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文化衡水”建设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8-04-07 05:32: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推动文化产业融合提升

“文化衡水”建设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陈凤来 通讯员李丽、张洪静)花红柳绿,春意浓浓。连日来,在滏阳河畔的衡水市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人们兴高采烈地议论着“高雅艺术进衡水”活动中文化大剧院刚刚与北京保利剧院签约的事儿。“全年60场演出,以后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雅的艺术演出啦!”正在广场锻炼的王文昌大爷高兴地说。

“高雅艺术进衡水”活动是该市推进“文化衡水”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去年,衡水市在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打造“五个衡水”的奋斗目标,“文化衡水”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被摆上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衡水市委书记王景武说:“文化软实力也可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要发挥文化的价值引导力和凝聚力,推动文化事业普惠人民、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经过大量调研论证、征求意见,今年1月,衡水市出台《关于推进“文化衡水”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全市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未来五年,通过重点实施理论武装凝心聚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提升、文化传承品牌塑造、精品创作高峰攀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八大工程,构建“文化衡水”建设的四梁八柱。与此相呼应,衡水市还制定了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快速发展的“三年计划”“实施意见”等专项文件和一系列扶持政策,启动了文脉梳理、“文化衡水”系列丛书和专业期刊创编工程,形成了“1+N”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

该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为“文化衡水”建设的基础工程,创新了365百姓故事汇大型群众宣讲、岗位学雷锋等活动载体;深化拓展童谣传唱、村民食堂等品牌宣教活动;强化城市广场、农村礼堂等“五大阵地”建设,尤其注重选树道德模范、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擦亮“道德高地、满城好人”品牌,为全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精神支撑。

去年该市投入10多亿元,建成了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的衡水文化艺术中心,填补了市级文化设施多项空白,成为文化建设新地标。补齐了文化设施的欠账,在文化服务上怎样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福华说:“我们要通过社会化运营模式,引进国内国际高水准的专业团队,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去年7月艺术中心正式投用,“水韵文华”省首届园博会主题文化活动作为开篇之作,一上演就赢得一片喝彩。今年春节期间,一场芭蕾舞剧和两场交响音乐会更是吊足了群众的胃口。

“今年不仅要加快推进文化中心图书馆社会化模式运营、博物馆向社会开放,还要实施县‘两馆’、乡镇文化站改造提升。”马福华说,通过财政投入、企业捐助、“新乡贤”出资等多种渠道,建成农村文化大院千余个,今年以30个示范性文化大院的规范提高,带动推进全市文化大院建设水平提升;建立文化院团、文艺工作者服务基层长效工作机制,解决送戏下乡文化惠民的动力和市场问题,切实完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产业是“文化衡水”建设的重头戏。为使文化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该市出台系列文件,明确了科学布局、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等重点发展理念,确立了环衡水湖新兴文化产业核心区、中北部文化装备制造业集聚区、董子故里文化集聚区、滏阳河文化带、大运河历史传统文化产业带等“三区两带”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布局。

该市还实施了“文化+”系列行动计划,重点推动文化与旅游、会展、工艺设计、特色小镇建设、工业、农业、体育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文化+旅游”专项行动中,该市在对周窝音乐小镇等6个特色小镇进行规划提升的同时,围绕衡水湖,重点培育闾里古镇、水墨小镇、沿河小镇、酷跑小镇等30个旅游小镇,逐步形成“赏得了美景、记得住文化、留得住乡愁”的衡水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发展模式。

为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发展,该市还专门出台扶持政策,设立了2000万元市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对引进的战略性、引领性、先导性项目给予重点扶持。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得众多投资者纷至沓来,去年以来该市签约1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达450亿元,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