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葫芦上烙出别样风采 身残志坚烫画师王凯铁笔生花

2018-10-18 16:24:2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IMG_0481

图为王凯与他的葫芦烫画作品。崔佳栋摄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崔佳栋记者郎海江、翟一杉)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工艺美术品,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我国民间珍贵的稀有画种,堪称“中华一绝”。

王凯,土生土长的饶阳人,自幼失聪,幼年喜好雕刻,后凭借极大的毅力自学葫芦烫画,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制版、雕刻技艺,练就了创新性葫芦烫画绝活,使作品更具艺术性、观赏性。他的作品妙笔生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极具收藏与观赏价值。

突发疾病人生无声

今年37岁的王凯出生在饶阳县大官亭镇大官亭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他小时候也曾经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然而,9岁时突发的一场疾病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上小学二年级的王凯突然失聪了,父母双方家族并没有遗传史,为什么王凯会听不到声音?家人举债带他四处求医,从乡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到石家庄白求恩医院、武警总医院,最终被确诊为突发神经性耳聋。这一消息给了家人一个沉重的打击。父母整天发愁:以后怎么办,孩子的人生怎么过?

因为失聪,王凯辍学了。家人花费十几万在武警总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但是带上人工耳蜗虽能听见声音,由于语言功能退化并不能听懂人们在说什么。从天堂掉入了地狱的王凯痛苦欲绝,开始拒绝带人工耳蜗,并形成了自卑的心理,甚至一度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想到自己的父母,看着他们为自己奔波、操心,王凯有了重生的信念,他开始想办法过上正常的生活。

IMG_0473

图为王凯在葫芦上进行烫画。崔佳栋摄

身残志坚 匠心难求

活在无声世界的王凯,在十三岁时迷上了雕刻,在石头上刻,在贝壳上刻,父亲看他有这方面的兴趣便买了有关雕刻和画画的书,他照着书上的作品竟然还刻的有模有样。后来王凯在当地一家民族乐器厂打工,负责民族乐器雕刻设计,这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工艺美术基础。干了几年后,王凯在民族乐器厂辞了职,从此把一颗心全部放在追求工艺美术上。

爷爷收藏了一对针刻小葫芦,王凯发现后对这对小葫芦爱不释手,常常偷偷拿出来玩。一次偶然机会,别人送给他一个干葫芦,他就用修理电器的电烙铁试着在上面烫花。开始很难掌握电烙铁的温度,一不小心就会把手烫伤或把葫芦烫坏。等到慢慢掌握了适合的温度时,烫坏的葫芦已经可以堆满半个屋子了。

半年后王凯听说天津有一种可以调温的电烙铁,便跑去买来一台,在买的时候才听卖电烙铁的人介绍,原来用电烙铁烫成的画叫做火笔画,也叫烫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痴迷烙画 琢磨创新

漂白、去皮、打磨、素描、烙画,一道道工序,一次次打磨,王凯的烙画技艺日渐成熟。一个小小的葫芦,在他的手下,用电烙铁画出人物、楼阁、花鸟、鱼虫的图案,独特的构思让小小葫芦自成一方小天地。

王凯的作品大多以中国传统工笔花鸟人物和神话人物以及传统文化中的“福、禄、寿、喜、财”作为题材。他还在烙画传统基础上融入了制版、雕刻技艺,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除了葫芦烙画外,王凯还擅长书法、绘画、雕刻、木板烙画,他还自学了衍纸画,并把中国元素花鸟技术融入进去形成自己的风格。虽然听不见声音,但王凯对工艺美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乐在其中。

灼灼笔意,非一日之功。在王凯心里,烙画已然从一门技艺上升为一种信仰,二者相生共济,在铁笔与葫芦的交汇中传承着一种优雅而又坚韧的人文精神。

责任编辑:郭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