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燕赵先锋】孙国亮:一颗心献给帮扶村

2018-06-29 05:31: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一颗心献给帮扶村

记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驻阳原县四十亩滩村扶贫工作组第一书记孙国亮

6月23日上午,天气炎热。在张家口市阳原县四十亩滩村村委会大门前,记者问几位正在歇凉儿的老太太:“大娘,你们知道孙国亮书记在哪儿吗?”

“一准儿在大棚里。”老人们抢着回答。

顺着几位老人指引的方向,记者去大棚里寻找孙书记。刚走到半道儿,迎面急匆匆赶来一个人。

这个人黑黑瘦瘦,鞋子上沾满泥巴。“是记者吧?”他一边打招呼一边与记者握手,这一双手布满老茧、又黑又粗糙。没想到,眼前这个看起来农民模样的人,就是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驻四十亩滩村扶贫工作组第一书记孙国亮。

2016年春节刚过不久,孙国亮带着两名队员来到了四十亩滩村。

村党支部书记杨兆秀和村委会委员杨子胜几个人把旧村委会的老房子简单拾掇了拾掇,“住不了几回,也就走走过场。”杨兆秀和干活儿的几个人说。几张嘎吱嘎吱响的破床,一个小土炉,这就是村里为孙国亮几个驻村干部准备的家具。

一连几个晚上大伙儿都睡不好,屋子里冰冷不说,土炉子还一个劲儿冒烟。“要乐业先得安居呀。”孙国亮看到这种情况,跟学院打了报告,申请部分经费,又自筹一部分,几个人将旧村委会的老房子按着长远居住的打算进行了简单改造。

没过一段时间,孙国亮下岗在家的爱人也跟着来了。

“这个驻村干部是要把家都安到这儿了?”村民们打量着孙国亮,心里犯起嘀咕。

生活稳定下来,孙国亮立即着手与村干部商量四十亩滩村脱贫的出路。

“四十亩滩村不缺水,以前就有老百姓种过菜,大家都有种大棚的愿望。”经过大家伙儿合计决定,四十亩滩村的脱贫就从种大棚入手。

孙国亮领着记者参观村里的蔬菜大棚。一共35个,分别种着生菜、西红柿、芹菜。“就在刚刚,卖掉了一车生菜。”

走进一个西红柿大棚,棚里三个大姐正在给西红柿架秧、打杈。“孙书记好!”一见到孙国亮,三个大姐一边笑着一边亲切地和他打招呼。“孙书记就不像个当官的,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孙书记每天来得比我们早,走得比我们晚,比我们都能干活儿。”听说是来采访孙书记的,几个人都争着说。

说话间,一转身,孙国亮没了人影。一会儿,在一处露天的西蓝花菜地找到他。他一边翻看西蓝花的长势,一边拔杂草。“2016年的5月,经过多次到县里乡里争取扶贫资金,四十亩滩村的大棚终于开工了。”据孙国亮介绍,先后两批一共建设了35个,同时成立了一个以贫困户为主要成员的农业合作社。

当年年底,全村79个贫困户,每户分得了200元股金;其中23个贫困户共拿到了土地流转金30979元,27户贫困户中的38人在合作社挣得薪金69831元。到了2017年,四十亩滩村村民的“三金”几乎翻了一番。

“村民们真是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扶贫带来的实惠!”说起当时给村民发钱的场景,杨兆秀依然激动。“四十亩滩村的村干部和老百姓明白了,这个驻村的干部可不是来走过场的!”

村民们眼见大棚建起来了,薪金、股金、流转金拿到手了,却没多少人知道建大棚的过程是怎样的艰辛。

“35个棚,‘上头’一共给的扶贫资金是95万元。但是,资金是得大棚建好通过验收,钱才能到位。”

“扶贫资金是建设大棚的,买化肥、买苗、买农具、买物料,都需要钱呀。”

没钱什么工作都没法开展,无奈之下,孙国亮跟亲戚、朋友、同学、学生借钱,前后一共垫进去30多万元。

垫钱、出力,孙国亮将一颗心扑在了村子的扶贫产业上。

“我带班,这样一年就能省下一个人工,将近三万;我再干活儿,又能省两三万,这一下就能节约成本五六万。”孙国亮说。

由于在学院带过几年警员,孙国亮的不少学生都在当地,学生们每每来看老师,都自觉地带一套干活儿的衣服,来了就进大棚。孙国亮的爱人下棚干活更是常事。

2017年年底,按照组织安排,两年的驻村时间到了。由于在学院也负责关键工作,是走是留,一度让孙国亮十分矛盾。

“去年腊月二十七,大伙儿听说孙书记可能要走,都前来探望,舍不得他走。”杨兆秀几乎是含着泪说,“我们也可矛盾了,不舍得他走,可是又不舍得他一个城里人在这儿跟我们一直受苦。”

“我也是农村生、农村长,对农民的感情很深。”后来,在学院领导与孙国亮谈话时,他说出了心里话,“回去、留下,都是工作,可是感情上却割舍不下四十亩滩村。”孙国亮毅然决定留下。

“乡亲们为了让我吃上菜,两个黄瓜、一个西葫芦,经常都悄悄放门口了……”孙国亮走在一排排蔬菜大棚间,长势喜人的蔬菜似乎昭示着他所有的希望。

以前90公斤的壮汉,如今不到70公斤。但孙国亮却说,看到乡亲们有钱挣,能致富,他付出多少都无怨无悔。“不管我能待几年,这一辈子,我的心就留在四十亩滩村了。”  (记者李艳红)

记者手记

一个人感动一个村

“从开始到现在,我没多拿一分钱,出车、出工,但干得也很开心。”四十亩滩村党支部书记杨兆秀是孙国亮驻村的工作伙伴,两年多的相处两个人更成为了好兄弟。一说起孙国亮,杨兆秀总是反反复复地说着一个词——“感动”。

“被孙书记感动,我也跟着孙书记学了很多东西。”村委会委员杨子胜更是孙国亮的铁杆粉丝。

“孙书记图啥呢?不就是叫老百姓致富吗?孙书记都这么干了,咱有啥理由不好好干?”在大棚打工的大姐刘仲平说,“我们干活都可自觉呢,根本不用监工。”

两年多来,四十亩滩村的变化不仅仅是建起了一排排蔬菜大棚,也不仅仅是贫困户们拿到手的“三金”,而是从村“两委”班子到普通村民的精神气儿变了。班子更团结了,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心情更迫切了;村民们看到希望了,奔头更足了……

扶贫先扶志,只有真正激发村民们发展的内生动力,扶贫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孙国亮做到了,他以榜样的力量感动着四十亩滩村,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