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南水北调中线已向河北累计供水30亿立方米

2018-09-26 10:39:46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江水从田庄分水口进入石津干渠。

燕赵都市报记者 刘岚 通讯员 邵玉恩 文/图

9月25日下午,秋雨带来丝丝凉意,远道而来的长江水从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田庄分水口喷涌而出。

河北水务集团石津干渠建管中心副主任史胜利指着长长的干渠说:“江水从田庄分水口进入石津干渠,向石家庄、辛集、衡水、沧州等地供水。自2015年2月至今,已累计接收江水10.55亿立方米。”

据省南水北调办统计,截至9月25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向我省累计供水30亿立方米,在保障城乡生活用水、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彻底告别苦咸水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省城乡受益人口已达1547万人。”省南水北调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南水已成为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石家庄、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7个设区市中心城区主力水源,这些城市已由过去的地下水为主转变为以南水为主体、当地地表水为辅、地下水为补充的用水新格局。”

数字显示,目前,石家庄市区南水占市区总用水量7成以上;衡水市区南水占主城区日用水量的94%;而沧州市主城区南水供应比例已达100%。

对于我省黑龙港地区城乡居民,南水提供了优质的水源,结束了部分地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地处黑龙港地区的邯郸市、邢台市、沧州市、衡水市、廊坊市等县城地表水厂全部切换成南水,邯郸市邱县实现了全县城乡居民都饮上了南水。

已切换南水的泊头市东辛阁水厂覆盖5个乡镇、252个村、20.6万人,每升水含氟量由1.8至2.7毫克降低到0.28毫克,饮用水水质达到安全标准。

乳品用上了长江水

“我们生产奶制品的水源从今年4月份切换成了江水。”在君乐宝乳业集团660工厂,设备处高级经理王勇感受到南水带来的好处,“南水硬度低,出软水率高,更便于设备清洗,有利于企业节水,降低耗水量和生产费用,初步计算,使用南水至少可降低2%的成本。”

邯郸市永年区河北永洋特钢产业园项目以南水作为生产水源,南水为该企业产业整合重组和搬迁升级提供了可靠水源保证,直接推动了特钢产业上档升级。

通过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郑家佐口门修建的配套工程管线和南水北调大王店地表水厂,保证了徐水区骨干企业长城汽车徐水哈弗分公司的生产用水稳定供应。公司每月用水25万立方米,地下水源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正是南水保证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同时降低了原水软化成本。

地处深州市化工园区的阳煤集团深州化工有限公司2017年2月使用南水后,由于南水钙镁离子硬度低,循环水排污量减少,补水量降低,每月可节水16万立方米。由于水源有保证,该企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南水唤醒了北方的河

南水的到来,通过置换城镇、工业长期挤占的农业用水,改善了受水区农业生产条件,保证了石津干渠、滏阳河等下游灌区农业抗旱用水需要。

南水更是有力地改善了沿线水生态环境。中线总干渠在我省形成了一条长465公里、宽几十米的清水走廊。我省建成的2056公里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形成了向受水区供水、补水的网络体系,可相机向下游河道、交叉河渠生态补水,逐步遏制水生态恶化状况。

今年4月至6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滹沱河、七里河、滏阳河等大中小河流生态补水,涵养了水源,补充了地下水,提升了城乡生态景观效果。其中,向邯郸、邢台、石家庄、衡水、沧州、廊坊市生态补水2.39亿立方米,向白洋淀补水1.12亿立方米,生态补水总量达3.51亿立方米。补水显著改善了白洋淀上游水生态环境,干涸36年的瀑河水库水面面积一度达到了370万平方米,重现了水波荡漾的昔日美景。

试点回补地下水

按照水利部、省政府部署,日前我省通过滏阳河、滹沱河、南拒马河3条河流实施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预计南水年补水量5.5亿至7.5亿立方米。目前,滹沱河水头已过石家庄市机场路以东,滏阳河、南拒马河水头已经过半,补水河道主槽已形成径流,部分区域河道形成一定水面,补水效果明显。

南水的稳定供应推进了水生态修复工程。据统计,我省受水区城镇已累计关停自备井6300眼,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11亿立方米。位于“冀枣衡”漏斗区的衡水市城市自备井累计关停609眼,县城自备井关停率达到95%以上。2017年底该市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较2016年同期回升0.59米,缓解了当地深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生态得到逐步恢复。

正是南水的到来,为我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