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燕赵新作为致敬40年】厨师老马品味“舌尖上的变迁”

2018-12-09 06:33:0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记者邢杰冉 霍艳恩摄制

从一锅老豆腐到美食一条街——厨师老马品味“舌尖上的变迁”

1978年4月20日相关报道。

“卖老豆腐喽,一毛五一碗!”

1978年4月,深县城里十字街西侧一家老豆腐开张的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

“真新鲜,走,尝尝去!”县委宣传部新闻组干事康炳强听说后,和同事一起赶到摊上,配上辣椒油、韭菜花热气腾腾吃了一碗,真香!

康炳强已经十多年没见过摆摊卖老豆腐的了。这个深县一带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小吃,在那个年代,也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

他当即和同事写了一篇新闻稿,坐着长途汽车送到河北日报社。没过几天,《老豆腐又开张了》就在1978年4月20日河北日报第三版右下角刊发,共193个字。

卖老豆腐的,是当时的东街饭店,门店主任叫马福增,他也是一名厨师。

眼见着第一季度过完了,离年营业额14万元的任务还差得远,老马急得直挠头。

“不如去街上摆摊,卖老豆腐?”老马的提议,职工们觉得可行,只要是为了给国家完成任务,咋干都对!

“消息传开,顾客纷纷而至,络绎不绝。热锅老豆腐,再配上各样佐料,美味可口,经济实惠……开张后的第一个集日,就卖了十锅老豆腐。”新闻稿里,描绘了老豆腐开张的“盛况”。

老马记得,那时人们缺油水,一个赶集的中年男人,吃一碗老豆腐硬是放了七八勺辣椒油。

这之后,东街饭店职工赶集、赶庙会,小吃品种也丰富了起来,豆腐脑、炸油条都很受欢迎,光炸油条一天能用19袋面,老豆腐摊桌子从两米多加长到二十几米。

当年,东街饭店14万元的营业任务超额完成了。

1980年,老马调到深县第三饭店当门店主任。1983年,第三饭店改制,由国营改为5个人共同承包经营。

几乎同时,老马发现深县饭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尖儿,1980年到1990年少说新开了一百来家。改革开放前,深县只有五六家国营饭店。

原来人们喝酒要碟花生米,炒个豆腐、来个烧茄子,顶天要个过油肉。为啥?想吃别的,对不起,没原料,连土豆都少见。

饭店尚且如此,老百姓的饭桌就更简单了。别看老马一直在饭店工作,一碗芥菜老咸菜,一盘水捞白菜,一锅稀粥,几个窝头……是家里常见的饭菜。

今年72岁的康炳强对记者说,直到1983年以后,才知道用白糖给红烧肉上色。也是在那之后,物资丰富了,饭店多了,人们的口味也变刁了。

第三饭店必须改良菜品!1985年饭店专门派出两个小伙子去石家庄学做菜,学成归来做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新菜品与北京传过来的涮羊肉成了店里的招牌。

你做红焖肘子,我就做红焖羊肉;你有红烧鱼,我有糖醋鱼,你卖卤煮鸡,我就卖黄焖鸡……饭店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河北省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前副会长张尔爱今年69岁,他告诉记者,人们对饮食的追求随着时代而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求“瓜菜充饥能吃饱”,八十年代求“粮食副食搭配好”,九十年代追求“营养和风味”,现在的人们是吃品牌、吃绿色、吃健康。

现如今,十字街的东面已经发展成美食一条街,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的红色牌子矗立在路口,街上有肯德基,巫山烤全鱼,好伦哥披萨,豪杰士牛排……各地美食都能在深州吃到。

老马家的生活,也随着本世纪开始进入了新阶段。

就着改道到自己家东安庄乡枣科村南面的307国道通车的机会,2000年,老马在国道旁边开了一家饭店,叫“连进餐馆”,离县城只有2公里。

眼见着人们吃腻了大鱼大肉,老马的饭店专做深州传统小吃,如过油肉带汁、青椒料、丸子肉等。养鸡的儿子儿媳,中专毕业的孙子和他一起经营。

近日,在老马家的饭店,儿子马连进将腌制好的瘦肉倒进油锅里,儿媳妇准备配菜,孙子马斌烙着暄腾的大饼。客人来了,过油肉浇上蒜薹、木耳、汤汁,配上大饼,方便快捷,吃到的还是深州的传统老味道。

马斌说,原本过油肉带汁是一碗一碗做,时代变了,人们都追求快,传统小吃也得跟得上时代。去年,他还跟深州美团外卖客服中心联系过,因为307国道南面暂时还不在取餐范围而搁置。“明年接着谈!”马斌说。

今年80岁的老马早已“退居二线”,在家捯饬小菜园,放风筝,打陀螺就是“活儿”。

“原来人们讲吃饱吃好、吃大鱼大肉,现在转向吃杂粮、吃素食、吃绿色、吃健康了。你看我这菜园里油菜、香菜、芥菜、香葱都是无公害的。”说着,老马扬起手中的鞭子,用力一抽,陀螺迅速地转动起来,那样欢快。(记者邢杰冉、马路)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