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魏县:移风易俗吹来文明乡风

2018-02-09 13:48: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日,魏县216对青年举行集体婚礼,倡导婚事简办、喜事新办,抵制天价彩礼,传播文明乡风。岳 扬摄

地处河北省最南端的魏县,人口超百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农村办理红白事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之风一度愈演愈烈,不仅给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败坏了社会风气。

2014年以来,魏县以乡风文明示范街、善行功德榜、道德讲堂等为抓手,狠刹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歪风,培树群众身边先进典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营造“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良好社会风尚,让乡间田野劲吹文明风。

红白事理事会覆盖所有村

“每桌烟不超过10元,酒不超过20元,菜品不超过10个……按照红白事理事会的标准,整个喜事办下来比以前节省了2万多元。”在村文化广场,听说记者来采访,家里刚办完喜事的魏县东代固镇后闫庄村村民卫士录算了一笔账。“这样的理事会我们支持,”他说。

近年来,魏县积极探索治理红白事大操大办的有效办法和具体措施,多点发力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县文明委制定了红白事办理的指导标准,乡村在不突破指导标准上限的前提下,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具体标准,并以“乡规民约”或“村规民约”的形式,在文化墙上进行广泛宣传。

标准定下了,关键看落实。充分发挥红白事理事会的作用,魏县在561个村全部组建了红白事理事会,成员由威信高、号召力强的村内社会贤达、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等组成。理事会成员全程参与服务,做到事前收集信息与宣传政策,事中搞好监督与服务,事后上报备案。对亲戚朋友不理解的或者有怨言的,村红白理事会出面负责解释,不让按照章程办事的群众落“不是”、受“埋怨”。

“以前谁家办的酒席少、不够档次,就会觉得没面子。现在不这样了,有红白事理事会的参与,群众办事既省钱,又不掉面子。”后闫庄村村主任杨玉海告诉记者,去年夏天他家娶媳妇,主动找到村红白事理事会,填写了红白事办理申报表,严格按照红白事理事会的标准,办了一场节俭又不失热闹的婚礼。

把群众身边的典型选出来树起来

“诚信为做人之本、成功之基,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近日,魏县野胡拐乡蔡东村道德讲堂如期开课,“最美魏州人”杜合印结合自身经历,讲了自己勤劳致富、诚信做人的故事,赢得了阵阵掌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魏县十分重视典型感召、先进引领。

培树百姓身边榜样,让先进典型可亲可信可学。魏县坚持挖掘、选树群众身边的“草根人物”,开展“最美魏州人”评选,通过媒体宣传展示、动员干部群众投票等方式,弘扬孝老敬亲、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凝聚“向善、学善、行善、扬善”正能量,引领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结合村情民俗,魏县各村建立了乡风文明示范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内容的墙体漫画随处可见,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对涌现的勤劳节俭、诚信谦和、尊老爱幼等草根典型,通过各村善行功德榜宣传栏集中展示,让学先进、当先进蔚然成风。

“文明不文明,先数门上星。”“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是魏县激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传播文明新风的有效抓手。此项评选以“树立文明乡风、摒弃生活陋习”为主题,由群众选、群众评,评选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制作文明星标牌悬挂在村民家里大门上,引导村民争做文明人、争当文明户,让道德清风滋润每个家庭。

烹制咱们村里人的精神文化大餐

日前,魏县德政镇后西营村村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戏曲、相声、小品、舞蹈等精彩的文艺节目轮番登场。台上演员专注投入,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掌声喝彩声不断。

“平日里村文化广场还是俺们百姓跳舞的好去处,还有人在这里下象棋。”村民刘振海说,以前几个邻居凑一桌,麻将就成了“主要爱好”,自打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时不时地开展各种活动,打麻将也就没意思了。

近年来,魏县坚持“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润民”,深入开展“欢乐乡村”文化活动,把舞台搬到田间地头,充满乡土气息的文艺节目增强了农村文化吸引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同时,魏县通过组织文艺人才定期走进乡村,挖掘乡村文艺苗子,定期开展文艺辅导、培训,开展百家文艺示范户评选,为农村培养了一支不走的文艺工作队。

为巩固壮大农村文化阵地,魏县还整合村民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资源,创建农村文化俱乐部,组建戏曲、舞蹈、书法等各类兴趣协会,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记者刘剑英、刘冰洋)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