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民生热议】让家门口的医院成为日常看病首选

2018-03-20 06:12:3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分级诊疗。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要实现家门口医院成为老百姓看病的日常首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让老百姓少跑路、少花钱,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省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主持人:记者 张淑会

嘉宾:

马永平: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第二医院口腔科主任

温秀玲: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中心医院院长

胡万宁:全国政协委员、唐山市人民医院院长

抓住人才队伍建设“牛鼻子”,做强基层医疗机构

“人们有了病,都希望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这一点可以理解。”马永平代表说,但是,从当前很多大医院的门诊患者来看,相当一部分是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人们千方百计挤大医院找专家,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家门口的医院和医生不放心、不信任。

在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国家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和条件大幅好转,但基层人才短缺、现有医生业务水平普遍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病人能不能留下来,还要看医生。”马永平代表说,要让患者留在家门口医院看病,就必须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医生队伍,真正做强基层医疗机构。

说到这个问题,温秀玲代表颇有发言权。她介绍说,2003年,沧州市中心医院联合乡镇卫生院成立了医学技术协会,专门对全市的乡镇卫生院免费进行人才培训、技术指导等,截至目前,仅培训乡镇卫生院医生就超10万人次。“因为有了高水平的医生,原来少人问津的乡镇卫生院逐渐火了起来,农民有了病,首先会去乡镇卫生院。”

“医学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温秀玲代表建议,应充分利用好大医院现有的人才资源,通过对口帮扶、派专家下基层、邀请基层医生走“上来”、搭建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打通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人才通道”,加强大医院专家对基层医生的传帮带,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针对当前基层医生待遇低、压力大等现状,马永平代表建议,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包括薪酬水平、职称评定、晋升机会等,增加基层医生职业吸引力和成就感,鼓励他们安心在基层服务。制定一套符合基层发展实际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约束机制,从政策上给基层医生提供更多保障,让基层医生工作生活有奔头、有盼头。

利用互联网+医联体,将大医院“搬”到老百姓家门口

推进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旨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截至目前,我省共建立各种模式的医联体168个,所有三级医院、77.4%的二级医院、49.3%的一级医疗机构、15.6%的社会办医机构参与了医联体建设。

“在医联体内,牵头的大医院常常是通过向其成员单位派驻专家,以定期坐诊、手术指导等方式,给基层老百姓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胡万宁委员说,他们医院牵头建设的医联体有50多家医疗机构,包括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但受医联体规模、专家数量及地域条件等因素制约,专家们不可能常驻基层。同时,传统的诊疗模式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基层医院和患者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成为引导就医秩序新的手段和方向。“互联网+医联体,给医院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胡万宁委员介绍说,唐山市人民医院利用“互联网+”,在医联体内搭建了互联互通的云平台系统,包括远程诊断服务云平台(影像云、病理云、心电云)、远程会诊云平台等,通过这些平台,专家们在线给基层老百姓提供各种诊疗服务,如同将大医院“搬”到了家门口一样方便。

胡万宁委员建议,应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互联网与医疗相结合。要建立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制定统一的医疗信息标准体系,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项目,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全覆盖,从而推动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代表委员们还建议,应尽快出台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政策,完善医联体之间收入分配、成本支出等制度设计,使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成为利益共享的紧密共同体,逐步形成责权利清晰的区域协同服务模式。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让各级医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施所长

2015年,国家正式发布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分级诊疗工作列出了时间表、指明了发展方向。“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并按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及时便捷的双向转诊,不仅有利于建立科学有序的诊疗秩序,还能确保患者得到治疗。”温秀玲代表说,经过近几年的推进,分级诊疗制度逐步深入人心,但从目前来看,其优势尚未充分释放,仍需从多方面持续发力。

要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代表委员们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顶层设计,制定具体的分级诊疗标准和规范,明确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项目,明确哪些疾病需要在基层治疗,哪些疾病需要转往上级医院,什么情况下又该转回基层,避免该转上来的没转上来、该转下去的转不下去。同时,要在加大对医院基本投入的基础上,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打破其逐利性,引导医院和医生把心思集中到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患者上,从而提高各级医院尤其是大医院参与分级诊疗的积极性。

“引导患者优先选择到基层就诊,还必须发挥好医保及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温秀玲代表建议,应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实行部门联动,建立相关协调机制,破除制约其发展的各种制度壁垒。随着各项医改政策深入推进,要及时科学调整医保制度设计和医保报销政策,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价格梯度,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促进患者科学、合理、有序就医。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