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关注 | 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铿锵乐章

2018-01-28 21:36:23 来源:e观沧海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我国是农业大国,历来重视“三农”工作。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论述,到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四年聚焦“三农”工作;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擘画“三农”壮美蓝图,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制定行动纲领,做出重大部署。“三农”工作始终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三农”工作踏出了坚实步伐,迈上了更高台阶,交出了优异答卷。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动实践,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动力源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时代课题”;从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再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步调一致,这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横向来看,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共同构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四梁八柱”;纵向来看,将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如何实现提档升级、农村如何实现加快发展、农民如何实现增收致富的问题,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划定了准确“坐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提是农业的全面提升,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新时代为农业提出了新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牢牢牵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磨砺农业生产的“铁犁头”,搞懂现代农业的内涵,清楚发展方向,找准着力点。不能还是“脸朝黄土背朝天”,而是要“开拓创新高精尖”,把新时代的创新基因植入现代农业。在生产一线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农业+”物流、互联网、旅游等模式,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最基础、最浑厚、最强劲的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新农村建设,既能看得见青山绿水,又能记得住乡愁;既体现在环境面貌新,还体现在精神风貌新;既要关注城乡融合这样的大事,又要关注农村厕所这样的“小事”。要答好城乡融合的“考题”,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答好乡村文化兴盛的“考题”,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条腿”走路,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更让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答好乡村治理的“考题”,建强“红色堡垒”,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本是农民的全面发展,就是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要通过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健全农民创业创新机制多种举措,让农民更加职业化、专业化。同时,广大党员干部在一线实践中,要始终把提高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放在首位,要把乡亲们的评判作为一项政策好不好的重要标准;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战役,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加坚韧的意志品质,不断夺取新胜利。

“农为邦本,农业安则天下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着十三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关系着六亿多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成败,既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又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奏响了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铿锵乐章,相信,十八亿亩耕地必将绽放出勃勃生机,五千多年的农耕文化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六亿多农民必将信心满满,步履铿锵。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