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让非遗“活”起来——从非遗展演进万家活动看保定非遗保护工作

2018-03-14 10:03:1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3月2日,保定非遗展演进万家活动在军校广场举办。锣鼓喧天、弦乐阵阵,保定皮影、涿州诗赋弦、大激店竹马等精彩的非遗项目接替上演。

此次非遗展演进万家活动是保定市近年来保护、传承、推广非遗工作的一个缩影。“去年,我们举办了500多场文化活动,其中有非遗元素的演出就占了一半左右。”保定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孙彦君说。

非遗项目登上大舞台

在保定皮影展台前,传承人李东来站在白色幕布后,手持5根操纵杆,牵引“孙悟空”不停地翻转、跳跃,激烈精彩的表演赢得人们阵阵喝彩。

“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参加市里组织的活动。”今年52岁的李东来是徐水区王辛庄村人,他表演的保定皮影被推荐为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记者注意到,此次非遗展演除吸引近万名观众到场外,还有6.4万人通过网上直播平台观看。

“本次活动共调演了45个非遗项目,大部分都是首次在市级平台公开展示。”孙彦君说,通过这一活动,让非遗项目从乡野民间走出来,让更多人熟悉了解,在全市创造了看非遗、爱非遗的浓厚氛围,为更好地传承保护好非遗项目创造条件。

非遗项目保护结硕果

“能被推荐到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多亏了市群艺馆的帮忙!”言语里,李东来满是感激。他说,正是市群艺馆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他整理资料,才让他顺利申报项目。

近年来,保定在非遗挖掘保护上,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非遗项目保护成果显著。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非遗项目97项。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挖掘整理的市级非遗项目数量突飞猛进。孙彦君透露,刚刚公示完毕的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多达149项,在数量上超过前5批中的任何一批。

记录性挖掘整理工作也不断加强。目前,已完成7个县(市、区)40余个非遗项目影像采集工作。另外还编辑出版了《高洛古乐》《北方昆曲》《高阳印染》《定窑文化及其造型艺术研究》等60余种出版物,为保护传承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方合力传承保护非遗

“我们这个剧团能够维持下来,全靠上级每年支持的1万元。”涿州诗赋弦剧团团长王少和说,目前,涿州诗赋弦剧团有40多人,上级的支持主要用于支付交通费和置办演出服装,而演员演出都是义务的,没有任何费用。

记者了解到,部分非遗项目、非遗稀有小剧种的保护传承,因为缺少支持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如何让各类非遗项目焕发生机,真正“活”起来?保定市实施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对策,助力非遗传承保护。

“2018年,我们确立了8项文化工程,其中让非遗项目‘活’起来就是其中重要一项。”市文广新局局长赵其国说,保定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把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经费列入了每年的财政预算。目前,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经费增加到40万元,并给予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2000元补助。

做好非遗保护,人才是关键。2017年底,保定市非遗保护研究中心、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继成立。以此为基础,对全市非遗项目的挖掘保护力度加大,一边抢救濒危非遗项目,一边为全市非遗项目建立了档案资料数据库。

社会组织是中坚力量。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3年多来,已在易县、莲池区等地建立了9个非遗传习基地。“最近,我们已经接到洛阳牡丹文化节的邀请,下月初,将组织30个非遗项目到场展演。”该协会执行会长张瑀童说,除了组织非遗项目与校园、社会、市场对接活动,非遗协会还将大力推广、扶持优秀非遗项目。(记者寇国莹)

责任编辑:谭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