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招”提升创新服务

2018-08-17 09:13: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走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建一座“小院” 抓两支队伍 创一片“天地”

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招”提升创新服务

【开栏的话】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1年以来,河北省建设了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发挥了创新资源集聚效应。

目前,河北省在建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达130个,其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4个,基本涵盖了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山地丘陵、低平原、滨海平原和城市郊区六大农业生态经济类型区,对推动全省农业创新创业和绿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支撑作用。

为进一步挖掘河北省各地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有益探索和典型做法,本网推出“走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栏,敬请关注。

□记者 张怀琛

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上市公司,核心区年产值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93元,辐射带动就业185万人……这是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交出的验收“成绩单”。

“除了依靠龙头带动、筑牢科技支撑,农业科技园区想要成长壮大还必须强化技术推广,方法活了,推进就快了。”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通过多项工作创新,园区建设步伐日益提速,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首创“科技小院”,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米”

曾有媒体报道:每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有6000多项,其中,在农业上使用的只有40%,而能够产生效益的仅占16%。这意味着,超过八成以上的研究成果并没有被利用起来。此外,受知识不足、信息和资源缺乏、服务支撑不够、抗风险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科技进步难以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益。

怎样才能让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真正走向田间地头?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中不断创新思路举措,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人才资源优势,在全国首创“科技小院”推广模式,打通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米”。

什么是“科技小院”?

“它建立在农村生产一线,是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通俗点说,就是在农村设立服务三农的研究点。”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农业科研新途径,它为科技人员扎根三农、了解三农、服务三农起到了加快促进作用。

农民喜欢这个“新邻居”。过去,如果想学点种植方面的技能,他们不得不“长途跋涉”到乡技术站求教,十分不方便。现在家门口有了“科技小院”,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他们推门就能向专家请教。

农业专家也喜欢这个新平台。比起在实验室里闷头搞研究,他们从田间地头得到的数据,往往是更令人信服的第一手资料。

“科技小院”的能量有多强大?

以它的诞生地曲周为例,这里曾是我省有名的盐碱滩,农民增收面临巨大挑战。自打科技小院师生驻扎进村后,他们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发现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科技指导和技术示范。统计显示,科技小院入驻5年后,曲周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大幅提高,全县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7%,农民收入增长了79%,一跃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科技小院’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的技术创新都遵循‘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原则,立足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地方农技员和农民的参与下,在田间地头布置试验、揭示科学规律,集成出创新高产高效的技术,并应用于生产。”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园区已先后建成12座“科技小院”,累计培训农民10余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3余万份,解决和对接技术难题120余项,实现了科技与农民的无缝对接。

不仅如此,邯郸依托“科技下乡”“科技进万家”等活动,园区还建起了1个县级农技推广中心、10个乡镇农技推广站、20个农民田间学校、342个农村农技推广点,培育各类农技服务人员852名,形成了“县有推广中心、乡镇有推广站、村有推广点、户有科技人员”的四级农技推广体系,实现了农技推广的“手把手、面对面、全覆盖”。

整合人才资源,两支队伍搞帮扶

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这是科技特派员肩负的任务。怎样实现预期目标?曲周县科技特派员创业工作实施意见给出了答案:依托高校借力借智,立足实际整合资源。

“在选派科技特派员的过程中,我们不是仅限于本县机关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而是进一步放宽眼界,通过扩大选派范围、搞活用人机制,壮大高校师生和乡村能人两支队伍。”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方面,发挥县校合作优势,坚持科技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原则,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邯郸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聘请教授、学生科技特派员120余人,担当园区、企业和农民的“信息员”“辅导员”,提升技术推广的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研究所培养基地,允许博士研究生挂职县农口部门副局长,硕士研究生挂职科技副乡(镇)长,实现了三农人才培养和县域农业发展的合作双赢。

不仅如此,园区还积极吸纳创办、领办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及其他涉农企业法人或科技人员,选聘已在农村具有较强开拓能力、带动一村一镇(乡)或区域产业发展的经营人才、经济能人及农村急需的其他非农产业的科技人员成为科技特派员,既有效整合了科技人才资源,又建强了科技特派员队伍。

资金不足是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面临的突出问题。突破资金瓶颈,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从两方面入手,调动科技特派员积极性。

“除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我们又先后争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农业产业成果转化资金等多个科技项目,到位资金2193万元,允许科技特派员优先申报。同时,多措并举吸引民间资本,做好技术与资金的融合,为科技特派员工作注入了活力。”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园区已在曲周建立9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选派132名科技特派员驻村进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借力科技特派员的帮扶作用,近年来,园区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0多期(次),实施科技项目16个,推广新技术8项,引进推广新品种6个,发放各种技术资料5万余份,培训农民3.6万多人次,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促进了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做强“星创天地”,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创业

长期以来,农村创新创业难与创业孵化基地的数量不足息息相关。而“星创天地”,恰好就是补齐这块短板的一个平台。它就像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是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的“加油站”。

“近年来,园区始终把科技创业孵化作为建设的重要抓手,首创以政府为主导的青年创业园星创天地,除了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协调金融部门提供贷款支持外,还为大学生创业发放贴息贷款,鼓励他们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广大青年农村追梦搭建了舞台。”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石家庄铁道大学90后毕业生张晓东就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2013年,他辞掉邯郸市区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曲周从事多肉植物种植及销售,开始了辛苦、快乐的“花匠”生涯。

但一没经验、二没技术,事业起步初期困难重重。在青年创业园星创天地的指导帮扶下,张晓东四处学习取经,不仅很快掌握了实用技术,还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畅通了上下游信息、销售渠道。短短几年间,公司规模便从家庭作坊式种植发展为创建曲周县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年销售额达580万元,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现如今,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3家星创天地特色鲜明——

青年创业园星创天地,依托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以实现高效农业为目标,目前已有18个涉农项目入驻创业园开展工作,带动青年就业280人。

新农业星创天地,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通过与农业科研单位的深层次标准化合作,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市场占有率。目前已建成棉麦双丰、高产玉米、欧式苗圃和设施蔬菜四个项目。

植物提取物星创天地,依托龙头企业晨光生物,拥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络,可以为创业者或单位提供优质技术支持与服务、难题解决方案,开展植物提取物产业升级技术开发。

“不仅如此,近年来,我们还先后注入担保基金270万元,累计为324名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小额贷款5017万元,间接带动就业551人次,为14家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担保小额贷款2770万元,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多渠道帮助60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创业与就业。”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打造推广平台,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健康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