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最名角儿】谢涛:对戏曲艺术始终充满敬畏

2018-10-15 00:53: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烂柯山下》剧照。记者王萌摄

2018年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此次展演有很多必看剧目,《烂柯山下》绝对是其中之一,原因之一就是该剧的主演是人称“晋剧第一女老生”的谢涛。

谢涛是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晋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2016年,谢涛主演的《于成龙》曾亮相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演出火爆。在参加今年展演的晋剧新编历史剧《烂柯山下》中,谢涛以功力深厚的唱功、生动洒脱的表演,成功塑造了经典人物形象朱买臣,不少观众慕名而来,其中不乏从北京、天津、山东赶来的粉丝。演出当晚现场座无虚席,观众喝彩声不断。

见到谢涛老师,是在石家庄丝弦剧院后台化妆间,《烂柯山下》演出前。她一头板寸,英气十足,举手投足间尽显干练,满身精气神儿。

演出开始前,谢涛在化妆间隙吃些简单食物,补充体力。记者王萌摄

当时其他演员都去吃晚饭了,谢涛却拿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饼干、面包片等速食食品,坐在化妆间,边吃饼干边补妆。“他们还给我热着两个鸡蛋呢。”谢涛说,唱戏是个体力活,不吃东西不行,吃多了也影响舞台发挥。她的习惯就是有演出的话,只吃两个鸡蛋,或者一个苹果、一小块牛肉。

为学戏撕掉重点中学录取通知书

谢涛出生在梨园世家,母亲是戏曲演员,父亲是戏曲教育工作者。由于从小在剧团长大,经常看到母亲和叔叔阿姨们在舞台上演出,谢涛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像他们那样登上舞台。

然而,深知戏曲演员辛苦的母亲,坚决反对谢涛干这行。,谢涛却偷拿了户口本去戏校报名,没想到,一举夺魁。

戏校的录取通知书与省城某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一起送到了谢涛手中,权衡之下,她撕掉了重点中学的通知书。“现在回想,自己当时是个挺有主意的孩子。我就是认准了(戏曲),就是喜欢。”回想当年,谢涛也很佩服自己的勇气和坚持。

母亲知道谢涛做了如此大胆的决定后,抱着她痛哭,告诫她不是爱戏就能成戏,要想成为角儿,得吃太多苦、受太多罪。当时,意志坚定的谢涛就对母亲说:“妈,你放心,我肯定给你争气。”

在戏曲这条道路上,谢涛走得非常艰苦,,但她始终坚持坚守。谢涛说,小时候是纯粹的喜欢戏曲,走上戏曲这条路后,就变成热爱、酷爱,她把几乎所有的情感和时间都投入到了戏曲舞台上。

自己认准并选择的道路,即便遍体鳞伤,也义无反顾。1996年,谢涛凭借晋剧《丁果仙》第一次获得梅花奖。之后,“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殊贡献奖、“白玉兰戏剧主角奖”等多项国家及国际大奖接踵而至。

演出开始前,谢涛在化妆。记者王萌摄

始终对戏曲舞台艺术充满敬畏

为了演绎好舞台上的角色形象,谢涛多次剃光了头发。

“我之前一直留着长头发,一下子剃成光头,我也舍不得,但是为了舞台形象,只能做出牺牲。”谢涛认为,如果是个好演员,会敬重、敬畏舞台和艺术,肯定会首选舞台形象。“有时候一个舞台角色,不是说自己满意不满意,它承载的是观众对你的期待和喜欢。”

谢涛的血压很高,但为了排戏,她一直带着病痛强撑,而且经常没日没夜。“我的职业是演员,本职工作就是唱戏。我们说戏比天大,不只是我谢涛,应该是所有演员都应该有的职业操守吧。”

《烂柯山下》剧照。记者王萌摄

这么多年来,谢涛拿奖拿到手软,可是她从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正如她所说:“任何荣誉背后都要重新归零,我之所以能成功,有90%的经验都来自于基层演出。”

谢涛全年在外奔波演出200多天,平均每年为基层百姓演出300余场。在基层演出,发生了太多让谢涛感动的故事。

谢涛团队曾在太原近郊演出《布衣于成龙》。8点钟开戏,先是一个40分钟的帽戏,然后才是他们的正戏。但是帽戏刚结束,突然停电了,直到晚上11点才来电。“当时挺担心会有观众离开,因为停了两个多小时,本以为大家不可能坚持,。”让谢涛没想到的是,等她们演出出场时,现场仍然是满场观众。

“是什么东西让他们这么坚持,在这种环境下一直等着看演出?”谢涛说,这应该就是戏曲的魅力,是传统文化的魅力。观众这种对戏曲的喜爱和执着,是对演员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对她坚守舞台的鞭策和激励,“老百姓看了一出好戏,会在他们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把戏曲艺术的种子播种在年轻人心中

时至今日,谢涛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很多人劝她该享受生活了,可她依然闲不住,除了演出,还去各大高校演讲,她想把戏曲艺术的种子播种在年轻观众的心中。

“这几年我深有体会,不是年轻人不喜欢戏曲,是他们不认识,而且是不认识好的戏曲。”这些年,谢涛带着剧目全国各地演出,接触了很多年轻观众。在她看来,年轻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不喜欢戏曲。如果遇到好戏,他们一样喜欢,甚至痴迷。

“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曾到过学校去演出,学生们的反响让人吃惊和意外。”谢涛团队曾带着《傅山进京》《布衣于成龙》等剧目去过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很多高校,得到大学生们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戏曲进校园是一种方式,我觉得更应该把学生带进剧场。”谢涛认为,戏曲艺术、舞台艺术实际上还是一种剧场艺术,一场戏在剧场里带给观众直接的震撼和感触是其他场合代替不了的。

“每个行业专业要培养年轻人,观众也需要培养接班人和年轻人。”说到今后的愿望,谢涛期盼能有更好的戏,能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更多的好角色,并努力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去喜爱戏曲。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传承人、接班人,将她学到的,包括实践经验传递给年轻演员。作为晋剧艺术的传承人,谢涛表示,未来她将继续传播晋剧,让晋剧艺术星火燎原,传承晋剧,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记者王萌)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