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双创双服”催生发展强磁场——廊坊市安次区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推进高质量发展

2018-05-17 10:34:0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已成为安次区科技创新的重要龙头。图为基地内的廊坊市钦纵机电产品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已实现自动化加工,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机械臂。

“草根泥雕达人”胡振平走进校园,教学生捏泥人,传承传统文化。

“大智移云”项目落地生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层出不穷,乡村振兴战略惠农富农,民生提升工程火热推进……廊坊市安次区以全面实施“211”(全力推动廊坊高新区和龙河高新区升级发展,构筑高端二产项目重大承载平台;全力加快城区发展板块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全力开发现代农业板块,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战略任务为统揽,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依靠创新形成新动能、激发新动力,生成发展强磁场,在建设新时代强区新城、美丽安次的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放眼龙河岸畔,广大干部的身影活跃在“双创双服”活动的第一线。带着方案进企业解疑难,怀着赤诚在现场“面对面”,提出实招到一线促转型、送政策、送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不胜枚举的生动事例,诠释的是安次区在深入推进“双创双服”活动中,全方位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传递的是安次区在优化营商环境进程里,扎扎实实践行群众路线,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生动实践。

科技创新打造发展引擎

重大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抓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主动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安次区坚定不移引项目、育产业、蓄后劲,强力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安次区共实施建设亿元以上项目75项,完成投资11.2亿元,项目建设呈现“科技高端、产业前沿,创新驱动、优势明显”的良好发展态势。该区力争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85个,打牢产业转型升级的硬支撑。

走进坐落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的廊坊市钦纵机电产品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区,一台大型数控加工机床正在通过机械手和机器人进行组线、抓取零件,实现无人化加工。

“园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公司科研发展提供了优质环境。我们通过改进设备,现已实现无人化生产的自动化加工,同时引入了智能制造概念,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廊坊市钦纵机电产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田立元说,他们是航天五院502所的认证供应商,并与沈飞工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以园区改革为契机,安次区高标准建设两大高新区,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廊坊高新区强化“产城融合”,全面提升高端项目承载和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达到千亿级园区规模;龙河高新区突出创新导向,以做大做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创业基地为重点,全面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基础配套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引进等8大重点工程,提升园区建设发展层级。目前,两大高新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0亿元,已经成为廊坊市承载重大产业项目的重要战略平台,累计实施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26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70%,累计完成投资720亿元。

安次区高水平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创新体系。依托廊坊高新区、龙河高新区两个省级园区平台,他们着力推动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和众创空间等一批现有创新平台及工程实验室建设,力争年内培育1至2个市级“双创”示范基地。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培育力度,提升现有5家孵化器、8家众创空间的功能质量,力争年内市级以上众创空间(星创空间)实现新增。他们还强化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管理运营水平和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争创国家级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作用,丰富完善法律咨询、专利代理等综合服务;积极争取省市科技创新奖励资金,力争全年投入2000万元,对创新型项目和工业技改项目进行奖励,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

该区围绕“服务全到位、建设零干扰、发展无障碍”的目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行区级领导分包责任制,省、市重点项目由区四套班子领导“一对一”包联,严格落实“六个一”(一个项目、一名分管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班子、一个工期计划、一竿子抓到底)工作机制,将重点项目“一包到底”。区领导带头深入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对重点企业建立工作专班,实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在手续办理、资金借贷、项目管理等方面提供最大支持。

他们强化政务服务和政务诚信建设,以开展提升窗口服务专项行动、加强诚信建设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窗口服务质量。他们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登记服务,确保市场主体总量增长12%,新增2800户以上。他们还建立了重点项目分类推进、进展报送、并联审批、联席会议、挂图作战、现场办公等机制,全力为企业提供最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目前,该区已引进中建、中核、国电投等3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企央企。

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

走进安次区仇庄乡宋王务村现代农业基地,一座座蔬菜大棚鳞次栉比,棚内各类蔬果争奇斗艳,番茄挂满枝头,草莓嫩红欲滴……每逢周末,都有不少京津游客到这里体验生态采摘。

“自己采摘的草莓,安全、放心,还是小时候香甜的味道。”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女士说,前几天在亲戚家品尝到了这里的草莓,于是带着一家人来体验采摘乐趣。

安次区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全力打造“小而精”的特色生态园,引导农民种植奶油草莓等特色优良品种,努力推进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宋王务等5个省级精品示范片区,获批两个省级、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我们靠种菜致了富,收入也多了,日子越过越好了,这都是区委、区政府发展特色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好处。”宋王务村村民齐成告诉笔者,该村建起了200多个蔬菜大棚,每棚净收入5万多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安次区突出生态支撑,积极培育绿色农业、乡村旅游等现代农业新业态,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他们以绿色板块开发为引领,以五大片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旅游农业,全面实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经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依靠科技推动、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拉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民生保障开启幸福之门

“政府给我们免费安装了有线电视,还免去了使用费,为困难户办了件大好事!”在安次区仇庄乡小麻庄村,79岁的残疾人李术刚看着家里新装的有线电视,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2月,安次区残联实施精准扶贫工程,为全区2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接入有线电视,丰富了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

推进精准扶贫,安次区积极组织辖区医院和康复学校,广泛开展精准康复服务行动,通过进村入户诊疗和门诊就诊等形式,帮助辖区患有肢体、视力、智力等方面残疾的困难群众脱贫并重新获得生活和就业的能力,力促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安次区着力共建共享,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全力提高发展成果共享质量。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他们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一户一策、精准施治;全力实施医疗扶贫工程,建立普查监测、大病救助、送药下乡、心理康复等保障措施;实施住房保障工程,让所有贫困群众告别危房、住上新居;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建立全程帮扶机制,改变代际贫困问题,绝不让一个安次百姓在小康路上掉队。

他们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启动一小、五小、二十九小、二十中等新建改扩建工程,龙河一小、银河学校年内交付使用;推进新小区配建幼儿园移交,盘活中小学闲置资源,谋划建设区域性民办幼儿园,解决“入园难”问题;制定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实施名师工程,均衡提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整体教学水平,解决“择校热”问题,全面叫响安次教育品牌。

大力实施健康安次战略。他们加快推进区医院搬迁启用,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积极谋求与京津三甲医院开展专科联盟、多科室合作;加快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统筹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充分发挥政策兜底作用,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帮扶大病救助资金作用,持续做好残疾人帮扶和孤残儿童、特困人员供养等工作,整合建设安次养老基地,推进侍郎房养老服务中心、安次区新朝阳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让困难群体切实得到保障。

文化共享丰富精神食粮

“五星级美丽庭院示范户”“河北省巧手脱贫示范基地”……走进安次区第什里风筝小镇,风筝小院别具一格。“大沙燕”“花蝴蝶”等一件件带有风筝元素的小商品挂在墙上,风筝发卡、风筝手镯、风筝木雕摆件等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家除了制作销售这些工艺品,还可以提供家庭风筝制作体验,让孩子和家长共同体验扎架子、糊风筝、绘图案,最后在小镇放飞自己的风筝。”宗华风筝厂经理赵艳芳介绍说,他们的风筝是纯手工制作的,目前职工有100多人,风筝制作高峰期时能带动周边村镇300多人就业。

安次区第什里村是中国宫廷风筝的传承地、生产地,被誉为“中国风筝小镇”。第什里风筝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当代第什里的风筝文化已有五代传承人,至今仍保留着200多种宫廷风筝制作画谱以及几十种绘画口诀。目前,第什里村拥有60余家加工厂、12个合作社、260个加工户,年产风筝5000万只。

近年来,安次区把风筝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第什里村为中心,建设了第什里风筝小镇,举办了风筝节、风筝DIY制作体验、风筝制作比赛、放飞表演等系列活动,同时依托风筝产业发展休闲旅游业,打响了安次区特色文化品牌。

第什里风筝小镇还包括南马庄、石桥、南郭庄3个村街,也是各具特色。南马庄是全国蜡杆工艺第一村,以其为中心发展了3万亩蜡杆种植,是全国蜡杆生产、加工、销售最大基地,有70余家蜡杆加工厂,年产值达到3600万元;石桥村是京南御绣传承地,绣庄“庄主”武保强将京南御绣技艺传授给当地100多名农村妇女,实施网络营销,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带领乡邻共同致富;南郭庄是林果专业村,拥有1000亩桃园、百年梨树和热杂果、蔬菜基地,带动了百姓致富。目前,第什里风筝小镇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首批特色小镇、第二届河北“不得不访”的特色小镇等称号。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安次区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提标工程,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外,积极开展“廊坊之夏⋅安次风采”、全民阅读推广、“欢乐京津冀”等文化活动,鼓励文化馆、燕南诗社、壹佰剧院创作话剧、纪录片、动漫等文艺精品,为全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食粮。(刘学民、庞博)

责任编辑:谭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