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塞罕坝绿色使者的诗章——评《绿色奇迹塞罕坝》

2018-08-17 09:17: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在阅读冯小军、尧山壁合著的这部《绿色奇迹塞罕坝》(河北教育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之前,我已经对塞罕坝建设者的事迹有了一些了解,原以为,不会再有多少发现和感动。但在阅读了这部更深入、更系统、描述更细致充分的书稿之后,我还是再次被塞罕坝几代人的崇高信仰、纯粹精神和坚韧性格打动,被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无私品格所感染。塞罕坝人半个多世纪的追求、坚持和创造,不仅成就了巨大的物质环境财富,同时还有力地说明了他们信仰目标的珍贵、精神的伟大和奉献的崇高。而这些内容,正是两位作家通过对塞罕坝林场历史进程和创业者伟大劳动情景作诗化描绘之后所生动呈现的。相比此前的不少新闻报道和短小的篇章书写,这部作品更具有对象书写的完整性和内容充实厚重的表现,可以视为塞罕坝林场的文学史志性作品。

塞罕坝如今像海洋一般开阔的绿色森林,是中国的林业建设者逆转严酷的荒漠环境局面之后的动人表现。这个实际而伟大的存在,又从观念和效用等方面为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参照。2017年12月5日,在第三届世界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这是对塞罕坝人将荒漠变为森林的伟大行动的赞誉,也充分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此前,不少人对塞罕坝这个地方是比较陌生的,但对清朝时的“木兰围场”一定有所了解。塞罕坝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兴安岭余脉相接的地带。昔日,这里林木茂盛,动植物品种繁多,是个非常辽阔、神秘和美丽的地方。可是后来塞罕坝一带的森林植被和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这里已经是黄沙漫漫、空阔寂寥、毫无生机的荒凉地域,是严重危害北京的主要风沙源头。

1962年2月,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始建立。这是一次求生存图发展的战略决断,也是努力清退历史债务、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动选择。自此,塞罕坝在历经种种曲折和灾难后,开始走进了一个新的历史空间。

承德农业专科学校的53名毕业生、东北林学院的47名毕业生以及承德第二中学6名放弃高考的高中女毕业生主动参与林场建设;原林业部的工程师张启恩,主动放弃北京温馨的家,带着妻子、孩子到塞罕坝扎根;王尚海、刘文仕主动从承德市区将家搬到塞罕坝来……这些林业建设者们自愿投身艰苦的环境,与荒漠风沙搏斗,为林场的建设添加了真实动人的注释,书写了伟大的传奇。

一切伟大的创造成果,都来自虔诚的信仰追求和智慧血汗的劳动过程。塞罕坝林场初创时在经济与科技水平还相当落后的条件下,大量的道路建设、林木种植及生活环境配套工程设施的改建,主要还是依靠人们的体力劳动和智慧努力去面对。因此,人与荒漠、干旱、寒冷、穷困、灾病等的矛盾斗争就越发尖锐和突出。《绿色奇迹塞罕坝》这部真实描摹书写历史的作品,在对很多当事人进行面对面地深入采访和大量资料收集梳理之后,真实地记述了很多动人心魄的内容。这些故事,在严酷冷峻中有些诙谐,在无奈窘迫中有些调侃,在坚持中满怀希望,如同塞罕坝的山花一般自由自在地生长,色彩丰富,多姿多彩。在空旷的荒野用铁锹互相摩擦取火;将书记办公室用作洞房;夫妻同在林场,丈夫在林场劳动几个月都不回家,导致孩子不认识亲爹;一对夫妇几十年忍受艰辛和孤独在望海楼上忠诚坚守……看后让人感慨良多。真实的社会人生内容,是文学上等的原料。作者围绕林场建设的中心事件记录的大量生活细节,生动而富有感染人的力量。所以,今天塞罕坝林场的绿色生长,不仅是大地上树木的生长,也是广大创业者精神理想的生长,蕴含着许多丰富多样的非物质的情感成分。

这部作品还涉及很多育种、栽种、防虫、管护等内容,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科技的植物的知识,这些带有专业性色彩的文字,对于人们了解塞罕坝的发展具有很大帮助。它们虽然属于具体的技术施工内容,也带有鲜活的生活生产的趣味特点。虽然从文学角度看不如描写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具有感染力,可是作为塞罕坝林场生态文明建设实录,这些内容的史志意义和科学价值却是十分重要的。

《绿色奇迹塞罕坝》是一部实录性的写实作品。两位作家深入当地采访,更多地尊重生活的原始面貌,以深切的感动、温润的笔法和诗性的语言,将人们在事件进程中那些真实的生活劳动情景描绘出来,虽然不做突出明显的文学修饰,但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毛茸茸的细节、真实传奇的故事和环境场景,很能给人以导引和感染,使人有社会历史生活现场的自然进入,有面对平凡却不同凡响的伟大崇高的敬佩,有在经历情感和命运中表现出来的感慨等。这样以文学的描述再现一个独特对象的历史书写,是今天这个地球需要绿色修复、人们需要更加深刻和自觉地关注地球命运和自身生态环境状态的时代所需要的,是开掘个性独特的塞罕坝林场建设历史、作用价值所需要的,也是文学在选择富有价值的对象后的一个很好收获。(李炳银)

责任编辑:谭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