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民生热议】创新创意 为文化产业注入新动能

2018-03-21 05:55: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些内容,令文化产业显得更加朝气蓬勃。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们表示,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发展亟需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把产品产业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转化为成果优势,为河北省的新旧动能转换作出贡献。

主持人:记者 龚正龙

嘉宾:

张妹芝:全国政协委员、省文化厅厅长

庞永辉:全国人大代表、曲阳县陈氏定瓷瓷业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安际衡:全国人大代表、邯郸市峰峰矿区大家陶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推进技术创新,提升文化产品科技含量

“文化产业没有质量作保证,不进行技术创新,是走不远的。”庞永辉代表表示,文化产业发展要时刻紧绷技术创新这根弦。

此言非虚。定瓷素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薄如纸”,主要靠拉坯。定窑恢复生产之初,采用注浆成型与单刀机轮成型工艺,很难达到坯体薄的要求。后来,定瓷大师陈文增先生提出要创造适宜定瓷形制特征和文化特征的当代定窑拉坯技法。之后,以庞永辉为首的定瓷拉坯师傅们形成了一套当代定瓷拉坯规范技法,不仅能达到规定薄厚度,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曲阳定瓷能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整个产业能有今天的辉煌,靠的就是几代人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行技术创新。”庞永辉代表说。

其实,不单以定瓷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许多新兴文化业态更是致力于技术创新,特别是通过科技推动文化产品推陈出新。近年来,在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河北特博会等展会上,一些创新型的文化企业崭露头角。“高科技、新技术已给文化产品插上了腾飞之翼。”张妹芝委员说,技术为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目前具有前瞻性、原创性的高新技术在文化产品上呈现井喷之态,以数字、创意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这提醒我省文化企业,文化与科技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未来要更加注重科技研发投入,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

推动跨界发展,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究竟是文化引领产业,还是文化被动地插上产业翅膀?代表委员们认为,在不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侧重,当前来说一定要注重融合,在坚守以文化产品为核心的同时,尽可能广开渠道,通过融合实现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模式。

融合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这是我目前最满意的产品。”采访中,安际衡代表给记者看了几方磁州窑理疗瓷枕。白底彩绘如意枕、白底黑绘豆形枕、白底彩绘腰果枕……这些经过两年研发、今年2月份才投放市场的理疗磁枕,造型传统、釉色淡雅、携带方便,尤其融入中草药后,更是散发着独特的清香。“最近,我还接到一笔可观的订单,这是研发出磁州窑理疗瓷枕后接到的第一笔海外订单。”安际衡代表说,传统工艺走产业化道路,一定要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主攻方向,当下最佳出路是将文化元素与时尚审美趣味、百姓消费需求相结合,形成同步。

融合发展需摆脱低端模仿。“你无我有,你有我好,你好我精,这是良性循环。但文化产业发展常陷入低端模仿的怪圈,不能不引起注意。”代表委员们指出,日新月异的现代工艺和基于时尚的审美情趣,给文化产业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在产业化之路上,一定要有的放矢,注意提升实用性、功能性、艺术性和独特性。通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融合之路,才能从“跟跑”变为“领跑”。

“文化+互联网”“文化+旅游”“文化+环保”“文化+时尚”……“包罗万象的文化,在产业化之路上能衍生出很多发展模式和业态,自主创新就是要让文化融合发展更着力于质的提升。”张妹芝委员指出,河北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并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扶持了一批优秀文化企业,相信随着融合发展的拉动引领、创新驱动持续深入,文化产业定能再开创新局面。

加大扶持激励力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干咱们这一行,没有20年磨炼,做不出好东西。”安际衡代表说,文化产品要推陈出新,文化企业要转型升级,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关键在于有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要完善扶持政策,引导年轻人投身文化产业。代表委员们指出,目前从事传统文化产业的主要还是当地农民,缺乏创新思维,难以提升产品质量。建议政府部门通过完善扶持政策,特别是在非遗产业上,制定培养非遗传承人方案,加大扶持激励力度,吸引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其中。

“理顺机制,完善人才培育引进机制。”张妹芝委员介绍,近几年,我省加强开展全省文化产业各门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推出了一批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扶持了一批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鼓励艺术大师多培养传承人。同时,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纳入各类文化文物人才扶持计划支持范围,并定期选派文化产业领域的管理研究人员到文化产业发达地区学习培训锻炼。此外,还支持文化文物单位建设经营管理、设计开发人才团队,鼓励其通过多种形式引进优秀专业人才。

加强校企馆合作,促进供需对接。当前,文化产业相关行业需求与人才储备之间仍存在着缺口,张妹芝委员认为,要继续以高端创意研发、经营管理、营销推广人才为重点,充分利用京津的高校和人才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培养。通过馆校结合、馆企合作等方式大力培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经营人才。

工艺重现、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影视娱乐……“文化产业是一个智慧高度汇集的产业,尊重人才,就是尊重创意创新。”代表委员们表示,在数字化发展、互联网推介、高科技引领的今天,相信随着对人才和创意的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未来一定更加光明灿烂。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