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人间最是重晚晴

2018-10-17 10:51: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蔡晓辉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登高、赏菊、佩茱萸、食蓬饵……重阳节的这些重要民俗,自古以来代代相传,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厚德仁爱的传统美德。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这一美德铭刻在中国人的心灵中、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是一种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

孝老爱亲,是中国家庭最为坚实的道德基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父亲母亲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儿女长大的过程,也是父母渐渐老去的过程。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像当年父母全心全意哺育、培养我们一样,在物质和精神上倾力照顾、慰藉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是中华民族最为注重的孝道人伦,也是家庭和睦兴旺的重要衡量标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不独亲其亲”……爱老助老,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一个人都终将老去,尊重、善待身边的每一位老年人,就是尊重、善待将来的自己。从广义的层面而言,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发展与进步,饱含着一代代老年人的奋斗与奉献;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代代更替与成长,离不开前辈对后来人的悉心帮扶与指导——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让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舒心,是全社会理应做出的回馈,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和谐美满的必然要求。

老年人是“活着的图书馆”,老同志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尊老敬贤,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不忘本来,才能更好地开辟未来。我们今天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和群众接续奋斗的结果;老同志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的功臣——尊老敬贤,就是尊重那种光荣的传统、伟大的精神,就是不忘本来、牢记历史,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激发一代又一代人新的奋斗、奉献热情。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尊老敬老,是家庭美满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的保障,是事业发展的必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从制度层面为新时代弘扬尊老敬老这一传统美德提供了保障,让全社会深切感受到了尊老敬老的国家温度。

2017年11月17日上午,人民大会堂见证了这样暖心的一幕: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代表,准备同代表们合影时,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就拉着两位老人的手,一再邀请他们坐到自己身旁来。这个温暖的瞬间,感人至深、令人难忘;这一连串自然而然的动作,是人民领袖的真情流露,是对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重阳节之际,重温这暖心的一幕,尤其令人感动与深思——见贤思齐,将感动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尊老敬老成为全社会的行为自觉,成为人人尊崇的社会风尚,我们的家和国必将更加和谐、美好。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