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艺术家围绕“人民与英雄”开展主题发言引人入胜

2018-09-12 13:13:45 来源:河北省文联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北戴河文艺峰会开幕式上,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著名编剧蔡传道,著名导演李前宽、陈力、高群书、郭靖宇、著名演员林永健、著名制片人明振江进行了主题发言,著名文艺评论家庞井君主持这一环节。他们精彩的主题发言,在现场不时引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庞井君: 我们今天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伟大之处在于整个人类社会处于一个伟大的文化转型时期,我们如果回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的这条历史长河,在经历了前语言时代、语言时代、文字时代之后,由于影视的产生,我们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文化的视听时代,文化的视听作品和视听产品展主导的时代,可以说今天在视听时代我们电影就是文字时代的短片小说,我们电视剧就是文字时代的长篇小说,在视听时代将以更加丰富、精彩的文化产品展现人类文字时代所没有的艺术风采和文化风姿。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影视作品方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主旋律精品力作。这些作品思想精深、制作精良,在增强民族自信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面向未来我们处于今天的时代,我们如何在文化的视听时代创造出文字时代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那样的文字精品,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还有一个从高原到高峰攀登的艰巨任务,也许再过上千年之后,后人回望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时,他们也可以说那个时代的人在视听时代创造了像唐诗、宋词等那样的巅峰作品,那就让我们为这样一些作品的产生作出我们今天影视人的贡献。我们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如何以更多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民,引领风尚,这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应该遵循的原则。为此大会今天上午以影视作品为主题,邀请了全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导演等八位专家做主题发言,我们期待各位专家能给在座的嘉宾奉献最美好的精神食量。

仲呈祥:面对新时代的当代影视剧创作

五年之前我和我的一批同行朋友根据河北影视创作的实践概括提出了河北影视现象。五年时间过去了,证明河北的影视艺术创作是无愧于全国影视创作的一面旗帜,他们用努力实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讴歌时代、服务人民、礼赞英雄的优秀作品,为全国的影视创作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

所以,顺理成章地迎来了我们今天在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合力来营造这个北戴河文艺峰会。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创作的高峰、创作的兴盛,必须与之相伴的是理论建设的步步为营,没有坚实的理论建设,不可能保证创作持续健康地发展。因此我说北戴河文艺峰会与河北影视现象与当代影视艺术创作立下一个值得人民注目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同时也会为中国当代影视艺术创作增添有风采的一页。

我就河北影视文化现象以及我们北戴河文艺峰会所围绕的总结经验这个主题,对河北的影视文化现象谈一点浮浅的体会。

第一、河北的影视创作,雄辩地证明了面对新时代现实创作题材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首要条件。河北的优秀作品,比如刚刚播出的《最美的青春》,它题材源自塞罕坝文化。河北不仅有电影《李保国》,还有河北梆子《李保国》,引起了全国电影界和舞台艺术界的高度关注,李保国题材源自于我们河北农业大学一个了不起的教授,一身农民气的科学家。我们放眼全国,怀着深情,真正用心用情用功排出来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棠依旧》等等。都证明了河北艺术家高扬起地方的题材优势,善于发现和发掘并配置好地方的题材资源,因而河北的电视剧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它可以走向全国和世界。与那种跟风而上、一窝蜂看见别人什么碟战火了就搞碟战,那种雷同化、一般化的创作彻底划清了界限,这条经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河北在配制资源上还有一条极为宝贵的优势就是他们善于对题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新的视点审视和配置题材。比如说《最美的青春》,那就是塞罕坝的文化,如果只是写了一个种树、植树的概念,是不能登上高深的精神境界的。我们导演深入塞罕坝,真正从生活当中出发,直面矛盾,解剖矛盾,塑造了创造塞罕坝精神,真正站在了文化的视点上,他们看到文化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血脉,唯有传承文化,才是最深层、最广泛、最基本的力量,才是最持久的力量。

第二条是实现编到演,跨入到整个影片的优化组合。河北是明智的,立足河北,放眼全国。比如说为了李保国就可以把林永健请来。集全国的优质创作人才于河北,同时他又立足于自身,弘扬主旋律创作,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所有的创作或重或轻,都应该体现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精神,因此主旋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贯穿于作家艺术家创作全过程一种审美思维,也就是一切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开创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我们过去常常这样提:社会效益是最高标准,马上要说明当两个效益不统一时,坚持社会效益是最高标准,要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到了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清楚:构建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机制体制。再到上个月21号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是一句:要求我们坚持社会效益是最高标准,显然强调的重点已经很清楚了,特别是最近一连串的给牛犇的信,给中央美院的信,以及今天全国教育大会上,再三强调的是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这个民族要强盛是文化强国,是精神强争,丢掉了这一条就丢掉了根本。因此我祝愿我们北戴河文艺峰会真正的像当年观沧海的曹操和毛主席的气魄,看到这个民族大浪淘沙、汹涌澎湃,我们一定会用我们既会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桠上跳跃,更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上高翔俯视,来开展我们的影视创作。

蔡传道:为英雄高歌是我们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前锋,英雄是一个民族灵魂的象征。英雄是为革命英勇奋斗作出贡献的,我赞同这个定义。英雄是一个民族世界的旗帜,这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象征,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崇拜的英雄和历史文化是不可想象和不可思议的。不同的民族有着各不相同的英雄崇拜情结,不同的民族和历史会涌现出不同的英雄人物和群体。我们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伟大时代。为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高歌,为我们英雄辈出的伟大时代高歌,是我们的责任所在。讲好中华民族英雄的故事,讴歌并塑造好我们时代楷模的光辉形象,是我们电影人、电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真情所系。

英雄的故事是一个伟大的富矿,他植根于历史和文化之中,有待于我们发展和深挖。国有国事,天下无双,中华脊梁,所至无双,人民日报介绍的九位科学家,他们用毕生献身科研,使我们挺起了大国的脊梁,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是时代的楷模。我是含着眼泪看他们的英雄事迹介绍的。对于这样的科学家,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他塑像、为他歌唱吗?袁隆平说前30年发明杂交水稻,后30年发明了碱性杂交水稻,立志让中国人吃好。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他。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为了理想,为了事业,为了祖国和人民,要终身献身于国家的科研事业,这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了。我由衷的崇拜并敬仰他们。

2.5万里长征,每300米就牺牲一位红军战士,长征途中到处洒下了他们的热血,他们的壮举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伟大的长征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路上有人偏偏在一场战役打响时生孩子,而且是难产,身边没有一个医护人员,指挥员大声喊道:我们一定要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来,结果战士们死守几小时,硬是等把孩子生下来。很多战友为此英勇牺牲了,他说:我们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吗?80多年前在那种情况下,一个红军战士说出这种话,这种伟大的情怀我们该做何感想,难道我们不该为先烈们做点什么吗?我们应该讲好英雄故事,我们能够讲好英雄故事,我们不缺故事和英雄,我们缺什么?我们缺好讲好英雄故事、颂扬英雄精神的良知和责任心,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应该铭记而不是淡忘。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强调了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两个巩固的要求无疑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我感谢本次研讨会主办方给我出了一个命题作文,并给了我一个发言的机会,我相信通过这次北戴河的主题演讲活动,一定能够在业内起到固本寻根的作用,期待与同行们一道,为我们民族英雄去树碑立传,我是个军旅人,但首先是个军人,实现军人价值莫过于和平,作为军人命运注定以硝烟为伴,近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活,使我闻惯了兵的味道。使我执著于英雄作品的创作,这是我的责任使然。从《井冈山》到《决战南京》再到特种兵系列等等。我可以负责任地向各位同行报告,截止到目前我们还没有让一位投资者在所投剧目上亏本亏钱,但确实也赚得不多,有朋友问我,你每一部戏求爷爷告奶奶,拍点赚钱的剧目不好吗?得了这么多奖,奖能当钱花吗?我会反问:钱能买来奖吗?在我心中最高的奖赏是社会历史民族和人民对于我们作品价值的接受与认同当我看到全国三十几家卫视,在一年之内总有几家不间断播出我们的剧目时,当在重大庆典日重复播出我们剧目时,心中顿生骄傲自豪之感,我们只是做该做的,但是还不够好。在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还远远落后于西方,不够接地气。

我举两个例子。五年前我去了一趟美国,在游览波士顿时突然发现州政府大院挂了一个黑旗,我问导游这是什么意思?导游说是招魂,哪怕有一位至今下落未明者,这个黑旗就一直在那里飘着,据说美国为寻找二战以来在境外的军人遗骸不惜一切代价,发现遗骸的奖金高达几十万美金之巨。另一个故事是,我到的一个不足百人的小镇,我发现一个小小的纪念碑前摆满了鲜花,我不明就里,儿子说这是小镇上的人们为纪念100多年前为保卫这个小镇英勇献身的一位居民,镇上的男女老幼无一例外年年给这位英雄献花,我感慨万千。

这两个例子说明,西方人把对英雄的崇拜与尊敬,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人的心坎里去。有一部美国电影,我听说这部电影我国当初进口时,曾要求对片头的美国国旗压缩几秒,但遭到严词拒绝:他们表示宁可失去中国市场,也不压缩国旗飘扬的镜头,这就是大艺术家的情怀。

在沂蒙老区接受我们采访的老区人都说过同样的话,谢谢你们还没有忘了咱,随便问个老大爷,就是人民英雄、模范,他们总是感恩戴德般说县上每年给他们发了扶优费,嘴上念着感谢共产党,一个小小的沂南县就有5000多位这样的老人,他们是老革命,是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就是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是名剧,也是最能体现民族精神,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而由河北打造的凝聚时代精神,引导人民向真、向善、向美的回归现实主义的力作《最美的青春》在央视播出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就是个证明。

无数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了,让我们高举他们的旗帜,唱响他们的赞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创作出无愧于英雄、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而努力奋斗吧。

李前宽:主旋律与艺术品格

感谢主办方,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搭了一个峰会的平台,让我们影视界的老朋友、新朋友在这里进行交流,非常好。

精神是要传承的,那些英雄作出的英雄举动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他们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力量。这次到长春电影节,一个有关中国电影摇篮的话题感动了我:抗战胜利的烟火刚消失,艺术家们千里跋涉来到东北,然后在战火硝烟中到了东北小村庄拍摄了新中国七部电影中的第一部,而前方还在战争,在硝烟中我们东北电影制片厂派出了32个人的摄制队在前线献出了生命,所以当这些片子拿到党中央时,毛主席动容了,他向拍摄英雄的摄影师和电影人致敬,他说这也是英雄。所以新中国电影摇篮的精神,就是当他在诞生的时候就已经把坐标定为公农兵和人民服务,这就是摇篮精神,这也是为电影人立下的规矩、使命和初心。这个接力棒一直在传承着。

我很荣幸,在这些大师们身边学习工作,这是一种福分。电影学院刚毕业我就可以跟前辈大师来到河北拍摄电影,在他们身上有一种磁场在吸引我,这些老艺术家们对于人民的真情实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没有情感的艺术家作品里面体现不了激情。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和肖导演拍摄了很多电影和电视,虽然题材很广泛,样式也多样,但是归纳起来,我们的镜头都是聚焦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上,都是聚焦在人民和人民的英雄上,这个焦点不能虚。

我们很荣幸,在40年改革开放期间作出了一些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创作实践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既简单又很深刻的道理,一个艺术家不能离开生活,一个艺术家始终要和人民相贴近,要拥抱生活和时代,以极大的热情用艺术的语言再现你的追求。

对于拍好当下聚焦的主题时,一个编导组的心境是很重要的,因为以极大的热情和博大的胸怀去面对,才能把故事讲精彩,把人物塑造得生动。其实我们影视作品和文学一样,说到底是人心,是创作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感染人,好的作品要有艺术品格。

纵观诸多的中外名著所有好作品都是有好的艺术品格的,令人折服,有艺术品格的作品才能被历史留下来。我们接拍《开国大典》影片时,表现的是建国前一年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辽沈百万雄师过大江等等,然后举行开国大典,历史人物138个,场景上百个,怎么把这么多事情放在一部影片里,从接到剧本到完成,不足11个月时间,压力之大,大家可想而知,所以当时我们有很多老朋友提醒我:这个事还得慎重,这么多人物放在一个片里面,弄不好就是个大拼盘,别球踢不进门,把脚脖子给折了。其实我们那时候心就是亢奋,把朋友们的提醒当作激励自己的力量,日夜兼程进入到这个历史的时空里面。

因为当时我们八年前拍《佩剑将军》时有一个梦,如果打开淮海战役的序幕,这要在银幕上呈现该是何等壮观的画卷?这个梦等了8年。所以当接到这个影片拍摄任务的时候,不管多少困难和压力有多少,也得克服。所以我觉得对一个导演来讲,是一不小的挑战,在挑战面前得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在潜意识里要有一种自信,这个自信来自于多年来我们阅读了大量的史料,参与了多部影片的筹备,这个无疑是增强了导演心里的承受力。

首先拍开国大典第一个想到的高潮戏,开国大典场面怎么拍,总不能让天安门广场再恢复到49年供你拍电影吧?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总得想办法,我们也想过要搭一个景,一年要价500万,不成。我是很喜欢看史料片、纪录片的,我觉得这种真实不可再造。那如何把历史真实镜头和我们拍摄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通片的风格,而不是拿来主义、随机主义、生拉硬扯,那就必须在全片几个衔接点上的镜头、画面、角度都要考虑清楚,形成一种新的电影感觉,我们这样做了。

艺术手段丰富多彩,关键要贴切。比如有一段是主席和李娜的对话,是一场过场戏,但是我觉得不应该是过场戏:爸爸,到哪去?我们要到北平,为什么不到延安要到北平?北平比延安大。这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关键点,怎么能把这场戏拍得精彩、拍得浪漫,所以现在的画面是: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一排军车120多辆,迎着镜头开来,有千军万马之势,势不可当,空中飘来话语音,女儿和父亲的对话。这就打开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再比如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开国大典,毛主席把帽子摘下来了:人民万岁。礼花爆炸,战士一排排倒下,一排排站起来。然后毛主席喊:人民万岁,这时候主旋律音乐响起来,推到高潮。当时我陪中央领导看片时,中央领导眼睛里含着眼泪,喊起来了:好,拍得好。

一个影片不论主题多么深刻,人物多么深刻,都要拿出手段来银幕上再现。所以艺术品格只是技巧,也是导演心境的表达,更是影片灵魂的体现。我们有些主旋律的题材观众看着有排他性,就是因为咱没拍摄好,没有按照艺术规律去创作和执行。

其实拍好主旋律是件很难的事,不能大喊大叫直奔主题,而是要人物形象体现主题。我们拍戏一定要在艺术品格上提高我们的表现力,只有表现好艺术品格,我们才能够让我们的作品留下来,费了很大的劲留不下来,是一种遗憾和无奈,我们现在把一些作品拍成快餐式的,应景、求功,这种急功近利对待英雄和人民的做法我们不能同意。我们不是快餐,特别是主旋律表现人民和英雄的时候,应该把它当作正餐,可以堂而皇之拿到盛宴的桌上,既合中国的口味,又合世界的口味。

明振江:电影要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这个稿子题目是这个题目,但是我参加这个题目也有新的体会。刚才讲河北的影视创作,为我们全国影视界竖起一面旗帜,是非常中肯,也非常有高度的评价。

我曾经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多年,跟河北有密切的合作,也推出一些作品。我们这次会议主题非常鲜明,人民和英雄的主题就是服务人民,讴歌英雄,导向鲜明,重点突出,同时我们会议还是一个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后的一次重要贯彻落实会,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做一次发言。

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伟大时代,推出四个讴歌的精品力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五句话概括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任务、目标、意义、地位作用,言简意赅,内容丰富,这15个字要求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至简,又赋予了新时代的鲜明特色,我们影视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落实,坚决贯彻落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做好以下几点:

兴文化,首先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以特有的思想理念、知识和智慧和无穷魅力,增添了作为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需要内心的自信力量。兴文化最重要是多出优秀作品,文化繁荣兴盛一定体现在多出代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领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这是党和人民的要求,是伟大时代的要求,是我们影视工作者的神圣的责任和使命。要用心书写,古人云: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要善于用心灵这个人类思想的器官,凡事不能只用眼睛看,还要用心思考,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心书写,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鹜,一心一意搞创作,书写中华民族的新史诗及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谱写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史诗是人民创作的,在生活真实基础上进行艺术真实创作,用善良和美好之愿,照亮了表达生活的美好。要用情书写,无情未必真豪杰,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以情感人的,习近平讲话曾经指出: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作品的命运,人民是艺术创作的根源,要对人民充满深厚的大爱之情,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持久,才能有激情的喷发,影视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和生活,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既要书写人民生产生活的客观现实、奋斗追求,又要书写人们的喜怒哀乐事态冷暖的真情实践,真正做到以深厚的情感,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用功书写,影视创作是文学艺术和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来不得半点虚假,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必须下苦工夫、实工夫、真工夫、硬工夫,要以恒心和定力创精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要自觉遵守国家法规、法律、加强道德品质修养,身体力行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行为示范、用健康向上的艺术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引领风尚。

兴文化,要注重艺术创新,提高作品的质量,创新是文艺的灵魂,质量是生命线。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成相结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呼应,让影视作品掷地有声、精彩纷呈。

电影方面来看,我们已经成为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电视剧上我们有三个世界第一,电视机的数量、电视剧的产量、电视观众的数量第一。我们不仅需要体量的增长,还更需要创造质量的标杆,高品质、高品位的作品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创造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要努力坚持文化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使影视的创作生产,按照基本规律、艺术规律、市场规律,尤其是艺术形态的特殊规律要求,辨证取舍,跨界融合。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新时代的新要求,社会发展的新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对影视作品提出的要求,进行系统化创新,提高原创能力,提高质量效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根脉,要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在学习中超越,在发展中创新,努力创作生产出更多的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主动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电影和电视剧本身就是讲故事的最好载体,是无语言障碍交流的方式,将中国故事书写置于纵深的历史中,我们要以讲好三个故事、唱响四个讴歌作为选题,用充沛创作激情、鲜活的语境、生动感人的形象讲好正在实现发生的精彩纷呈的故事。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彰显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力:坚定信仰、扎根人民、创作出无愧于人民的作品

我非常感动,河北培养了我,燕赵大地的沃土让我有了今天,让我拍摄了更多的主旋律,因为从一开始到了河北电影制片厂,我就拍了《少年毛泽东》,从那时开始我就走进了伟人的世界,一直到今天。在座的都是我的老师还有很多朋友,其实挺激动的,但是,人民与英雄,我这么多年创作下来,让我感动的是什么?就是我拍这些片子,真的是我的团队给我任务,河北、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很多制作单位给了我这样一种信任,从拍《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到《海棠依旧》等,我真正收获的是感动、温暖和乡愁,我牵挂的是我在那个地方拍戏的人民,和我走进了《血战湘江》这段历史的英雄。别人说你不要拍这些了,拍商业片吧,其实他们不知道在我心里,我觉得挣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充实,所以为什么我会这么坚守,特别是前几天我们总书记讲话又增加了我的信心,从十八大,到十九大,更坚定了我弘扬主旋律、拍摄主旋律影片的决心和信心,真正想提高的就是艺术表达。总书记在讲艺术要创新,什么都要创新,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电影市场的状态下,你怎么能够把一部你想歌颂的电影,用最好的艺术表达跟今天的年轻人沟通。语境很关键,我特别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走上我们弘扬主旋律的这条路上来。因为你们不用沟通,你们跟年轻人有共同的语境。所以我特别想呼吁年轻人:进来吧,我们一起去做,你一定会感到温暖,一定会感到比金钱还重要的东西,在你内心是一点点成长,一点一点燃烧,真的我有太多的牵挂,就是每一次拍一部戏都留下了那份乡愁和牵挂,这是让你生活中最真实、最充实、最有力量的,在前进时你有更多的信心,所以总书记讲要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我是最有深刻体会的。我今天不讲太多,继续为家乡努力,不负重望,谢谢!

高群书:正确的“主旋律”

我昨天看到这个会议的题目和名字,觉得非常好,北戴河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在北戴河举行这样一个文艺峰会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特别期望这次峰会对于中国主旋律创作和影视创作有真实的指导性,我们真正能总结一下我们这么多年的经验,而不是去继续说套路,拍那些墨守成规的、口号式的、干瘪的、标签化的片子。

“人民与英雄”这个题目特别好。我认为我一直是个主旋律导演,从我第一部电影《东京审判》开始,到《风声》,都是主旋律作品。为什么有人会把我划分为市场导演?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我们要对主旋律正本溯源。什么叫英雄?英雄从哪里来?英雄是人民的代表,是民族的代表,他是为了民族做了比一般人好的事,才称为英雄。为什么我们不能追求市场和票房呢?票房有罪吗?电影是拿这么多钱去投资拍的主旋律,为什么不能挣钱呢?

这是这次会议应该研究的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我们有些主旋律作品为什么不挣钱?为什么人民不爱看?这是很严肃的问题。在接下来会议上我希望能找到这个答案。

不管我们拍什么剧,首先两点特别重要:第一,要相信这个人是好人,是个善良的人,是对社会有巨大责任感和牺牲责任的人,一定要相信,我们不是表面感动,你教育亲人时你会说官话呢?为什么在电影里面说官话?所以人民就不喜欢你。第二,要热爱,热爱你拍的这个人物,我到现在与我拍摄的所有原型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我热爱他,我确实感动,我们搞创作就是将心比心,他们做到了,我们传播的时候怀着虔诚的心做这个事,这不是钱的事,这是良心的事,别说拍市场化电影了,我们做电影的都要有良心,要有足够的专业和敬仰。

林永健:英雄从人民中来,艺术到人民中去

作为一名演员,我从小就喜欢看电影和电视剧,英雄的形象一直在我脑海里闪现,每次看都很激动,因此我打小一个梦想就是能不能成为一名演员,由于我自身条件所限,一上来演英雄人物比较难。我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所以我的早期作品,基本上都是反面人物,什么汉奸、流氓,有争议的人物,后来慢慢随着自己的知名度的增加,演点青春偶像剧,像《林师傅在首尔》。后来知名度又增加了一点,开始慢慢演点大人物、英雄人物,像聂荣臻、李保国等等。

所以我特别感谢演员这个职业,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精神追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的影视创作面向大众就必须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用优秀的作品积极引导观众。在这里我就拿《李保国》为例,我们这个编剧和导演胆真大,找了一个最不像李保国的人演了李保国,2016年11月30号,我在人民大会堂听习总书记在会议上的讲话,晚上编剧、导演找到我,说要拍这么一部电影。我当时真的不知道李保国是干什么的。我真的不知道他做了什么,导演给我讲了半个小时的时候,我打住他的话,我说停,我演了。这个角色我无条件的演了,为什么?人得讲良心,一个人35年就干了这么一件事,帮着老百姓脱贫致富。人生有几个35年,而且这35年,又是我们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最大的35年。接这部戏是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艺术良心。

我不计时间,不计稿酬,我要来。到了剧组以后,我跟导演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导演,从今天开始,24小时我天天跟你在一起,咱们天天研究剧本,拍过的没有拍过的和即将拍的戏,我们都要梳理一遍。我们导演的眼睛跟我差不多大,他用他小小的眼睛看了我一眼,实际上我读懂了他的潜台词:甭给我来这个,你们这些演员啊,三天打鱼,八天晒网,咱行动说话。我已经感觉到了,我也没坑声,从那天开始我是天天跟他在一起,最后都到了一个什么程度,他每天晚上把我往外轰,你就别来了,我真受不了。可我爱这个人,我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我说心里话,我演过聂荣臻,演过李保国,作为一名演员,演这样的剧是费力不讨好,演好了你是应该的,演不好,对不起你不应该的。我压力特别的大。

总算让我欣慰的是,此片在全国政协礼堂首映的时候,李保国老师的爱人拉着李老师的儿子的手到后台跟我讲了一句话:儿子,跟你的爸爸咱们一家三口照张相。我眼泪下来了,得到家属的认可是我莫大的欣慰,我们这个片子从上映到现在为止,票房很惨,非常的惨。但就在9月4号,我们主创一行到了黑龙江大学,到哈工大,其中在哈工大放映影片那次,掌声达20多次,我遇到的这种感觉是在舞台上遇到过的与观众的互动,我是在春节晚会的舞台上我有这种感觉,但是没想到观众面对一个演员时掌声可以达到20多次。我们导演上台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有人说我们这个片子输给了时代,今天看到这么多掌声,说明我们国家和民族是有希望的,这个时代恰恰是需要这样的影片。

演员、明星是公众人物,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有影响力不等于有成就。重要的是:你用你的影响力做了什么,我觉得我们应该用影视作品表现平凡的伟大、困苦里的坚守、逆境时的追求,历史告诉我们,英雄必然是从人民中走出去的,而我们的艺术家,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主旋律作品,一定要到人民中去。

郭靖宇:用塞罕坝精神演绎最美的青春

我没有时间写稿,想了一个名字叫“用塞罕坝的精神讲塞罕坝的故事”,用主创的艺术青春去诠释最美的青春,所以它是两个方向的问题:

一、用塞罕坝精神讲好塞罕坝的故事。

我是河北承德人,我们一直非常关注在河北这篇土地上孕育出来的塞罕坝的精神或者塞罕坝的那些感人事迹,我记得我刚刚从事影视工作时,我们河北承德话剧团曾经拍过一个有关种树的片子,我们承德有很多创作者始终不停的在写塞罕坝种树的故事,直到河北省委宣传部和承德市委市政府把拍摄一部大一点的电视剧任务交给我。我当时不知道该写什么,就像老一辈艺术家教给我的创作方法就是体验生活,但是实际上拿到这个工作时,前前后后已经有了三稿剧本,我们又组织了6个编剧、4个文学统筹,不同年龄层次,有70、60、50、40多岁的,还有一个80后、90后,集中大家力量体验生活,剧本变成《最美的青春》前前后后历时8年,像比如说读着读着这个戏不行就重新写的时候非常多。

在整个戏的剧本创作过程中,非常像塞罕坝种树的过程,屡战屡败。

我也跟省委书记汇报过,书记当时说:希望我们自力更生把这个戏拍好,当然这个戏有资本的介入和河北影视集团的大力支持等,我们是不惜成本的,在这个戏拍摄过程中,从开机到杀青经历了162天,辗转了北京、天津、河北等8个地方选景,全部采用实景拍摄,我们极个别的镜头擦擦绿布,多数都是实景拍摄,这是年轻的导演提出来的。当时他就说我们创作团队年轻,如果我们不能用老办法拍,我们演员很难去体验当年的塞罕坝精神。所以其实到今天一个电视剧36集拍6个月,在一般公司快成笑话了。但是这部戏我们就是这么做的,也有点像塞罕坝那么一个高原荒漠用50多年才种成茫茫林海的精神。

我们这个剧组虽然主创很年轻,但是也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我原本以前不了解塞罕坝到底是怎么回事,虽然我父亲就是培养了大量塞罕坝第一代造林人的老师。但是当我懂事的时候我第一次出门旅游,去的就是塞罕坝,地上都是蘑菇,随便采,接待我的都是我爸爸的学生,老师的孩子来了,就算家里过得不好,也得请老乡弄一点好吃的,所以我去在那住了一个星期,日子过得特别好。但是实际上只有通过认真体验生活才知道塞罕坝当年种树多么难,像我们拍这个戏,在2017年接了这个活,这一年冬天来得早,我们开机想拍绿就太难了。然后我们先写所有春夏秋的戏,冬天一场戏不写,时间太短只有一个多月,就把很多感情戏和室内戏挪到冬天去,用这种方法才保证秋天拍完塞罕坝的所有绿色,之后万万没有想到塞罕坝那一年没下雪,全年都没有下,一片雪花都没有飘。

因为我们之前拍高原荒漠那个环境是在中蒙边境拍的,但是那个地方也没下雪,这个剧组有一次等了三天说要转场,后来说要下雪了,但是15分钟以后一个雪花都没有。后代我们全组都先回背景拍内景剧组由制片人亲自带领成立造雪组,要在沙漠里造雪是要费大劲的,我们用了冬奥会的造雪团队,我们从北京带去15个小工,就是造雪、帮忙,好不容易造出来了雪,却又刮风了,沙子带进来,又不能拍了。后来全剧组变成哪里有雪去哪里,最终我找到了一个雪窝子,把我们景现种在雪窝子里,才呈现出这么一个品质。其实我们用了塞罕坝的精神来做这件事。

第二个方面,这个戏特别让我值得骄傲的是一个年轻的团队,用他们有限的艺术青春创作了最美的青春。大家知道市场上一般的规矩,30多集的戏就是俩月周期,可能两个月都用不了。我们这个戏是全程没法串戏的,演员想找个火车站都找不到的,我们有很多演员只有十几集也得跟着6个月,而且互相之间给别的演员出主意,我们女主演何雨虹第一次演戏。还有一个当红小生刘智扬,他在电视剧界没有那么红,但是在网剧界很红,有大量的粉丝。但是我说你不能光拍那个,你得来个大正剧,实际上我接了家乡的一个活,把这个活派给他去执行。

完成片子的时候导演说,因为刘智扬的戏太多了,我们请了一个替身,这个替身拍了一天就跑了。拍的第一天就是沙子在流动,让他躺在那里10分钟。这个镜头说要拍10分钟,实际上2-3分钟就搞定,才拍了20秒孩子就跑了,他说没有你们这么干活的,沙子刮到脸上就跟刀子一样怎么拍?刘智扬说这个镜头不应该叫别人拍,我自己来吧。而且没喊停之前,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替身是闭眼的,他是睁着眼的。他说,我心中想,这是我对这片土地的爱,我必须睁着眼睛看,我建议给这位年轻人鼓掌。

我们在条件最艰苦,零下30多度的雪原里拍戏有两场戏,要全景拍完以后必须把一部分切割回录影棚去,光着膀子搓自己的身子,我担心他给冻坏了。还有一位是承德女子受了刺激,她要在下雪那一天换上出嫁的红裙子跳舞,这个红裙子是开气的,没有办法穿棉袄,我们都是穿好几层棉袄的。这两场戏必须切割,挪到棚里去。导演一口答应了。这个导演的特点是我说什么他都说好好好,保证按您的意见完成。等我有一天在朋友圈里看到拍摄现场发现这两个场景都是室外拍的,这两个演员都坚持去室外拍,他们觉得如果他们不真实完成这个镜头会丢人,会对不起自己献给艺术的青春。这两点让我非常感动。

责任编辑:高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