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钩沉|抗战老电影里的保定故事

2018-07-19 05:31:5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钩沉|抗战老电影里的保定故事

《小兵张嘎》电影剧照。

[阅读提示]

跟保定有关的老电影有很多,而且大多是红色经典。

《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这些影片反映的都是发生在保定的抗战故事,故事原型在保定,影片拍摄也在保定。

熟悉的旋律,萦绕耳边;熟悉的镜头,印在心头。一部部红色经典电影,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记忆。

10部老电影贯穿整个保定抗战史

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片红色热土,因多部红色电影而驰名。

以保定这块热土为发生地,以保定人民的抗日斗争故事为原型拍摄的《小兵张嘎》《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著名老电影,谱写了一首首不朽的战歌,成为代代传承的红色经典。

近日,记者见到保定市方志馆副馆长、保定抗战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冉白正时,他正在电脑前编著《保定抗日战争史料长编》。编纂过《保定红色文化文库》《保定抗战历史图志》的冉白正,对保定抗战史烂熟于胸。从冀中平原到巍巍太行,从古城到水深苇密的白洋淀,从敌后武工队到雁翎队,从少年英雄王二小到狼牙山五壮士,冉白正谈起来滔滔不绝。

在保定抗战史料馆内,陈列着大批保定抗战史料和书籍。随手翻开一册,便是一首可歌可泣的壮歌。随着冉白正的解读,记者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

比如,杨成武在易县、涞源一带指挥的大龙华、雁宿崖、东团堡等山地歼灭战,使敌闻风丧胆;全国民兵战斗英雄李殿冰等把麻雀战运用得最为出色;民兵爆炸英雄李勇等开展的地雷战,冀中平原清苑县冉庄等地民兵创造的地道战,白洋淀雁翎队创造的水上游击战以及破袭战、围困战、挑帘战等无处不在。

冉白正说,在党的领导下,军民携手在保定敌后抗日战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而这些几乎都在老电影里得到了体现。

“放眼全国,还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像保定这样,滋养出这么多的红色影视作品。”冉白正说,以保定为背景的红色经典电影有很多,大多拍摄于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而尤以抗战题材居多,比较知名的约有10部。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电影《地道战》以清苑县冉庄地道战为原型,也是在冉庄实景拍摄,是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个缩影。

“昨日狼牙山顶屹立着壮士五个,棋盘陀上的峭壁,壮士挺身跳落。”1941年9月份,在反扫荡的突围战中,5位八路军战士宁死不屈的悲壮一跳,让《狼牙山五壮士》这首壮歌至今咏唱。

夏天的白洋淀,绿波荡漾,一只只游船画舫在芦苇荡间穿梭,不时激起白色的浪花,《小兵张嘎》的传奇至今在这片美丽的水乡传颂。与日伪斗智斗勇的张嘎子的背后,其实是雁翎队这支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民间抗日武装与日伪抗争的历史写照。

在1963年上映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描述的是1943年冬天我党地下工作者在保定开展秘密斗争的故事,镜头里的西大街、老城墙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

除此之外,还有《青春之歌》《新儿女英雄传》《平原游击队》《白求恩大夫》《烈火金刚》《少年英雄王二小》等多部反映抗日战争期间,保定人民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慷慨壮歌。

“保定这片土地不仅为红色经典电影提供了创作题材,更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勇抗战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冉白正说,这10部老电影,几乎贯穿了整个保定抗战史,谱写了一部壮丽的保定抗战史诗。

红色热土为影视创作提供丰厚滋养

钩沉|抗战老电影里的保定故事

阜平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参观。

2015年8月,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地道战》以高票当选读者心目中经典抗战剧之首,其他进入前十位的还有《狼牙山五壮士》和《小兵张嘎》。

为何保定能孕育出如此多的红色经典?而且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冉庄纵横交错的地道,闪耀着冀中人民与敌抗争的智慧光芒;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一跃,谱写了我抗战军民的慷慨壮歌;小兵张嘎和日伪的巧妙周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雁翎队在白洋淀与日寇不屈不挠的斗争。”冉白正说,这些老电影都源自真实的历史,有真实的故事原型,都是根据保定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创作的。

所有这些,都与保定当时所处的历史地位息息相关。

“保定以其厚重的红色历史及在中国抗战时期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红色记忆里的重要节点。”冉白正说,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处于华北敌后抗战的最前沿,而保定地区则位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是华北抗日的主战场。

这片红色热土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涌现出无数前赴后继的抗战英雄,这些都为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些电影塑造的一大批光辉的英雄形象,其实是众多保定抗战英雄的集体写照,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冉白正说,《小兵张嘎》中的嘎子,《新儿女英雄传》中的黑老蔡,《烈火金刚》中的史更新、肖飞,《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冬、金环、银环,这些家喻户晓的英雄,都呈现出鲜明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冉白正表示,这些老电影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们都客观地反映了历史事实,而真实是支撑红色经典代代传承的核心力量。

英雄,因为真实而生动,因为真实而让人敬仰。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谢美生认为,大多数红色电影除了故事、人物取材真实,也与其创作者在保定的工作、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他们出身于这片土地、熟悉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血肉相连。

比如,《小兵张嘎》的编剧徐光耀,也是同名小说的作者。他是土生土长的雄县人,13岁参加了八路军。辗转作战于冀中平原和山区,经历了残酷的“大扫荡”。血与火的生死考验,激起他拿起笔的冲动,时常写些战地通讯、歌词、快板之类投往报刊。渐渐地,他成为一名在战斗时拿起枪冲锋的战士、创作时奋笔疾书的“秀才”。

《野火春风斗古城》的编剧和同名小说的作者保定人李英儒,曾长期在保定从事地下斗争。创作这部长篇小说,正是李英儒取材于抗战时期自己在保定开展地下斗争的亲身经历。

钩沉|抗战老电影里的保定故事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让日伪闻风丧胆。

而执导《青春之歌》《小兵张嘎》的导演崔嵬,《平原游击队》和《狼牙山五壮士》的编剧邢野,则都是在晋察冀边区成长起来的文艺创作骨干。

“在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文化事业生机勃勃,为新中国成立后密集的文学和影视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谢美生说,当时晋察冀边区军队文化团体、地方文化单位多达数十个,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他们以文化做武器,用各种文艺形式进行宣传鼓动,唤起民众,鼓舞士气,打击敌人,为抗战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密集的文学和影视创作提供了人才储备。

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迎来一个高潮。谢美生说,这17年间,有大批影响深远的作品问世,百花齐放,盛极一时,有很大一部分是晋察冀边区文化的延伸。

其中,《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平原烈火》《新儿女英雄传》《烈火金刚》《狼牙山五壮士》《敌后武工队》《地道战》等多部表现保定地区人民英勇抗争的红色经典作品脱颖而出。

“很快,多部同名电影被搬上银幕,形成一股红色旋风,传遍大江南北,传承半个世纪。”谢美生说,正是这片英雄的土地和英雄的人民,为红色经典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滋养,让经典更加隽永绵长。

传承好是对经典的最好致敬

钩沉|抗战老电影里的保定故事

狼牙山景区广场矗立着狼牙山五勇士塑像,成为游人争相瞻仰的重要景点。

传承经典,子遵父愿。2015年9月,新版3D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于易县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纪念日在跳崖地开机,执导该片的是1958年版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史文帜导演之女秦燕。

重拍《狼牙山五壮士》、将狼牙山五壮士的未尽故事写入新片,是史文帜生前未竟的愿望,深以为憾,只好临终前将此遗愿嘱托给女儿秦燕实现。

“本着传承英雄精神、创新红色经典的使命,一定要把《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红色经典用数字电影科技打造成新时代的新精品。”电影开机之初,秦燕便立下大愿。目前,该片正在进行后期制作,将于2019年春节前完成。

新版3D《地道战》电影也正在筹拍中。巧合的是,为该片张罗的正是老版《地道战》导演任旭东之子任鹏。

此外,八一电影制片厂新任厂长柳建伟透露,该厂将计划重新开发《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经典老电影IP,赋予新时代风采。

记者注意到,2015年《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数据显示,前十名经典抗战影视剧中,《亮剑》《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新拍影视剧赫然在列。受访者表示,这些新拍影视剧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它们在达到好看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史实,情节设计、逻辑推进等与史实合拍。

“之前有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制作粗糙、情节夸张、偏离史实的抗日‘神剧’,令人反感。”谢美生说,影视剧创作既要尊重革命历史、再现革命历史,也要努力提升艺术水准,将革命精神的精髓进行艺术转化,把更多生动鲜活的形象、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给公众。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实现路径不仅仅是重拍经典。

近年来,保定市重点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钩沉|抗战老电影里的保定故事

6月27日至29日,保定市“跟着老电影去旅行”精品线路推广活动在阜平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启动。

6月27日至29日,保定市“跟着老电影去旅行”精品线路推广活动再次在阜平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启动,活动将当地红色经典景区串联,打造成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看红色经典电影,走红色精品线路,游红色之城保定”。

“红色景区多,红色电影多,这是保定发展红色旅游特有的资源优势。”谈及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保定市旅发委主任李洪强非常自豪。

李洪强介绍说,保定有中国早期革命家摇篮——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有中国北方最早红色政权——“阜平苏维埃”,更有全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据介绍,保定现有12处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3处。

“看红色经典电影,走红色精品线路,游红色之城保定,是对保定革命先烈奋斗精神最好的纪念和传承。”李洪强说,整合优质红色旅游资源,推出红色精品线路,让游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这一代人的重要使命。

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让革命精神再次润泽人心的具体实践,也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红色旅游+扶贫”正发挥显著作用。

依托阜平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阜平县把红色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古朴传统、和谐宜居的太行小村落。距离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5公里的花山村,对76户村民的原住房进行改造提升,发展特色农家乐。

按照业态丰富、结构优化、功能配套、效益显著、带动力强的发展思路,保定还将建设4个红色旅游产业聚集区,在把保定建成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同时,使红色旅游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产业转型的新引擎。  (记者 寇国莹)

链接

晋察冀边区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坚持华北抗战及全国持久抗战的坚强堡垒,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建树卓著,崭新的民主制度及完备的建构为新中国的成立积累了宝贵经验。

晋察冀边区人民与日寇浴血奋战,仅阜平县9万百姓当中,就有2万余人参军。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部队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百团大战、“五一”反扫荡等战役取得了辉煌战果,陈庄战斗、神仙山保卫战等战斗影响深远。

这里曾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1939年11月发生在涞源、易县一带的黄土岭战斗,晋察冀一分区部队歼灭日军900余人,击毙了日军精锐独立混成旅指挥官、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中将。阿部规秀是八路军抗战史上被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心。

这里是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的发祥地。白求恩是唯一一位被毛泽东亲笔撰文纪念的国际主义战士。

1948年4月,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阜平城南庄,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调整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还有多个“第一”从这里诞生:

1939年5月,聂荣臻发布通令,“人民子弟兵”一词首次用于称呼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深刻地诠释了军民鱼水之情,迅速叫响全党全军。

1944年,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从这里诞生。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由毛泽东在城南庄修改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一次具体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发出成立新中国的动员令。这是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掀开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的新篇章。  整理/记者 寇国莹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