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碳普惠:“互联网+低碳”唤醒减排意识

2018-02-22 09:25:4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记者 吴韬 通讯员 李瑞

完成指定低碳环保行为,便可获得数字虚拟货币,这些数字虚拟货币不但可以在相应电子平台中兑换相应商品,还可在日常中享受部分生活服务优惠……这已是广东碳普惠制度试点城市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碳普惠制度是什么?它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笔者就此采访了河北经贸大学绿色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小江。

普及“谁低碳谁受益”的理念

“碳普惠制度,就是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王小江表示,它是控制生活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制度创新。

虽然听上去概念很新颖,但实际上有关碳普惠制度的尝试国内很早便已开始。早在2015年7月,广东便在全国首推碳普惠制度试点工作,广州、中山、东莞、韶关、河源和惠州成为碳普惠制度首批试点城市。至2016年,包括碳普惠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的一系列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碳普惠制度在广东取得了实质性发展。如今两年多过去了,“谁低碳谁受益”的理念正在进一步普及。

碳普惠制度的核心,是为公众低碳行为提供奖励。“简单说来,就是在公众绑定碳普惠电子平台后,实施所在城市指定的低碳行为,然后电子平台便会根据用户的低碳行为数据,计算用户减碳量,然后将减碳量换算为‘碳币’(用于低碳环保公益行为的数字虚拟币)发给用户。”王小江进一步解释,“碳币”是跟减碳量挂钩的虚拟兑换券,可以兑换相应的商品或优惠。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各试点城市指定的低碳行为多种多样:在广州市,乘坐地铁、公交车,租用公共自行车,以及节水、节电、减少私车通勤等行为都被纳入了低碳行为。东莞目前的低碳行为包括乘坐地铁出行、减少私车通勤以及光伏发电,中山市则包含了使用LED灯具、购买节能空调等。

“以公交出行为例,用户在绑定公交卡后,只要在搭乘公交时刷卡,碳普惠平台就会自动记录,在核实后会根据刷卡记录发放对应‘碳币’到该用户的碳普惠电子平台账号。”王小江说。

从消费端促进生产端绿色发展

为何要尝试碳普惠制度呢?

“我们每个人作为消费主体,在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碳排放,然而以往有关低碳生活的宣传偏重概念倡导,这些抽象的概念并不能使公众对低碳生活产生清晰认识,因此往往最终效果并不理想。”王小江表示。

各国都在积极寻找一种可使公众获得强烈日常反馈,并进而使其能长期坚持自身减碳行为的新模式,碳普惠制度由此应运而生。

“碳普惠制度设计遵循这样的一个逻辑,通过对已经具备低碳生活习惯的人给予奖励,让这一群体去言传身教形成示范效应。”王小江认为,碳普惠制度塑造的是一种新型低碳发展共享业态。它既能促进公众低碳消费意识觉醒,又将商家与主要消费人群衔接,以“低碳+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唤醒个人减排意识,从消费端促进生产端绿色转型升级。

不过实施碳普惠制度却并非易事。

“虽然表面看来碳普惠制度中通过低碳行为换取对等‘碳币’的方式很简单,但其背后却隐藏一系列复杂的工程。”王小江表示,这需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结合,并在统筹规划中推进实施。

“仍以广东为例,在其碳普惠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逐步完成以下工作,缺一不可。”王小江表示,一是建设全省统一的碳普惠制度推广平台;二是分行业、分领域建立低碳行为数据收集分析平台;三是建立省级碳普惠制度减碳行为量化核证体系;四是建立基于碳普惠制度的核证减排量交易机制;五是建立基于碳普惠制度的商业激励机制。

“虽然碳普惠制度的建设和探索仍在进行,其最终效果也有待观察,但其仍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王小江认为,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被关注的今天,随着国家政策支持、智能设备普及以及公众低碳意识的增加,有理由相信碳普惠制度将会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秦秋朵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