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60+”老人再就业 理想很美好,没那么简单

2018-08-21 09:58:03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资料图片

燕赵都市报记者 陈晓红

“董大妈,65岁,身心健康,吃苦耐劳,寻附近工作。保洁、理货、服务员皆可,有意请联系。”近日,发布在北京北三环附近一小区布告栏里的一则求职启事引起了围观者的议论,求职者董大妈的儿子解释:“我妈需要忙。其实老年人也要存在感和目标感,需要一份工作体现价值。”

现实中,像董大妈一样有“再就业”需求的老人越来越多,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老年人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北漂”大妈想找份工作

“我大孙子上了幼儿园,我身体很好,希望找份工作!”董大妈告诉记者,她算是“老漂族”的一员,老家在邯郸,小儿子还没结婚,大儿子在北京安家立业。2015年孙子出生后,董大妈就来到北京帮忙看孩子,但这么久了,她始终没能融入京城的生活。现在孙子上了幼儿园,她就天天闲在家里,感觉很失落,特别希望找份工作。

“现在已经适应多了,刚来的时候感觉更憋闷得慌。这几年在小区里认识了几个老太太,经常在一起聊聊天,不过没有太多的爱好。”董大妈说,平时也就是看孩子时能跟那些认识的老人聊聊,小区很多退休老人会一起跳舞,唱戏,练太极拳、太极剑,这些她都不会,平时也很难和他们有什么共同话题。“大儿子小两口上班都很忙,我们老两口在家里帮忙看着孩子,他们才能放心上班。”

今年孙子上了幼儿园,白天儿子儿媳妇都上班去了,孙子在幼儿园吃饭,除了早晚接送一下孩子,董大妈大部分时间都没事可干。“我在家里,把地板一遍遍地拖,还是觉得很清闲,下楼跟认识的邻居聊天也觉得很无聊,感觉特别难受。”董大妈觉得,只有工作才能填补这样的空虚。

虽然儿子儿媳收入都不低,有房有车,不缺钱,也不希望母亲出去赚钱,可想到小儿子还没结婚,董大妈还是感觉有压力。“大儿子结婚的时候,我们老两口没怎么操心,房和车都是他们挣的。小儿子工作一般,现在的房价这么高,他自己那点儿工资根本买不起房,我们老两口还得帮着他啊!”董大妈说,“像我们这个年纪的,家庭生活很简单,在这里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走动,找份工作让生活更有价值。”

无论是出于挣钱的目的,还是为了充实生活,像董大妈一样有“再就业”需求的老人现在越来越多。

学门特长为再就业加分

老年人希望找工作实现自身价值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现实中大部分老年人想找到一份与自身匹配的工作,却没那么简单。记者在各大招聘网站搜索发现,几乎没有企业会招聘60岁以上老人,适合老年人的岗位其实并不太多。

以董大妈来说,虽然她识字不多,但身体健康、性格开朗,什么活儿都能干,不怕脏不怕累,也不挑,就希望能找一份多少能赚点儿钱的工作。看到社区附近有新开的小饭馆招聘服务员,她赶紧去应聘,但经理表示她年龄太大了,万一端盘子摔倒受伤,饭馆负不了这个责任。董大妈去小区周边的写字楼想找份保洁的工作,这才知道大厦的保洁人员都是由专门的保洁单位招标派遣的,不接受个人应聘,年龄也多要求在60岁以下。

“我自己又不认识人。让儿子和儿媳妇给找过,他们都说不好找。我要求不高,回家方便就行,怎么就没有一个适合我的工作?”董大妈的烦恼,很多希望“再就业”的退休老人也都会遇到,缺乏相关的应聘渠道,多半很难找到工作。

不过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老年人再就业的机会明显要多一些。像教师、财务会计、医务护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工作时积累的人脉,退休后反而更“抢手”。和董大妈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刘女士,退休前是一家区级重点小学的语文老师,退休后在两家教育机构课外班兼职做特教,一天都没有休息过。“退休后有份工作让我觉得很充实,要不然真不知道干点儿什么好。”虽然退休后的生活忙忙碌碌,但刘女士看起来比同龄人要更年轻些,她觉得这得益于自己经常接触社会,与年轻人打交道,感受到了年轻人的活力,远离了身心的懈怠无聊。

董大妈所在小区居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称,有特长的老年人再就业有更多的选择,针对无特长的人员,街道会推荐他们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比如电脑、家电维修、保育员等,培训班还可以发放结业证书,这对就业有一定的帮助。比如现在家庭护理需求很大,保育员就很吃香。

“60多岁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有一定的护理知识的话,很受家庭青睐。所以老年人再就业,还是要从自身做起,学习一门特长,为自己加分。”工作人员说,老年人工作经验丰富,这是很宝贵的,但适合老年人的岗位并不太多。需要加班熬夜的工作,老年人肯定不能胜任。退休人员无法上工伤保险,万一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企业需要自行承担赔偿责任。另外,老年人与公司形成的是劳务关系,而劳务关系是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的,老年人就业不能享受带薪年假、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等福利待遇。这些问题,还需要一些政策出台,为老年人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进行积极老龄观教育

据最近的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有27%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仍在业,其中60~64岁的“低年龄”老年人在业人口占60岁以上总在业人口的56%。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人,其中在业人口数量为5957万人,相比1990年增长了54%。据全国老龄办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经验表明,促进老年人口就业,可以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我国目前的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等新特点正使得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倒逼养老服务升级换代,但开展的老年人服务工作中,尚未有专门的老年人服务部门和机构研究和解决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日前在“2018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上说,研究表明,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思维智力保持普通人智力高峰期的80%到90%,很多科学家、艺术家创作创新的高峰甚至是在60岁以后。“百岁老人都不是刻意养生养出来的,要进行积极老龄观的教育,躯体可以老,精神不可以老。”不能把老年人看成包袱和负担,要对全社会进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吴玉韶表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实际上是全方位、结构性、深层次的,不止是老年人问题和养老问题,最根本的其实是经济问题。不能把养老看成是政府的事,看成是老年人的事,其实养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全体社会成员都要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国情,这种教育包括政策法规教育、成就教育、孝亲敬老文化教育、积极老年观教育等。

吴玉韶认为,我国现在还不是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因为我们是以低龄老年人为主。两亿多的老龄人,60到69岁的低龄老人占56.1%。研究表明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自我的身心健康之间存在关系,社会参与度越好,健康的水平越高。对于老年人自身而言,再就业都已经成为老年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老年人工作需量力而行

记者也就此采访了心理咨询师毛斌华。毛斌华说,老年人害怕被忽视,工作能让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有种被人尊重、被人需要的感觉,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愉悦,但老年人最好对所做的工作有所选择。

从体力方面讲,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所衰退,应选择体能负荷小、节奏强度小的工作。从智力方面来讲,个人阅历、知识积累等会随年龄增长萎缩,不能很快接受、处理信息,反应速度比过去迟钝。可以选择与原先工作相关,不需要接受太多新鲜事物,处理过程简单,压力小的工作。最好提前练习一下工作内容,以免因不适应而产生挫败感。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