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生态宜居,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2018-02-09 10:40:1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日,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的农民在采摘珍珠西红柿。新华社发

日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对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生态宜居,让乡村生活更美好。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省亟待补齐哪些短板?我省部分政协委员与政协参加单位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聚焦突出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从我省大部分农村地区来看,人居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脏乱差’问题。”杨艳荣委员建议,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强化组织领导。杨艳荣委员认为,应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攻坚管理协调机构,明确省、市、县三级对口主管部门,厘清职责分工,由住建系统负责垃圾治理专项行动,环保系统负责污水处理专项行动,卫生计生系统负责“厕所革命”,形成上下协调一致、职责清晰明确、运转高效顺畅的工作体制机制。

加强资金支持。杨艳荣委员建议,应建立以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应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和基础设施运行维护专项基金,增加省级转移支付补助。整合以村、户为单位的国家级和省级涉农项目资金,引导群众筹资筹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实现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市场化管理。研发、推广农业废弃物变农业副产品的渠道,奖励、补贴社会资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用市场经济手段促使废旧资源变废为宝。

着力补齐短板。杨艳荣委员认为,应找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按照“村民需求优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攻坚方案。针对目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垃圾、污水、改厕和村容村貌问题,统筹安排部署,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综合全面整治。

创新治理模式。杨艳荣委员提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种模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大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提高农村垃圾的处理能力和利用率。大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具备水冲式厕所改造条件的,鼓励改造成水冲式厕所;不具备条件的,采用双瓮式或三格式厕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建立长效机制。杨艳荣委员呼吁,建立固定的维修资金筹措渠道,及时组织人员维修损坏基础设施,避免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建立综合环境管护机制,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的长效管护机制。建立人居环境监督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长效管理资金拨付挂钩,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提升。

创建国家农业公园,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和绿色村庄,以经营公园的思路,将农业生产、乡村生活、农耕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王广恒委员呼吁,应大力创建国家农业公园,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规划设计要具备世界眼光和中国特色。王广恒委员认为,国家农业公园的规划设计应着眼于全球旅游市场,适应世界旅游发展趋势和游客需求。作为农业、旅游结合的旅游产品,国家农业公园应具备精品化、独特性的特征,突出地域特色,用高标准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等,打造农业公园精品。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王广恒委员提出,国家农业公园的建设实质是现代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延伸。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加强金融支持。王广恒委员建议,在充分吸收社会多元资金的基础上,构建政府为主导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开展涉农信贷和农业设施的抵押担保等业务,同时扩大农业保险的广度与深度,保障企业稳步发展。

完善智慧服务。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构建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将国家农业公园建成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探索不同农产品的物联网应用模式。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业旅游有序发展的保障。”王广恒委员呼吁,应以创建国家农业公园为契机,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卫生等方面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注重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的统一。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地质灾害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自流灌溉体系的修复与保护等工程,真正实现国家农业公园的生态价值,实现我省农业跨越提升。

扮靓美丽庭院,引领文明风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美丽庭院”创建行动是省妇联组织动员全省妇女家庭助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一项“细胞工程”。

省妇联呼吁,深化拓展美丽庭院创建,打造升级版的美丽庭院示范户和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庭院精品户,使家庭旅游、客栈文化、民宿经济成为撬动旅游产业的新发展点,真正把美丽庭院打造成“美丽河北”的文化名片。

据介绍,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以“人美、院美、室美、厨厕美、村庄美”为主要内容,以“一所、一户、两支队伍”(一个妇女讲习所、一批中心户和一支创建工作队伍、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为突破口。2018年至2020年,我省将利用三年时间创建美丽庭院600万户。

拓展美丽庭院的文化价值。省妇联提出,应注重家庭文化建设,高扬家风旗帜,议家风、谈家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评选等活动,挖掘当地家庭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根据村庄特点和农村家庭的实际,重点抓好美化、绿化,突出庭院设计美、布局美、绿化美、特色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式美丽庭院。

发挥农村妇女讲习所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省妇联建议,运用妇联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和妇女讲习所的公益品牌,把三八红旗手、妇联干部、热心妇女儿童事业的各界人士聚拢起来,形成一支德才兼修、愿意奉献的优秀讲师队伍。建设讲师智库,开通网络约课平台,开展订单式培训。

深化“三位一体”常态化创建机制。省妇联呼吁,在示范引领上,坚持循序渐进、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从抓示范户、示范街开始,逐步打造示范村、示范带,实现美丽庭院从独立的“小景”成为一道“风景”,从一道“风景”到引领整个社会“风尚”。在实践养成上,通过展示、评比、演出等各种形式,形成人人想创、家家要创、村村争创的良好氛围。(记者高原雪)

责任编辑:谭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