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基层实践】“有事没事到文化礼堂逛逛”

2018-05-22 10:15:1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场地修起来,牌子挂起来,只是农村文化场所建设的第一步,如何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群众参与度?文安县管好用好75个文化礼堂,让它们真正成为村民离不开的精神家园——

“有事没事到文化礼堂逛逛”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基层实践③

近日,在文安县太保庄村文化礼堂内,学生们在练习书法。记者刘冰洋摄

欢乐的秧歌扭起来、优美的舞蹈跳起来、喜庆的“登云会”闹起来……在文安县,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最具人气的文化活动场所。

2016年以来,文安县围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把文化礼堂作为传播党的好声音、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培育文明新风尚的主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入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科学普及、继续教育、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筑起了村民的精神家园。

全县共建起75个农村文化礼堂,有事没事到礼堂逛逛成为村民的习惯

近年来,部分农村地区不良风气盛行,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婆媳不和、邻里不睦等现象时有发生。

“不良风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缘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而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又与文化活动场地缺乏密切相关。”文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贺德安说,缺什么就要补什么,文安县近年来先后投资2000万元用于镇、村两级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集文艺汇演、农民书屋、文体广场、村史馆等于一体的文化礼堂,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搭好舞台。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75个农村文化礼堂。

场地修起来,牌子挂起来,只是文化礼堂建设的第一步,如何把文化礼堂管好用好,提高群众参与度才是关键。

踏进文安县芦阜庄村文化礼堂大门,《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工作职责》和《村文化礼堂管理制度》首先映入眼帘。

“为妥善管理村文化礼堂,村里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场地的日常管理维护。”芦阜庄村村主任李玉增说,文化礼堂的有效管理让村民们的活动场地有了保障,有事没事到礼堂逛逛成为不少村民的习惯。

“全面小康 强国富民”“人民有信仰 国家有力量 民族有希望”……近日,笔者走进文安县太保庄村文化礼堂内的田楷书院,不少村民正在书院内挥毫泼墨。

太保庄村文化礼堂是我省首批100个省级农村文化礼堂之一。该礼堂于2016年12月投入使用,面积8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余人。

“按照一堂多用的原则,我们村的文化礼堂大厅既是红白事理事会的待客大厅,又是群众观看文艺演出的文化大厅。”太保庄村党支部书记高新汉介绍,文化礼堂启用后,活动一直就没断过,既有村民自编自导的文艺晚会,又有各种主题的道德讲堂,还不定时播放电影,很受村民欢迎。

丰富的文化生活,让文化礼堂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和文明涵育基地

礼堂是场所,文化是内涵。丰富的文化生活,让文化礼堂成了群众的精神家园,常态化的文明涵育基地。

今年51岁的芦阜庄村村民李金亮爱好拉二胡,但以前没场地、没氛围,练不起来,就常打麻将解闷儿。但近两年来,李金亮又“重拾旧爱”,常到村文化礼堂拉一曲儿,乐呵得很。逢年过节他还跟大伙儿一起排练节目,参加村里组织的文艺演出。

和他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太保庄村老调戏曲班成员王孟和。他告诉笔者,文化礼堂让他们的戏曲班有了排练的好去处。“以前排演节目,只能分散在各成员家中,经常被邻居抱怨影响休息,自从在文化礼堂设立排练厅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依托文化礼堂,不少村的秧歌队又重新组织起来,活跃在十里八乡。特别是传统手工艺有了新的展示场地。在文安县常久村,剪纸、泥塑和葫芦烫画等手工艺人经常在这里展示才艺,乡土记忆被重新激活。

文化礼堂还为移风易俗搭建了平台。

前几天,太保庄村村民梁小兵家在文化礼堂办喜事,按照村里红白事理事会统一标准,每桌不超过200元。“没有礼堂之前,村里婚丧嫁娶办事都在镇上的饭店,每桌最低标准也得350元,在礼堂办,宽敞干净还省钱。”梁小兵说。

积极探索文化礼堂道德培育功能,文安县将道德讲堂、红白事理事会等各类功能搬入礼堂,在礼堂普遍设立了“乡贤榜”“善行义举榜”“道德榜”等,并开展“好邻里”“好媳妇”“好婆婆”“立家规家训”“好家风家庭”评选和乡风评议等活动,展示文明户、道德人物事迹,用身边典型教育引导群众。

“有场地,有活动,有人气。”李金亮说,村里人的生活早就离不开文化礼堂了。(记者刘冰洋 通讯员李天昊)

责任编辑:秦秋朵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