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代表、委员热议:如何为“择校热”降温, 给“大班额”瘦身?

2018-01-30 10:12: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在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里,坐着近70名学生,后排学生背靠着墙,前排学生几乎和讲台挨在一起。学生出出进进经过过道时,一不小心就会碰到两旁桌子……近年来,随着城区人口不断增长,城区学校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一些小学和初中学校“大班额”的现象日益普遍。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那么该如何为人挤人的“大班额”瘦身减肥?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积极建言。

问题:“大班额”苦了孩子累了老师

按规定容纳45个学生的班级,挤进去60多个孩子;学生多,却因为操场小,不得不错时做课间操……近年来,随着城区人口不断增长,城区学校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种“超班额”现象日益普遍。

去年,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我省34个县(市、区)督导检查时指出,“大班额”是我省突出的共性问题。“5所城区学校平均班额超过60人,其中1所学校三年级以上平均90人,最大班额99人。”

在拥挤的教室里,孩子们学习受影响、安全有隐患、成长烦恼多。“一个班六七十个孩子,课桌之间的空间非常小,不光孩子活动不方便,安排座位也是个问题。”一位小学生的家长说,他家孩子个子不小,但视力不好,坐在后面看不见,坐在前面又挡着别的孩子,他曾为此找过老师协调,但学生太多,老师也不好调整,只能通过定期轮换座位暂时性地解决问题。

不少家长还担心学生太多,老师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六七十名学生,一节课下来,只有几个学生有提问或回答问题的机会。”一位家长说。

班额过大,也让任课老师苦恼。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每天除了备课、上课以外,还得批改大量的学生作业。她每天批改70本作业要花3个多小时。一位青年教师坦言:“实在太累了!一个班七十多个孩子,大事小事都要来找你,每次课间休息都成了‘法官断案’时间,疲于应付。”

建议:设专项资金,实施“大班容消解”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加之各地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不够,造成办学条件不足,不可避免地产生‘大班额’。”对此,省政协委员、枣强县副县长王静认为,“大班额”“超大班额”的出现,说明我省中小学布局没有完全适应城镇化发展。

对此,王静委员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大班容消解专项行动”。“以在县城新建标准化、规范化学校为重点,契合当前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特点,转变零敲碎打改造农村薄弱学校的模式。”她说。

“盖校舍、购买仪器设备、学校运转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同时,她建议,各级政府要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不得截留、挪用,在规定使用范围内大力支持城镇中小学建设;另一方面,省财政统筹义务教育相关经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各地新建中小学。

王静委员建议,对已建或在建住宅区存在的配套教育设施应建未建、挪作他用、建成未交、规避配建等遗留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确保配套建设工作依规、有序开展并尽快投入使用。王静委员表示,针对此类问题,相关部门应建立联动机制。

补齐短板,改善乡村教学条件

同时,省人大代表、石家庄市正定县第六中学王海燕认为,解决“大班额”,教育资源除了“扩容”,更要“提质”。

“近年来,我省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城乡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她说,尤其县城区中小学教育质量高于乡村,这就促使乡村家庭条件好的中小学生进城上学,导致城区学校班容量超大,农村中小学班容量却严重不足。

王海燕代表认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要加大改善乡村教学条件力度。因此,她建议,加大城乡之间校长、教师交流力度,根据乡村学校需求,制订每年交流计划,让优秀的校长、教师到乡村支教,带动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王海燕代表建议,建立健全补充机制,不断充实和壮大教师队伍。本着教育优先发展原则,建立健全教师长效补充机制。每年核定学校编制,足额配备教师。根据学校布局调整、生源情况及学校规模建立动态编制管理机制,保证各校教师队伍平衡,保障各科教师配备齐全。

省人大代表、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也建议,应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实施好五年一周期360学时的全员免费培训,加强乡村省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名师培养。”

以强带弱,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整体质量的提升,需要打破校际壁垒,让优质的师资流动起来。”省政协委员、正定中学校长周庆提出建议,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交流轮岗,促进骨干教师和优秀学校管理人才合理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要将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与县管校聘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义务教育学段教师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

对此,他建议,我省应积极探索通过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教育信息化等方式,通过“以强带弱”,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择校从一个侧面来看,也是家庭和社会重视教育的表现。”对此,周庆委员认为,这种择校从客观上讲,会使受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但更应让家长和学生明确的是,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对此,周庆委员建议,在“扩容”“提质”的同时,还应大力宣传“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一理念,并提倡让学生选择就近入学。(李春炜)

责任编辑:孔思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