对旧矿进行了生态恢复和综合整治,建成了集休闲、观光、文化于一体的矿山公园。该公园于2005年8月经国土资源部评审确认,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矿山公园”,全称为“河北武安西石门铁矿国家矿山公园”。整个公园总面积占地6.5平方公里,设有矿业遗迹观察区、地质环境治理成果区、生态养殖区和博物馆区。矿山地质公园的建成,充分展现了武安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再现了邯邢矿业60年的开采史,浓缩了我省铁矿开采行业的勘察史、开采史,更加丰富了矿山旅游资源。同时,通过认真总结、展示矿山环境治理过程,给其他矿区高效开展矿山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促进其他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多年来,武安市围绕这个原则,依靠科学规划、统筹治理,先后启动了车辋口、常寨、小汪、南新庄、后山、上泉等地共20多个治理项目,推动废旧矿山复垦复绿。通过长期不懈努力,消除了矿产资源长期开发导致的地表裂缝,清除了矿渣和生活垃圾,使到处脏乱差、乌烟瘴气的危险之地变成了可耕可种、林木繁茂的绿色之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本质转变,治理工作也得到了群众认可。目前,武安市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0000多亩,恢复植被7000多亩,恢复耕地3000多亩,植树50多万棵,填充废旧井筒300多眼,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许光辉、苗晓昕)

 

责任编辑:史艳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