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年中大促如何避免被“套路”?

2018-06-13 08:50: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记者 李春炜

一年一度的“618”电商年中大促已经来临,京东、天猫、苏宁等综合电商平台,洋码头、寺库等跨境进口电商以及拼多多、云集在内的社交电商都已陆续开启促销狂欢。各种促销、优惠活动让“618”电商年中大促成为消费者“囤货”的重要时机。那么,如何在消费中不被“套路”,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针对“电商大促”期间可能出现的消费陷阱发出消费提示。

陷阱一:预售商品不能退换

预售成为许多电商引导消费、缓解系统压力的促销手段。不过,部分“预售”商品却明确预售商品不能退换、定金不退等。实际上,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须说明理由。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提醒,为了避免后期网络维权带来的诸多不便和周期长等问题,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点开细则仔细阅读,或提前咨询店家是否能退换商品。如果店家严格按照“预售规定”中的条款来执行,慎重考虑可能面临的后果,然后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千万别只图一时便宜,上了商家的“套”。

陷阱二:先涨价后降价 虚标原价

价格是电商促销期间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但预售、定金、满减红包等促销手段也常常让消费者“算不清”。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提醒,在“618”电商大促期间,消费者需擦亮眼睛,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以防落入商家的价格陷阱。对于商家先涨后降等行为,积极向平台和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陷阱三:部分消费金融高利息无提示 服务费没有发票

大促期间为刺激消费,不少平台还为鼓励消费者使用消费金融付款,给出了更多的优惠。

对此,专家提醒,消费者需明白任何的“赊账服务”都需还款,并且不同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期手续费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平台甚至没有明确标示具体还款金额,待还款时高额手续费让消费者诧然。同时,目前多数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对于手续费部分并不提供发票服务,对于一些公司采购行为需要发票的用户需谨慎使用。此外,开通并使用多个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容易造成忘记还款,影响个人信用的情况。

陷阱四:低价拼团或藏“猫腻”

“618”期间,各类拼团也多了起来,拼团购物因价格便宜、商品种类多等原因日益火爆,但部分拼团平台也充斥着质量差、以次充好、服务差的问题。由于一般购物金额不大,出现质量差、服务差等问题,消费者往往不会积极维权。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提醒,“618”期间参与拼团购物尤其小心几类陷阱:

一元拼大奖,实为抽奖的陷阱

消费者参与一元拼大奖,支付一元购才发现实为抽奖活动,一般都不会中奖,且最终中奖者也没有公布。这是商家骗取下载量的惯用手法。

低价拼团实为获取用户隐私信息

很多低价拼团活动当你支付下单后,几天后商家告知拼团不成功,但下单所填写的个人信息,可能就被商家获取并且被贩卖。

虚假拼团链接

小心朋友圈等社交软件分享的各类拼团链接,有些可能带有木马病毒,当点击后就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轻则泄露个人信息,重则直接造成个人经济损失。

陷阱五:谨防打着“消费返利”旗号的陷阱

除了红包、满减等促销手段,部分返利网站也加入电商大促,一些网站更是打出“消费返利”“购物返本”“消费也是赚钱”等标语,吸引消费者。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专家提醒,除一些正规返利网站外,消费者要小心一些打着“购物返本”“消费也是赚钱”“花多少,返多少”“消费=存钱、消费=养老”“交押金买东西,45天全返还”“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等幌子的“返利”骗局。

陷阱六:不是所有红包都能点

红包成为电商大促的标配,“618”也不例外,红包、代金券满天飞。然而,除电商平台外,一些不法分子也打起了“红包”的主意,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发布红包恶意链接,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甚至偷走用户的账户资金。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提醒广大用户,小心这几种红包诈骗: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分享链接可抢红包不要信、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高额红包不可信、拆红包要求输密码是诈骗。

陷阱七:快递诈骗防不胜防

狂欢过后,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快递,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了消费者等待快递的焦急心理,快递诈骗现象屡现。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快递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快递员”谎称包裹遗失,要求加消费者微信赔偿

添加微信后,“快递员”发送二维码,里面有诱导性网址链接,骗取消费者验证码后更改用户账户,把钱转到理财账户后被提走。

货到付款诈骗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以重要文件、饰品、手表、洗漱用品、赠品等名目进行精准投递,要求消费者货到付款,包裹内实为废纸等不值钱物品。

假冒客服诈骗

骗子假冒客服以购买产品缺货、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快件丢失等为由给消费者打电话、发短信,同时以“赔偿承诺”为由向消费者索要个人信息和银行卡账号信息。随后,以网站客服系统故障为由,向消费者发送一条包含木马病毒的网站链接。消费者一旦输入了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对方就会以系统拥堵、不立即转账资金会冻结为由,让消费者提供手机验证码,只要一提供,钱立即被转走。

诱骗汇款诈骗

突然收到一条短信:XX快递通知您有包裹未签收,请与某电话联系。电话打过去,对方就会要求提供电话、姓名,然后说你的包裹安检有问题(有毒品之类违禁物品),涉嫌违法。声称可帮你转到公安部门跟X警官联系,还让你打114查询该号码。很多人一听到“违法”两字就慌了,为了自证清白,会乖乖地按骗子的要求将钱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等到反应过来,钱已经被骗走了。

谎称中奖诈骗

收到陌生快递,里面仅有一张宣传单和一张刮奖卡。打电话去确认,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要求汇款:手续、交税、公证,甚至还有要差旅费的。还有一些人收到的中奖卡需要按照指令点开网址、开通授权,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提醒,以上几类快递诈骗形式较为常见,消费者需小心,以防落入陷阱。此外,快递诈骗形式多样,但只要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要求扫二维码、发送验证码、不允许验货就要求付款的一律拒绝。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物期间要理性消费,避免浪费,同时,注意商品保质期,尤其是夏季购物,要小心商品变质,出现购物纠纷,要及时维权。

“在各类名目繁多的节日促销期间,更应理性消费。”专家表示,消费者不要盲目消费,除非价格非常诱人且自身确实需要,否则切莫轻易下手。

同时,专家提醒,电商大促容易成为消费者的“囤货期”,但需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商品都适合囤货,典型的有食品类,消费者需考虑食品的保质期,小心商家以促销契机销售临时商品。此外,类似于纸巾、卫生棉等商品也是有保质期,消费者切莫因低价买多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专家特别提醒,“618”电商大促期间,水果、生鲜等商品也成为大促的重要角色,然而由于大促期间可能会对物流时效有所影响,并且正值夏季,多数生鲜类商品的保存期限有所打折,消费者要小心收到的商品出现变质、腐烂等问题,谨慎购买生鲜水果类商品。

同时,专家提醒,如遇价格欺诈、消费陷阱、物流发货、售后服务、退换货、退款等问题,要及时通过各地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消保委(消费者协会)等第三方行业机构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