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最名角儿】刘凤岭:干一行就爱一行

2018-10-07 19:23: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刘凤岭接受河北新闻网专访。 记者周国梁摄

7岁学戏,从艺40余年,能文能武,主演了京、评、梆、话等不同剧种的剧目100余出,被赞誉为“河北梆子剧种难得的一位全才演员”,他,就是刘凤岭。

《绝唱》里慷慨侠义的荆轲,《成兆才》里视戏如命的成兆才,《燕赵风骨杨继盛》里铮铮铁骨、秉公直谏的杨继盛……刘凤岭成功塑造了众多不同行当、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收获了观众的喜爱。“作为一个戏曲演员,既然干这行,就喜欢这行。”刘凤岭如是说。

我省著名河北梆子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刘凤岭。记者周国梁摄

凭借翻跟头迈入戏曲行当

由于家里祖传中医的缘故,刘凤岭打小就练得一身好功夫。一次偶然的机会,行唐县京剧团来村里演出,热闹得很,刘凤岭也被吸引过去看戏。一看里面有翻跟头的,刘凤岭心想:“还有专业干这个的?”好奇心涌上心头,接下来的几天,他追着剧团,跟着到好几个村里去看戏,有时候为了看戏,登高爬墙摔下来也在所不惜,就是一门心思地喜欢。

“我也能翻跟头啊!”因为喜欢,刘凤岭琢磨着找个机会去县京剧团试试。一次到县城赶集,刘凤岭碰巧遇到县京剧团,说了不少好话剧团老师才同意让他试试,谁想到,一连串后空翻、长跟头等动作下来,刘凤岭一下子被剧团老师相中了,并获得连连称赞。不久,刘凤岭就被招进县京剧团开始学戏,与戏曲正式结缘。

“开始父亲不同意,找到剧团来,非让我回去学医。”刘凤岭说,最后父亲是被自己对戏曲的喜爱和执着打动,才有了踏踏实实学戏的开始。

话剧《成兆才》剧照。刘凤岭提供

磨练中成长情定河北梆子

到了县京剧团以后,刘凤岭刻苦练功,用心学戏,深受老师喜爱,陆陆续续排演了《三打白骨精》《水帘洞》《盘丝洞》等多部武戏,并在县城及周边演出,场面火爆。“忙的时候一天演三场,通常是演完一场临时歇歇腿,吃几个鸡蛋,然后就又准备上场了。”

后来剧团改唱评剧,武戏逐渐减少,刘凤岭的行当也发生了变化,从武小生逐渐演变成文小生。期间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同众多名家前辈的合作,刘凤岭既能唱京剧又能唱评剧,功力日渐深厚。

“当时还想着怎样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学习更多的演戏本领。”求知欲强烈的刘凤岭计划着继续深造,当得知河北省艺校要招收戏曲学员时,刘凤岭就下定决心要去报名,用更多的知识武装自己。经过努力,他最终考进了省艺校继续学习深造。

河北梆子《绝唱》剧照。刘凤岭提供

进入省艺校学习,刘凤岭原本学的是小生,然而老师觉得他嗓子好,便突发奇想想让他改唱河北梆子。“小生改成老生?”刘凤岭起初有些抵触,“小生多漂亮,我这么年轻,改成老生带胡子,那多难看。”然而经过艺校老师劝解,刘凤岭终于接受了河北梆子,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梆子。

改唱河北梆子的刘凤岭克服种种困难,废寝忘食,除了排练场就是教室,一心学戏。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凤岭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入职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逐步开始挑梁主演,《宝莲灯》《蝴蝶杯》《南北合》等经典大戏,有口皆碑。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各种奖项和名誉纷至沓来,刘凤岭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河北梆子《南北合》剧照。刘凤岭提供

梆子发展要从娃娃抓起

“河北梆子是大剧种,非常讲究,发音吐字,难度比较大,未来发展要从娃娃抓起。”刘凤岭认为,河北梆子演员要从小培养,须下苦功,天天学、天天练,生旦净丑,都要涉猎;此外,还要综合培养音乐创作、剧本、导演、舞美、服装等各方面人才。“舞台上呈现一部作品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年轻人看艺术作品,不光看演员演技,还要看你穿戴、舞美、道具等,各方面都要做好。”

“戏曲发展首先是继承。”刘凤岭表示,戏曲入门很关键,好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启蒙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创新发展,“河北梆子受众面非常广,戏迷众多,希望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河北梆子以及其他种类戏曲,多培养人才,助力戏曲的传承与发扬。”(牛二亮)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