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民生热议】乡村振兴 拓宽农民增收路

2018-03-08 06:22:3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发特色农产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互联网+农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无疑,这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路子。

对此,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尤其是来自农业战线和农村基层的代表委员深受鼓舞。围绕“如何在乡村振兴中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他们纷纷建言献策。

主持人:记者 袁伟华

嘉 宾:

郭素萍: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

杨玉成: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

侯二河:全国人大代表、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

为特色产业注入科技动力,增加农民产业收入

“农民增收的关键,一是要找到适宜的农业特色产业,二是要有技术推广队伍传播新技能,让农民掌握新技术。”郭素萍代表直到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之前,还在田间指导果农对果树进行冬季管理。

李保国教授去世后,以他的妻子郭素萍等为主要力量的“李保国科技服务队”成立了。这段日子,郭素萍代表一直在为果农奔忙,曲阳张家庄、内丘岗底、临城绿岭、滦县、高邑、灵寿,还有江苏徐州、新疆库尔勒……

“保国和我们的初衷,就是要为农村找到适宜的特色产业方向,研发出适宜的技术,为农民找到增收致富的路子。”郭素萍代表说,比如内丘县的岗底村,李保国教授生前扎根岗底20年,手把手地教果农按照标准化工序生产“富岗苹果”。现在富岗已在北京、石家庄等国内十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39个富岗苹果专卖店。依靠苹果产业,岗底年人均收入达到了3.5万元。

郭素萍代表认为,带动农民增收,要推动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品质农业,提升高端供给能力。

作为林业科技工作者,郭素萍代表最重视的还是发挥农业科技在增收中的作用。

郭素萍代表认为,目前林果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为主,不同于工业企业大都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及应用,林果业除少数大型龙头企业注重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外,从事林果生产的农民只有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媒体宣传、借鉴其他农民的经验、信息平台等途径学习接受林果生产新技术。

“技术培训是技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直观、形象、可与农民互动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郭素萍代表说,林果技术推广队伍是技术传播的主体。因此,要助力农民增收,发展富民产业,就要加强林果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健全林果技术传播体系,确保林果生产新技术得到及时、有效推广。

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在杨玉成委员看来,农业质量水平低、农民增收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主体小而散,小农户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

杨玉成委员表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要按照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建立起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近年来,为适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我省通过资金、政策扶持,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大量涌现。

杨玉成委员表示,今年,我省将继续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大对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杨玉成委员建议,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紧密联结,才能真正带动农民增收。”杨玉成委员建议,实施一票否决制,对未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有农业项目资金均不予支持。对利益联结机制建得好、落实得好的主体,各项支持政策重点倾斜、优先培育,正向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广大农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农民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双赢。

侯二河代表则将目光对准了农村集体经济。他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可靠保障,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的渠道。

“有了村集体经济,农民就可以解决就近就业问题,可以有工资收入、股份分红收入。”侯二河代表建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之下,相关部门要研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方向、新路径,出台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包括信贷优惠政策,项目、人才引进政策,农民培训政策等。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以前咱们农村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现在,土地经营权、宅基地等,都成了农民的资产。”侯二河代表说,“拿这些资产入股,农民也可以让资产‘生钱’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深化粮食收储、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活力。

作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承德双滦区坚持试点先行、分类实施,经过五年探索,目前形成了以“12369”工作法为核心的双滦模式。截至去年,全区已有22个村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2.6万名农民成为股东。

在深入双滦区调研的基础上,杨玉成委员将一份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资产股份制改革的提案带到了今年全国两会上。

杨玉成委员表示,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早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通过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他建议,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比如在股权设置上,就要着力关注解决公平公正的问题。

杨玉成委员建议,按照量化资产的性质不同,可设置资金股、资产股、资源股。

资金股,对于集体资金充足的“城中村”“城郊村”,改变以往拆迁征占资金打净分光的模式,对资金进行折股量化。资产股,对于有经营性资产的村,对资产进行评估量化,将要量化给成员的集体资产按可享受人口数额平均值计算,量化到人。资源股,对于集体经济相对匮乏、无资金积累和收入来源的村集体,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以人为单位设置基本股和集体股,还可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村内的贡献不同,设置劳龄股、老龄股、贡献股、奖励股等追加股。

而在股权管理上,则应该解决股份、资本和经营稳定发展的问题。可通过民主程序选举成立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定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明确职责和运行机制。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