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虚假广告不能屡禁不止

2018-07-12 10:29: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周丹平

“稳赚不赔,100%本息担保”“逢考必过,最权威的英语培训机构”“全网最低价”“彻底根治,绝不反弹”“用过都说好”……尽管监管部门对广告发布有明确规定,但有的地方电视台、报刊或网络平台依然违规播放一些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不良影响。(据《人民日报》7月10日报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不同形式的广告推广商品、服务,以更大的知名度寻求更大的效益,这本是常态。然而时下一些广告却偏离了正途,要么巧立名目、夸大功效,要么花言巧语、弄虚作假。其结果,是赤裸裸的欺骗,甚至是血淋淋的伤害。“省钱,省水,省时间,不占地方”“7天无条件退货,15天包换”……某品牌迷你洗衣机如此在一档电视购物频道宣传自己。可山东一消费者买回来后却发现,排水管和机身衔接不牢固,经常脱落;脱水时,脱水桶脱离桶座,无法正常使用……与此相比,虚假医疗、药品广告造成的危害更大,不仅给患者带来财产损失,还进一步损害了身体健康。

虚假广告不仅损害发布平台的媒体公信力,还会对消费者造成干扰、误导,导致消费者无从甄别信息真伪,更会对合法经营者造成冲击和干扰,构成不正当竞争,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制作、发布虚假广告是严重的失信行为,伤害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在降低人们幸福感的同时,也加大了社会正常运行的成本。如果虚假广告大行其道,不法分子赚得盆满钵满,岂不助长以狡诈为能事、以虚假求实利的“诚信滑坡”“信用破产”,给法治和道德建设造成损害和冲击?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法律法规三令五申,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为什么夸大其词、虚假宣传的各类广告仍时有发生,甚至屡禁不止?

这当中,有一些广告“精心”设计的缘故。比如,有的广告要么故弄玄虚,使用一些所谓的专业术语,要么使用虚假证书、证明文件,甚至谎称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等。再如,有的虚假广告不断改头换面,周转于不同平台。而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则是制作虚假广告正在形成一个繁荣的“行业”,且分工越来越细:有强大的导演团队,有专人跑办批文,有广告公司策划,有专门的演员演假专家,有专门代理公司攻克传媒——这无疑加大了广告的迷惑性,也给打击虚假广告增加了难度。

同时也要看到,虚假广告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违法的成本太低。比如,截至目前,对虚假广告的惩处更多的只是行政处罚,广告法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往往难以落到实处。对违反合同法、侵权责任法,造成人身财产重大损害的广告,惩处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根治虚假广告,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让相关法律法规长出牙齿,织密覆盖全产业链的监管体系,不断增强执法打击的力度和效果。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虚假广告的存在,对建立社会诚信机制和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不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形成“守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的奖惩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才能让所有商家和平台用“诚信广告”在全社会“广告诚信”。

责任编辑:张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